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 鐘峰華
“我看不到,喂,我真的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看不到?!?/p>
“你很吵哎!我看到了。我看到,10年,又好像8年,我?guī)е业呐畠骸?/p>
這是青春電影《藍色大門》的開場:高中生孟克柔和林月珍在樹下閉著眼睛,希望用這樣的方式,“看見”自己的未來。
你看得見自己的未來嗎?
對于正在上高一的同學來說,“看見未來”似乎已不再只是一個詩意的說法,而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根據浙江省的新高考方案,在7門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中,你需要自選3門進行考試,它們的成績將計入你的高考總分;選擇什么科目,跟你將來報考大學的專業(yè)息息相關;而學什么專業(yè),當然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你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過什么樣的生活。
這樣重大的人生選擇,已經不容你再花許多年去慢慢思考,因為就在今年,你就必須作出決定了!
感覺它來得太快、太突然了?是啊,這么多年來我們習慣了把頭埋在作業(yè)和試題中,習慣了單純?yōu)榱丝荚嚦煽兌鴮W習,對校園以外的世界那么不熟悉,連社會上有哪些職業(yè)都似懂非懂,更別提對那些五花八門的專業(yè)、行業(yè)和職業(yè)有多少了解了。我們有了更大的選擇權,但你真的知道該如何選擇嗎?
正應了那句話: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兒來的世界觀?
閉著眼睛當然不能幫你看見未來。不要再等了,趕快把目光從 “題典”“錯題本”中暫時抽出來,透過不同的窗口,放眼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許你的未來,就在那里!
閱讀未來
說起來,我還得感謝多年前那堂百無聊賴的自習課。
那時我高二,不知為什么,那天怎么都沉不下心來做習題,便開始翻課桌,結果從一堆輔導書里翻出了一本《中學生天地》。再一看,還是高一時留下來的。不過不管怎樣,總比那些習題集要可愛些。
一頁頁翻著這本薄薄的“古董書”,忽然發(fā)現有一篇文章好像以前沒讀過。標題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內容跟那本名著無關,講的是作者自己在鋼鐵貿易行業(yè)里打拼5年的故事——這個欄目叫“職場故事”。
也難怪,“職場”啦“貿易”啦這種詞,離我多遙遠呀,當時肯定是掃了一眼就翻篇了!不過眼下不正無聊么……
沒想到,這一讀不但讀了進去,還改變了我許多。
第一個改變,是讓我開始糾正某些偏見。自己有限的見識,曾讓我簡單幼稚地認為商場就是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的戰(zhàn)場,對現實中跟“市場”“商業(yè)”有關的一切都沒太多好感。文章中作者講到,她的上司曾要求她用一個小伎倆拒付一筆貨款,以避免由于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這似乎又一次印證了我的固有印象。但是作者筆鋒一轉,說她作為執(zhí)行者,久久無法釋懷,特別是面對對方憨厚善良的銷售經理一次次無助的請求,她感到深深的無助與自責。不久之后,她辭職去了一家國際企業(yè),在那里,即便在金融風暴中,他們都沒有拒付任何一票貨物,沒有讓任何一個供應商蒙受損失,堅持與老伙伴共渡難關。作者寫道:“沒有人會忘記在危難之際拉過自己一把的人?!笨吹竭@里,我竟然有些動容。
第二個改變,是讓我忽然覺得“成長”這件事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與精彩。作者也只是大學畢業(yè)5年而已,并不比我大很多,卻已去過了國內外許多地方,經歷了從工廠、碼頭到企業(yè)總部、豪華酒店等無數場面,熬過了一場場風云變幻,也實現了自己從一個怯生生的新手到篤定且強大的中國區(qū)經理的華麗蛻變……相比之下,我感到校園生活是多么風平浪靜,我甚至有了一種想要快點奔向更廣闊世界的沖動!
