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英,肖圣龍
(安徽醫(yī)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2)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體層面認同現(xiàn)狀調(diào)查
劉群英,肖圣龍
(安徽醫(yī)科大學,安徽 合肥230032)
[摘要]為了研究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體層面的認同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特選擇安徽省內(nèi)3所高校進行匿名自填式問卷調(diào)查。結果分析發(fā)現(xiàn):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高于中間年級;是否擔任學生干部不是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的因素;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的正面引導作用,但目前作用發(fā)揮不夠。對此,就如何在大學生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核,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zhì)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nèi)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要求積極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系統(tǒng)也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為了全面了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現(xiàn)狀,研究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本課題組選取安徽省三所高校,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xiàn)狀進行了調(diào)查和分析。考慮到調(diào)查對象的針對性以及工作開展的便利性,本次調(diào)查主要針對大學生個體開展。
一、調(diào)查的基本情況
1.調(diào)查對象。2013年11月至12月,課題組對安徽省3所高校本科生進行抽樣(問卷)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3200份,回收問卷3100份,其中有效問卷3081份。問卷回收率為96.9%,有效率為99.4%。調(diào)查對象的專業(yè)包括醫(yī)學、農(nóng)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等。其中,男生1456人(47.1%),女生1629人(52.7%);低年級(大一)1035人(33.5%),中年級(大二)967人(31.3%),高年級(大三及以上)1088人(35.2%);學生干部1023人(33.1%),非學生干部2067人(66.9%);黨員215人(7%),非黨員2875人(93%)。
2.調(diào)查方法。由輔導員組織調(diào)查對象按小班在教室內(nèi)集中,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進行問卷填寫說明。參加調(diào)查的學生在教室內(nèi)采取匿名的方式,獨立完成調(diào)查問卷。研究者統(tǒng)一回收問卷,并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
3.調(diào)查內(nèi)容。問卷包括五個部分內(nèi)容:一是大學生對愛國的認同情況,共4題;二是大學生對敬業(yè)的認同情況,共3題;三是大學生對誠信的認同情況,共4題;四是大學生對友善的認同情況,共5題;五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價值觀引導作用發(fā)揮的情況,共5題。
二、調(diào)查結果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xiàn)狀
(1)低年級和高年級認同度較高,中年級較低。按照年級對比調(diào)查對象在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個方面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低年級和高年級得分較高,中間年級較低,P<0.001。如表1:
表1
(2)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并未影響認同度高低。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在價值觀認同度的得分上并無明顯差異,且P>0.001。這說明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并不是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因素之一。如表2。
表2
2.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影響
(1) 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的正向引導作用。在調(diào)查“如何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身價值觀形成的影響”時,選擇“很有幫助”的學生,在價值觀認同度得分上高于選擇其他選項的學生,且P<0.001。不難看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只要發(fā)揮出自身的教育功效,對學生價值觀正面引導作用是巨大的。如表3。
表3
(2)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地位受到網(wǎng)絡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沖擊。在調(diào)查“通過什么渠道了解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方面的知識”之時,49.3%的學生選擇網(wǎng)絡,電視次之,占27.3%;選擇課堂的同學只占了7.1%。同時,選擇網(wǎng)絡的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得分上高于選擇課堂的,且P<0.001。如表4。在調(diào)查“學校開展的哪類活動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最具有影響力”時,選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占33.1%,選擇思政課的僅占10.5%。同時,選擇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得分上高于選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生,且P<0.001。如表5。
表4
表5
(3)與同輩群體相比,教師對學生價值觀形成有重要的正向引導作用。在調(diào)查“誰是對你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影響最大的人”時,選擇教師的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得分上高于選擇其他選項的學生,且P<0.001。足以見得,教師對學生價值觀影響以正面為主,且引導作用較大。如表6。
三、分析與結論
