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仙桃日報》為例"/>
◎丁浩宇 尹玲玲
抓問題 攻頭條
——以《仙桃日報》為例
◎丁浩宇 尹玲玲
新聞業(yè)界對頭版頭條有這樣的描述:頭版頭條是報紙“皇冠上的明珠”。頭版頭條有無分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張報紙的辦報理念和辦報水平。然而,作為地方黨報,頭版頭條常常陷入“捉襟見肘、無米下鍋”的窘境,許多新聞價值不高的稿件無奈地占據(jù)了頭條位置,導致讀者有意見,市領導不滿意。近期,仙桃日報社提出“抓問題,攻頭條”思路,積極探索解決頭版頭條劣缺現(xiàn)象的路徑,收到明顯成效。
地市黨報由于采編人才不足、信息源貧乏等原因,以致于有影響力、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指導性、內(nèi)容厚重的新聞稿件偏少。這直接導致地市黨報值班總編每天很難從為數(shù)不多的記者來稿中,挑選出能撐起門面的頭條稿件。通常情況下,記者采寫的稿件呈現(xiàn)三個“沒有”的境況。
沒有硬新聞。眾所周知,新聞是受眾所關心的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信息傳播。這里特別要強調受眾是否關心。一些會議、例行的領導視察、工作會談等,有多少受眾關心?我們始終認為“報紙的主體是新聞,本質是信息”。試想:如果一張報紙連新聞都沒有,還會有人看嗎?我們常說,報紙就是信息紙,觀點紙,文化紙。信息紙是擺在第一位的,報紙的本質是信息,這符合新聞規(guī)律。打開我們的報紙,出現(xiàn)的是“六多六少”的現(xiàn)象,也就是,“領導活動多,民生新聞少;經(jīng)驗新聞多,事件新聞少;材料新聞多,深度報道少;人云亦云的多,獨家新聞少;粗放經(jīng)營的多,重頭策劃少;關系稿件多,鮮活新聞少”。
沒有重大的典型。推出重大的典型,是媒體贏得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有力手段。楚天都市報推出的“償還良心債”“人鏈救人”“暴走媽媽”“信義兄弟”“大山師魂”等一系列重大典型,傳播真情、大愛、感動,弘揚正氣、無私、奉獻,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深受感動、激勵和鼓舞。在社會價值多元化,一些人甚至精神空虛迷茫的今天,這樣的報道像陽光般驅散陰霾,像清泉般滌蕩污垢,對于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起到積極的影響;對于凝聚人心,弘揚正氣,產(chǎn)生推動作用?!皾M天繁星不如一輪明月?!钡厥悬h報要善于挖掘發(fā)現(xiàn)身邊真善美的重大典型,營造健康向上、鼓舞人心的人文氣場。
沒有獨到的新聞評論。評論是黨報的旗幟和靈魂?,F(xiàn)在黨報的新聞評論倡導兩個基本取向,一是追求鮮亮的獨家觀點,二是倡導個性化寫作,追求個人風格。好的新聞評論,要求題材的本土化,緊扣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現(xiàn)場采訪、調研和了解情況,以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思想啟迪性,來增強黨報新聞的輿論引導能力。而評論員隊伍實力不強,是地市黨報的軟肋。在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的今天,地市黨報難以用深刻的思考、獨到的見解,提供閱讀張力,永葆與時俱進的話語魅力,讓讀者“享受”思想的盛宴。
頭條難寫,頭條難上,頭條匱乏。癥結在哪里?癥結就在于許多記者不會抓問題,沒有全局觀念,題材不重大,導致所寫的新聞作品缺乏顯著性、時新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特點,新聞價值不高,離頭條要求甚遠。
什么叫抓問題?
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說:“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既有問題,你總得贊成一方面,反對另一方面,就得把問題提出來?!笨梢?,這里所指的問題,并不是單純指工作中的缺點錯誤,而是主要指實際工作和實際生活中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矛盾。
抓什么樣的問題?
