賀進 王艷艷 賀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1)
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的產生,除了道德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健全之外,還跟高校網民的從眾心理也有很大的關系。到底應該怎樣對高校校園網絡暴力進行治理呢?
雖然我們沒有專門的高校校園網絡暴力法,而且也沒有必要去專門立一個高校校園網絡暴力法,但是加強新媒體的法規(guī)建設還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說高校校園網絡暴力雖然沒有專門的法規(guī),但是我們可以引用已有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等。
世界各國并不缺少互聯(lián)網的立法,1997年的有一部德國的法律叫《信息與通訊服務法》。這部法律學術界簡稱為多媒體法,對世界各國互聯(lián)網的治理法規(guī)起了很大的借鑒作用;提出了三條原則:第一,對自己提供的網上信息內容負全部責任,做一個高校網民,從網上發(fā)布信息,要對提供的所有的信息內容負全部責任。第二,對網上提供來自他人的內容,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負責任,這個條件就是知道有關內容是違法的,并且應該也可能阻止它的傳播。比如說一個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發(fā)生,作為轉帖人,如果知道這個內容是違法的,信息是不真實的,就不應該去轉載,轉載就要負連帶責任。如果說對轉載的帖子、事實并不清楚,并不知道是失實的或者違法的,這個時候轉載是不負責任的。第三,對于只是提供上網通道的企業(yè),對網上信息的內容是不負責任的。比如說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最后受害人起訴的是網站,比如說天涯社區(qū)這些網站,而不去起訴中國電信,因為中國電信只是提供上網通道的企業(yè),是不對網上信息的內容負責任的。
我們國家在互聯(lián)網的治理可以追溯到1996年,當時最早發(fā)布了基于互聯(lián)網的用戶進行登記,真正立法的高峰是2000年,制定了三部比較有影響的法律,《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治理辦法》《互聯(lián)網網站從事更改新聞業(yè)務治理的暫行規(guī)定》《互聯(lián)網電子公告服務治理規(guī)定》,這三部法律是在中國具有新聞法性質的三部法規(guī)。
這三部法規(guī)里面提到了九不準原則。第一條原則不允許違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也就是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第二是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機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第三損害國家的榮譽和利益的;第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第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宣揚封建迷信的;第六散布謠言、編造和傳播假新聞,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wěn)定的。第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恐怖或教唆犯罪的。第八又提到侮辱或者毀壞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權力的。我們的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都是符合這八條,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利。還有第九條,法律法規(guī)禁止的其他內容,這是國家有關新媒體治理的三條有影響的法規(guī)。
高校校園網絡暴力有一種類型叫偽道德暴力,高校網民上網的時候要辯明事實的真相,不要急于去發(fā)帖子,更不要急于去轉載,在未經核實之前是不應該轉載信息的,要有基本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
還有一點就是要減少高校校園網絡暴力,要進行網絡道德的倫理約束,因為互聯(lián)網上跟現實的道德有所不同,互聯(lián)網上網的時候經常是自己一個人上網,所以形成道德的約束其實重要性更高。
第三種方式就是技術監(jiān)管,信息過濾還有信息的跟蹤都是一種技術治理的措施。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發(fā)帖子從技術上來講,能追查到發(fā)帖子的始作俑者,從而對惡意的高校校園網絡暴力者形成一種威懾,這是我們所說的技術監(jiān)控。
我們應該根據新媒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善校園網絡環(huán)境,消除”高校校園網絡暴力”。
新媒體素養(yǎng)是新媒體時代對每個公民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加強媒體建設,開拓輿論引導新格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媒體面前,倘若高校學生群體缺乏對新媒體的有效了解,很容易在新媒體面前迷失自我,進而影響到自身的學習。當前,我國高校在新媒體引導課程設置仍處于空白,無法與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同步,高校學生不懂得如何在良莠不齊的新媒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趨利避害。因此,各高校應注意在高校學生課程中加設有關新媒體素養(yǎng)培訓的課程,哪怕只是選修課或者講座也行,比如開設新媒體技術培訓課程、網絡道德教育課程、網絡行為教育課程等,幫助引導高校學生更好的掌握新媒體技術,正確合理的運用網絡資源,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用網習慣,進而提升高校學生群體的新媒體素質。
高校高校學生較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擁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課余時間,在這些時間里面,由于高校學生組織舉辦的活動形式單一化,大多數高校學生已不再對學生活動感興趣,更傾向于將自己的課余時間打發(fā)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因此,要解決高校學生沉迷網絡、迷戀網絡世界的問題,各高校需要以社團組織、網絡社區(qū)、宿舍單元為依托,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課余活動,改變以往年年同質的活動舉辦模式,開展更符合高校學生群體實際需求的高校學生文體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真實世界的交際圈、培養(yǎng)良好的同學關系,逐漸消除他們對網絡的過渡依賴心理。
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的孕育到產生要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能夠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問題,在孕育階段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并有效化解問題,那么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也許就不會產生。因此各高校在改善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過程中應注重有關高校校園網絡暴力監(jiān)管機制的建設,包括危機處理機制,加大校園網絡監(jiān)管人員及先進科技設備的投入,比如當某一帖子出現大量辱罵詞語時可以預警的設備,完善網絡監(jiān)管中心建設,以及建立網絡輿情跟蹤小組,及時發(fā)現并幫助化解高校學生之間的矛盾,對事件進行預控,進而有效阻止高校校園網絡暴力事件的產生。
賀進,湖南大學軟件學院2014級在職研究生,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軟件設計師;王艷艷,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法學講師;賀志明,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三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