與此相關的第三個改變,是讓我開始認真地思考,究竟我的未來會怎樣。雖然從小到大不止一次地寫過《我的理想》之類的作文,其實內心里從來沒有真的把它當成一回事,總覺得時間還早、自己還小。上高中以后,奮斗目標更是只剩下了高考……而當時我并沒有答案,但起碼已經有了想要找到答案的愿望。
那天以后,《中學生天地》里的“職場故事”成了我最關注的欄目之一,就像是每月一次的約會,傾聽前輩們講他們在各行各業(yè)打拼、成長的故事,有導游、警察、醫(yī)生、教師、公務員,也有廣告人、電影院經理、證券投資顧問、自由撰稿人、人力資源總監(jiān)、氣象先生……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像萬花筒一般,在我眼前次第展開。
《財經記者:讓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就這樣在某天突然闖進我的心。那篇文章里說,財經媒體接觸的是各個行業(yè)的高層,和你交流的都是行業(yè)精英,所以對于年輕人開拓眼界、累積資源非常有好處,也能為今后的事業(yè)發(fā)展打下很好的基礎。作者甚至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去媒體吧。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于是,當高考結束,大部分同學都在為如何填報志愿傷透腦筋的時候,我早已做好了報考新聞系的各種準備。當我如愿以償成為一名“準傳媒人”的時候,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經濟管理學作為第二專業(yè)。當同學們在網游世界中征戰(zhàn)廝殺的時候,我把自己浸泡在圖書館里,用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財經類文章。當許多同學都去做家教、端盤子、發(fā)傳單、擺地攤的時候,我毛遂自薦地跑去報社給大記者做小跟班……
眼看畢業(yè)的日子一天天臨近,當同學們都在哀嘆“畢業(yè)即失業(yè)”的時候,報業(yè)集團的大樓里,已經有了一張屬于我的辦公桌。
從那堂神奇的自習課上我翻出那本卷了邊的《中學生天地》,到現在,似乎也就是一轉眼的時間。
(王奐棋 高中就讀于浙江縉云中學,現就職于上海報業(yè)集團)
當你吵吵嚷嚷說圍墻太高,時間太少,外面的世界太遙遠時,別忘記獲取信息的重大途徑之一就是閱讀。查閱資料也是你看世界的一種方式。在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通過看書和思考來反觀自己,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1.(美)卡羅爾·克里斯汀等著,柏靜靜譯《你的降落傘是什么顏色》(學生版),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
有時候,你的心飛在天上,你的夢想很高很高,但有時候你又很困惑:我到底喜歡什么,能做什么,喜歡和誰在一起,在哪里能過上自己想要的快樂生活?這時候,你需要找尋你的七彩降落傘,它會指引你要走的道路。這本書迄今為止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被譯為14種語言,與《戰(zhàn)爭與和平》《哈克貝利歷險記》《小王子》等共同列入“25本影響人們生活的著作”。有人說,如果中學時代讀到這本書,會清楚未來夢想中的工作需要我學些什么,用這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題海,困頓與枯燥會變成探索與挑戰(zhàn),在那個很容易被外界安排而填滿的時代,生活會多幾分主動的色彩。這是一本關于人生方向、人生夢想并讓夢想著陸的書,快快打開它吧!
2.曾子墨著,《墨跡》,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出版
這本書真正打動人的,不是曾子墨那近乎傳奇的成功經歷,不是她的留洋經歷,不是她華爾街金領的高薪職位,不是她在人生抉擇時貌似的“果決”,而是她最終的領悟:我為什么一定要犧牲自己的快樂,去點亮別人眼中的光環(huán)呢?為什么那么多的美國同學都會在大學畢業(yè)后去非洲、亞洲,去世界上最貧窮落后的地方做志愿者,為什么金錢、地位和穩(wěn)定的生活從來都被他們不屑一顧。畢竟,生活是屬于自己的。
對話未來
去年夏天,杭州高級中學舉辦了一系列“杭高人在場”的講座。優(yōu)秀的杭高校友從大學校園或職場回歸母校,與他們的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他們從自己擅長的領域說起,再談到成長,談到規(guī)劃……每回散場,他們都會被學弟學妹們層層包圍,回答一個又一個“從前的自己”拋來的問題。許多學弟學妹們表示,與這些來自不同專業(yè)、不同行業(yè)的過來人對話,就像是與“未來的自己”做了一次連線。不妨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收獲與心得。
3.古 典著,《拆掉思維里的墻》,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出版
