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水縣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記者如何在報道中傳遞正能量
王洪梅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水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絡信息迅速膨脹。同時,不良信息的數(shù)量也大大增加,給社會和公眾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作為新聞媒體的傳播者,記者在傳播網絡信息時需要肩負起社會責任,給公眾傳遞真實的信息。另外,還要通過先進人物和事跡的報導來傳遞社會正能量,促進社會輿論和道德的健康發(fā)展。
網絡負能量;記者;正能量傳播
1.1網絡負能量的表現(xiàn)
一是網絡上很多負面的新聞層出不窮。雖然記者報導災難、腐敗和丑聞等事件無可厚非。但是,報導方式不對,容易誤導公眾。很多所謂的揭秘、潛規(guī)則等用詞容易讓公眾形成錯誤的理解。面對網絡上的某些謠言、色情信息和貪腐類新聞,一些公眾往往不會去想報導的真實性,而是順著新聞的思路去質疑社會,否定社會。二是公眾的消極情緒明顯。當前,部分公眾對待新聞的態(tài)度不正確,覺得官方發(fā)布的消息肯定是不準確的,所謂政府出面辟謠的行為肯定是有內幕的??傊?,受到網絡負能量的影響之后可能會形成陰暗心理,寧可相信新聞是不好的,也不愿相信其是好的。三是在網絡新聞平臺中公眾沒有良好的輿論道德,導致網絡暴力事件不斷涌現(xiàn)。很多公眾在遇到觀點不合的情況下喜歡訴諸罵戰(zhàn),口角紛爭。并且用詞不當,很多是具有侮辱性的詞匯?!叭巳馑阉鳌本褪瞧渲斜容^典型的例子。這一行為不僅侵犯了搜索對象的合法權益,并且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1.2網絡負能量事件的成因
一是很多網絡媒體喜歡浮夸的報導。負面新聞對于公眾來說更加具有吸引力,很多網絡媒體借此機會添油加醋,通過用詞或者其他手段來誤導公眾,導致公眾看不到事件的實質。為了追求點擊率,很多網絡媒體利用夸張的表述,誘惑的圖片或者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公眾注意力。二是社會中某些人群由于自身的處境而將不滿的情緒宣泄在網絡新聞中。這些人群普遍收入不高,生存壓力大,容易對社會產生不滿。他們在看待負面新聞時容易造成情緒上的波動,錯誤的理解社會事件。三是大批的“網絡水軍”增加了負能量。這些人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通過網絡手段傳播假新聞,制造謠言,誹謗其他的競爭對手,擾亂網絡新聞秩序,造成網絡新聞傳播局面陷入了混亂。這些人的出現(xiàn)有些是利益方面的原因,也有些是其他原因??傊?,其存在是網絡負能量的主要推手。
2.1記者在新聞報導中要理性地報道
很多記者在職業(yè)生涯中都會進行調查性或者問題性的報導。這些報導一般揭露社會問題,反映社會現(xiàn)象。作為新聞媒體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記者報導必須尊重社會現(xiàn)實,理性地報導所見所聞。雖然有些新聞是反映社會問題的,但是記者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人云亦云,從中發(fā)掘正面的素材,給公眾帶來正能量。比如,就我國頻繁出現(xiàn)的食品安全問題來說,雖然這一問題的社會影響非常大,但是政府在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時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記者在報導時要明確自身的責任,不能僅僅報導問題,也要報導社會力量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引導公眾正確地看待社會事件。
2.2記者應多選擇典型人物的事跡進行報道
記者要根據(jù)新聞輿論的發(fā)展形勢來更多地報導先進人物的事跡,通過這些人物的事跡宣傳來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如我國每年會宣布“感動中國”的人物,記者可以根據(jù)這一欄目來跟蹤報導這些典型人物的事跡。記者通過跟蹤調查,將這些人物的生平事跡整理出來,為公眾提供良好的閱讀材料。如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原本是國家單位的職員,退休后沒有享受安逸的日子,而是選擇了去貴州的偏遠山區(qū)支教,一干就是九年,為當?shù)氐慕逃聵I(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圓了很多孩子的讀書夢。像這樣的事跡多不勝數(shù),記者可以在報導中多增加此類新聞的報導,正確引導公眾的思想和輿論。
2.3記者要負起社會責任,樹立法治思維和理念
記者不僅是新聞的報道人,也是受到法律保護和監(jiān)督的公民。記者的本職工作是做好新聞報導工作,讓老百姓發(fā)出他們的聲音。記者在新聞工作中要具備充分的責任感,力爭不偏不倚地報導事件真相。當前,網絡迅速發(fā)展,很多不良的網絡勢力為了一己私利擾亂媒體秩序,誤導群眾輿論,傳播不良信息,這些行為都需要具有正義感和良心的記者來批判和打擊。記者要大力宣傳法治理念,督促網絡媒體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新聞傳播。當遇到社會問題時,記者需要理性地看待并且采取建設性的措施來合理地引導輿論導向。
本文首先分析了網絡負能量的表現(xiàn)和成因,然后提出了記者傳遞正能量的途徑。維護網絡媒體正常的秩序離不開記者的責任感和法制觀念。當前,網絡上各種負面新聞頻頻涌現(xiàn),不良信息急劇爆發(fā),網絡負能量呈現(xiàn)愈演愈烈的形勢。記者在這一狀況面前需要以法律為標準,以責任為動力,以正能量為武器來打擊網絡負能量,規(guī)范網絡秩序,合理引導網絡輿論走向。
[1]胡業(yè)宏,馬蕾.用新聞傳遞社會正能量[J].青年記者,2013(8).
[2]張錦鳳.用心傳遞新聞的正能量[J].記者搖籃,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