一要抓“兩頭”結合的問題。所謂“兩頭”,即“上頭”和“下頭”。研究“上頭”,就是經(jīng)常學習研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有關部門的決策指示和工作思路與意圖。著名記者艾豐說:“記者要想總理想的事”。作為地市黨報記者,就是要想市委書記、市長想的事。研究“下頭”,就是要研究基層干部群眾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實踐證明,“兩頭”無論抓住哪一頭都能做出好文章來,在“兩頭”結合上做文章,那更是報紙急需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
二要抓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這類問題,不是偶爾發(fā)生的,也不是個別的,是具有事物發(fā)展動向的問題。有的是新生事物的萌芽,有的是一種傾向的先兆,報紙還沒報道過,領導人的講話和有關文件上,暫時還找不到根據(jù),一部分人對此還持有不同看法,等等。記者及時把這些問題反映出來,就能起到扶持新生事物生長,抑制不良傾向蔓延的作用。
三要抓“熱點問題”。所謂“熱點問題”,就是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一個胸中無“熱點”的記者,也是敬業(yè)精神差、責任心不強的記者。人們對哪個問題議論紛紛,你就去抓哪個問題。抓住它進行報道,就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四要抓時效性強,稍縱即逝的問題。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是銀子,前天的新聞是渣子。時效的新與舊,對增強新聞的價值非常重要。特別是那些突發(fā)性事件,只有快采快發(fā)才能不失掉新聞價值。
五要抓“以小見大”的問題。魯迅先生說:“太偉大的變動,我們會無力表現(xiàn)的,不過這也無須悲觀,我們即使不能表現(xiàn)他的全盤,我們也可以表現(xiàn)他的一角。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在抓問題寫新聞上,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這個看法。
辦法總比困難多。仙桃日報社積極探索解決頭版頭條劣缺的問題,對癥下藥,四管齊下,一大批優(yōu)質的頭條稿件競相涌出。
一是定調子。就是注重策劃,打有準備之仗。每月初,在記者報送選題的基礎上,仙桃日報社編委會圍繞本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重大題材進行周密策劃,充分挖掘新聞價值,督促記者深入采訪,推出一批受讀者歡迎的鮮活新聞。例如,針對臺資企業(yè)扎堆仙桃發(fā)展的現(xiàn)狀,記者通過多方采訪,完成了《日月潭挽手襄河蝴蝶蘭比妍桃花 (引題)仙桃成為全省第二大 “臺商投資密集區(qū)”(主標)引進知名臺企42家 年實現(xiàn)產(chǎn)值90多億元 對全市經(jīng)濟貢獻率達19.8%(副題)》,受到市領導肯定?!稗k證難”是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找熟人、走關系”也是少數(shù)人辦事的捷徑。針對這種不正之風,結合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三證合一”便民政策,仙桃日報選取地稅局這個窗口單位,提前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其中,《“不找熟人找窗口,不走關系走程序”(引題)市地稅局開啟納稅服務標桿建設,鏟除“熟人經(jīng)濟”土壤(主標)》作為頭條推出,一改部門經(jīng)驗稿件的枯燥乏味,受到讀者的好評。此外,策劃也讓仙桃本地新聞受到省級媒體的青睞。消息《仙桃22家重組企業(yè)產(chǎn)銷利占全市20%》連中兩元,既是仙桃日報的頭版頭條,也登上了湖北日報的頭版頭條。
二是下單子。記者部將每月報道重點列出清單,作為“規(guī)定動作”,要求每個記者帶著任務勤跑基層聯(lián)系點,按時按要求完成“規(guī)定動作”。俗話說“腳底板下出新聞”,但對于缺乏經(jīng)驗的年輕記者,一頭霧水地下基層,通常只會眉毛胡子一把抓,采寫不出有分量的稿件。提前“下單子”可以讓記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采寫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排位子。就是報社領導身先士卒,帶隊“走轉改”,下基層“捉活魚”。作為地方黨報的領導,如果自己不下基層,只是想當然地“搞策劃、定選題”,只會理論脫離實際,猶如紙上談兵,出不了好策劃、好稿件。從6月份開始,仙桃日報推出“情系基層記者行活動”,每一位社領導都要帶隊下基層采訪,并定期通報上稿情況??偩庉嫸『朴钆c記者鄧一凡采寫的稿件《為了一輩子的承諾》,記錄了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張志闊在同窗好友車禍去世后,十幾年如一日替其盡孝的故事。稿件刊登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平安仙桃網(wǎng)、平安荊楚網(wǎng)相繼轉載,在公安戰(zhàn)線產(chǎn)生強烈反響。仙桃電視臺記者看到報道后,將其列為今年感動仙桃十大人物評選對象,并拍攝專題片。
四是獎票子。采寫頭條稿件與一般稿件不同,需要記者花大力氣采訪,下硬功夫打磨,有的稿件甚至要幾次采訪、幾易其稿。如果記者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好稿只會越來越少,頭條只會越來越缺。對此,仙桃日報社及時出臺措施,對于頭條和因版面等客觀原因未能作頭條發(fā)出的重頭稿件額外加分。同時,還開展了“仙桃好新聞大賽”,重獎好新聞,充分調動記者的積極性,鼓勵記者沉下心寫好稿。據(jù)統(tǒng)計,僅今年6、7兩個月,記者采寫的非重要會議、非主要市領導活動的頭條稿件達30條之多,對比以往,無論稿件的數(shù)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提升。
(仙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