我們常常在備受打擊后,告誡自己,認命吧!我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我做不好這個、干不好那個,我再折騰也就只能這樣。于是,我們很多人都在被命運劃定的路線上埋頭行走,被思維之墻擠在生命的狹小胡同里,只為等著接受命運的審判而放棄了改變一切的努力,我們在由自己筑起的思維高墻里將自己阻隔于世界之外,將自己淹沒于一片黑暗的世界里。這本書力圖拆掉那些思維里的墻,讓我們迎著這些豁口,在殘酷的世界里看到一點光,找到前行的力量,找到更多的活法,努力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4.(英)希 爾著,張雪松譯,《天藍色的彼岸》,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從幽靈哈里的視角,以幽默而悲愴的方式告誡活著的世人,要發(fā)現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善待自己喜歡的人。此書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10歲的哈里用自己死后的經歷喚醒了我們生命的最初記憶,讓我們明白怎樣活著才不枉此生。讀完此書,你會感覺:我似已死過一回,現在居然還活著,那就遵從自己內心,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吧。
據悉,這本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給全球的父母和孩子們,被譽為“最偉大的人性啟示”?!短┪钍繄蟆穭t稱其為“最受讀者歡迎的生命寓言”。該書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在歐美各國風行一時,創(chuàng)造了數百萬冊的發(fā)行量。
做自己
講述:應稼泥
聽了那么多學長學姐的分享,發(fā)現優(yōu)秀的他們都有共性: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探索和完整的認知。他們清楚自己要成為怎么樣的人,因此,預備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被仔細規(guī)劃。
傅小敏學姐認為“做自己”非常重要。作為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她絕不缺資源,但在豐富的資源面前,她擁有非常清晰的頭腦:“必須首先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需要聽哪些課,從哪些渠道來獲得?!?/p>
來自西郊利物浦大學土建系的陳靜男學姐也提到了這一點,她說: “如果你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別人質疑你,是需要你的解釋,你必須用你的邏輯去說服他,而不是把自己全盤否定。”
在斯坦福大學讀研的學長李林斐說,自己本科時曾去香港大學當交換生,覺得香港對待名人的氣氛與大陸很不同。當有名人來港大做講座時,學生們并不會懷著見名流或湊熱鬧的心情蜂擁而至,他們不盲目崇拜名人,非常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什么才是他們內心真正的召喚。
“所有人不是都涌向同一個方向?!?/p>
他們口中反反復復提到的“做自己”給我醍醐灌頂的感覺。如今大多數人不論喜愛與否,都在家長、社會輿論、物質回報的影響下一窩蜂涌向了熱門專業(yè)、崗位。我們周圍有多少人明白自己究竟喜歡什么,并有勇氣向它奉獻一生,或者至少是大學時光嗎?對于學霸,我很佩服他們的努力,但如果他們只是考出驚人的分數,而沒有熱愛的東西,從沒想過改變世界,我實在是為他們感到深深的悲哀。一個沒有目標,不曾為夢想瘋狂的人,他真的存在過嗎?
作為一名高中生,應該如何選擇方向,鎮(zhèn)定地走自己喜歡的路,如何去努力,應該就是眼下的我亟需關注的。
平臺的意義
講述:劉海琪
如今在麥肯錫工作的學姐嚴霄瑋說,為何用人單位挑選簡歷時還是會以學業(yè)成績?yōu)樽钪匾臉藴手唬核麄兛粗氐恼瞧浔澈蠓从吵龅膿敚J為成績反映的是一個人的責任心。負責地對待自己的學業(yè),就是負責地對待自己的未來。
嚴霄瑋學姐還強調:課外活動是培養(yǎng)興趣、領導力和交際能力的活動,不能放過。不斷嘗試,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優(yōu)秀資源才能為你所用。上大學時,就算是與自己專業(yè)完全不相關的實習,有機會,也要去試。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也參加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但父母甚至同齡人常常不理解,覺得我把時間浪費在了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學姐的一席話,讓我堅定了自己繼續(xù)在這條路前行的決心。大膽嘗試、主動尋取機會是我喜歡做的事。當這些看起來毫無作用的經歷積累在一起,也許有一天就化作了一份我專屬的財富。當然,我深知一切夢想都基于“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因而,除了要會規(guī)劃,努力學習仍是要務。
來做講座的學長學姐都來自名校、名企。他們勾勒出的浩瀚資源海洋讓我思索:必須要走得更遠,看得更多,去到一個更好的平臺。而眼下,自己身邊的平臺也是可以主動邁上去的,我們往往沒有把身邊的資源都利用起來。在學長學姐的親身經歷的鼓勵下,高二伊始,我就人生規(guī)劃問題與自己信任并仰慕的老師做了溝通和交流。而這次談話,我認為將會讓我一生受益。
杭高的孩子是幸運的,通過“杭高人在場”這樣的活動與學長們對話,他們有了更多了解人生選項的渠道。不過,你也不必羨慕嫉妒恨。其實在你身邊也不乏資深的過來人,只要你有勇氣嘗試主動對話,他們定會讓你受益匪淺。不知道怎么做?別怕,我們手把手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