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對自主及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影響
熊書君
(武漢科技大學醫(yī)院 住院部內(nèi)一科, 湖北 武漢, 430030)
關鍵詞: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 自主神經(jīng)功能; 周圍神經(jīng)病變
糖尿病患者容易引發(fā)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發(fā)病概率在45%~80%,高血壓作為糖尿病患者造成心血管病變的主要危險性因素之一,其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致死概率。有80%左右的糖尿病患兒是因為繼發(fā)大血管合并癥而致死。此外,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可能會對患者全身的重要器官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變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種糖尿病并發(fā)癥[1]。但是多數(shù)醫(yī)務人員或是病患并不是很清楚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對患者自主以及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影響[2]。本文針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對患者的自主及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抽取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3±8.5)歲。所有患者都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按照高血壓診斷標準將患者分成甲組與乙組,其中甲組患者屬于合并高血壓患者,乙組屬于未合并高血壓患者;同時抽取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75例體檢者作為丙組,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齡36~63歲,平均年齡(50±9.5)歲。3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在觀察對象接受治療以及健康體檢的過程中,詳細記錄患者的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臨床資料,并對所有患者的體質(zhì)指數(shù)以及糖化血紅蛋白進行計算與檢測。
利用動態(tài)心電圖以及分析軟件對所有患者進行心率變異性研究,具體參數(shù)如下:正常R-R間期標準差,5 min心搏間期均值的標準差、24 h連續(xù) 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百分數(shù)、24 h連續(xù) 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百分數(shù)。利用定量感覺儀對所有患者進行足部震動感覺閾值檢查,其中具體操作流程和國際糖尿病足工作組的方法相同,主要參數(shù)有右足大趾的震動感覺閾值以及左足大趾的震動感覺閾值。
2結(jié)果
3組患者的心率變異性所有參數(sh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正常R-R間期標準差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 min心搏間期均值的標準差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h連續(xù)R-R間期標準差≥50 ms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3組患者的自主神經(jīng)功能比較
與甲組比較,*P<0.05; 與丙組比較,#P<0.05。
3組患者右足大趾震動感覺閾值以及左足大趾震動感覺閾值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甲組、乙組和丙組的右足大趾震動感覺閾值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甲組和乙組的右足大趾震動感覺閾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組、乙組和丙組左足大趾震動感覺閾值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乙組左足大趾震動感覺閾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3組患者的周圍神經(jīng)功能對比
與丙組比較,*P<0.05。
3討論
2型糖尿病與遺傳易患性、氧化應激、多元醇代謝旁路、高血糖、蛋白激酶以及非酶糖化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關[4-6]。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變作為糖尿病中的另一種慢性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以及生存率造成嚴重的影響[7]。糖尿病性神經(jīng)病變對患者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會帶來較為明顯的影響[8-9]。但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自主以及周圍神經(jīng)功能之間的關系并不明確[10]。2型糖尿病患者是因為胰島素抵抗合并相對性胰島素的分泌不足造成的。這類患者并不依靠外源胰島素進行生存,然而需要一些胰島素對高血糖癥進行有效的控制。此外,這類患者多數(shù)伴有肥胖癥,而肥胖自身也會造成胰島素的抵抗[11]。雖然通過傳統(tǒng)的體質(zhì)量指標對患者進行鑒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并沒有伴有肥胖癥,但是這些患者的內(nèi)臟還是有大量體脂的堆積。因為高血壓糖癥的發(fā)展速度較為緩慢,早期癥狀比較輕微,且并不具備典型性臨床癥狀,因此多數(shù)患者是通過了多年的診斷才能被確診為高血糖癥。此外,這些患容易引發(fā)大血管以及微血管并發(fā)癥,其中高血壓就屬于糖尿病中常見的合并癥狀之一。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可以利用減重、減少鈉鹽、合理飲食、限制飲酒、減少精神壓力、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增加體力活動多非藥物性治療方式進行治療[12]。
心率變異性分析是研究糖尿病患者心動周期中心臟搏動間的變化情況,顯示患者心率節(jié)奏情況以及相鄰R-R間期的長度差的均方根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出現(xiàn)的變化情況等,并反映出患者心臟的自主神經(jīng)對自身心血管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與控制情況,反映本系統(tǒng)對所有因素的影響程度,這也是定量檢測患者自主神經(jīng)功能以及其活動性能的重要指標[13]。本研究抽取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成甲組和乙組,另抽取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75例體檢者作為丙組,利用心率變異性分析研究合并高血壓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jīng)病變的主要影響,利用足部震動感覺閾值對研究合并高血壓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主要影響。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 R-R 間期標準差,5 min心搏間期均值的標準差、24 h連續(xù) 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百分數(shù)、24 h連續(xù) R-R間期標準差≥50 ms的百分數(shù)都比丙組要低;而甲組的右足大趾的震動感覺閾值以及左足大趾的震動感覺閾值和乙組相比,并無顯著差異,并發(fā)高血壓可能對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并不是很大。但是自主神經(jīng)功能對維持以及調(diào)節(jié)患者血壓產(chǎn)生關鍵性作用,但是血壓的升高會導致患者血管壓力的感受器功能受到損壞,從而造成患者心臟自主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的下降,所以合并高血壓會損害患者自主神經(jīng)功能。
參考文獻
[1]朱寶霞. 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3例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3, 16(20): 50.
[2]余愛嫦, 周文杰, 王素芳. 林蘭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證學術思想淵源與臨床經(jīng)驗整理研究[J]. 求醫(yī)問藥:下半月, 2012, 12(7): 333.
[3]沈大強, 嚴壯鋒, 黃文鏑. 消糖降壓湯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陰虛陽亢夾瘀證的臨床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 2011, 21(05): 442.
[4]蔡雅瑜, 李冬冬, 甘佳來.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相關因素與中醫(yī)證型分布情況調(diào)查[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0, 10(12): 302.
[5]Lucy J, Norcliffe K, Felicia B. Cyclic vomiting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dopamine in Riley-day syndrome[J].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3, 47(2): 163.
[6]魏俊杰, 沈宏斌.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對微血管病變患病率的影響[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3(12): 235.
[7]Yelena R,Andrew S, Bomback,Martin A.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familial dysautonomia: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CJASN, 2010, 5(9): 195.
[8]Kajitani N, Shikata K, Nakamura A, et al.Microinflammation is a common risk factor for progression of nephropathy and atherosclerosi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 88: 171.
[9]戈少紅, 應蓉, 周營, 等. 炎癥相關標志物與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關系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 2007, 9(3): 23.
[10]邵紅, 謝立凱, 關紅, 等.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 30(24): 52.
[11]祁彥科, 鄒遠勤, 劉文例.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01(5): 130.
[12]朱柏樂, 高永毅.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胰島素抵抗與TNF-α、IL-6 相關性[J]. 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0, 2(10): 1240.
[13] 劉海霞, 劉奔, 劉丹丹, 等. 慢性炎癥標志物檢測對于2 型糖尿病早期腎臟疾病診斷的臨床意義[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2, 4(2): 108.
收稿日期:2014-06-20
中圖分類號:R 5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7-143-02DOI: 10.7619/jcmp.20150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