1.認同度低年級和高年級較高,中間年級較低,呈馬鞍形曲線。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一新生對大學充滿憧憬和激情,心理狀態(tài)較為積極。高年級學生更加趨于理性,看待社會問題更加客觀。這是天然的心理基礎。第二,高校非常重視大一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從思想品質(zhì)、行為規(guī)范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高年級學生因為接受了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以及各種社會實踐的磨礪,養(yǎng)成了較為正確的價值觀。這是高校思政工作積極作用的體現(xiàn)。第三,中間年級,即二年級學生的認同度低,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學生進入大二后,學校認為他們已經(jīng)適應了大學生活,不再是學校和老師關注的重點,對其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如之前,導致其思想上的迷茫和價值觀方面的困惑得不到及時地疏導。二是大二學生普遍經(jīng)歷了由理想到現(xiàn)實的心理落差,原本憧憬的充實精彩的大學生活并未實現(xiàn),反而是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令人不滿之處。這種對于大學生活失望的心理狀態(tài)導致大二學生對外界持消極態(tài)度,因此在價值觀方面負面觀念較多。三是大二學生既沒有大一新生的熱情,也沒有高年級學生面向社會求職擇業(yè)的緊迫感,普遍存在目標缺失的焦慮,容易產(chǎn)生諸如網(wǎng)絡成癮、違反校紀校規(guī)等錯誤行為,以及與這些行為伴生的錯誤的價值觀。
CEFTIN片用于治療由化膿性鏈球菌敏感菌株引起的成人和兒童(13歲及以上)患者的輕‐中度咽炎或扁桃體炎。
表6
2.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并未影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情況。理論上說,學生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應該高于非學生干部,但調(diào)查結果反映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干部遴選機制不甚完善,選拔時對其思想道德素質(zhì)重視不注重。在學生干部的選拔任用中,沒有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片面地注重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考察。這導致了學生干部群體的工作能力很強,但在價值觀方面參差不齊。第二,學生干部選聘后,不注重對學生干部價值觀的教育和引導,或者教育引導沒有取得實效。從目前高校學生干部教育的情況來看,高校普遍存在著對學生干部“重使用,輕培訓”的現(xiàn)象,他們提升學生干部政治素質(zhì)的主要途徑還是停留在日常思想談話以及慣例性的培訓或者講座上。 長此以往,學生干部很容易在政治思想方面出現(xiàn)懈怠的情況, 進而產(chǎn)生消極的工作態(tài)度。第三,學生干部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考核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干部的考核,沒有科學的指標體系,現(xiàn)行的評價體系中缺乏對其價值觀的考核評價。在評選優(yōu)秀學生干部的時候,只注重工作能力、工作實績和學業(yè)表現(xiàn),無形中弱化了對價值觀的考核。
3.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的正向引導作用,但目前作用發(fā)揮得還不夠。十六號文件規(guī)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調(diào)查也反映出,只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其正向引導的力量是顯著的。但調(diào)查中同樣表明,當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同網(wǎng)絡、社會實踐活動相對比時,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卻弱于后者。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知識教育,缺乏對學生道德行為、價值觀念的引導。教師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指導和幫助。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不能與時俱進,無法適應90后學生的身心特點。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夠。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形式單一,無法體現(xiàn)學生真實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對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只是一門考試課程,需要記憶一些知識以通過考試獲得學分。這樣的分數(shù)難以代表學生真正的道德水平,從而無法激勵學生自覺追求高尚的價值觀。
四、建議
1.注重加強中間年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新生和畢業(yè)生作為工作重點,這毋庸置疑,但中間年級作為過渡年級,情況較為復雜,如果不能及時引導,化解矛盾,可能會對后期的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應該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等教育全過程的理念,重點加強中間年級的教育引導工作。
(1)充分保障中間年級的德育師資力量。除了輔導員、思政課教師之外,學校一般會為新生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選派班主任、學長(導生),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進入大二,學校卻并沒有安排相應的老師來做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指導工作。因此,針對大二學生,學校應該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生活特點,嘗試本科生導師制,配備一定的專業(yè)導師、社團指導老師,并且督促其發(fā)揮實際作用,引導大二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困惑,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為即將到來的高年級打下基礎。
(2)加強大二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二學生,因為其思想、心理的特點,容易對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片面和偏激的認識,從而影響其價值觀??梢酝ㄟ^主題班會、社會實踐、談心談話等多種方式引導其正確看待社會現(xiàn)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以學風建設為抓手,指導學生做好大學生涯規(guī)劃,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由于目標缺失、對大學生活失望、忙于學生活動等原因,大二學生最容易發(fā)生對學業(yè)的忽視,由此引發(fā)系列問題。大二階段應以學風建設為重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大學生活,制定并執(zhí)行自己的大學生涯規(guī)劃。
2.加強學生干部價值觀教育。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優(yōu)秀代表,是榜樣力量,其價值觀直接引領著普通同學的價值觀。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干部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對高校學生干部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培養(yǎng)他們真正關心同學、熱愛學校、熱愛社會、熱愛祖國,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思想素質(zhì)。
(1)建立完善的學生班干選拔機制。在選拔任命學生干部時,注重考察候選人的價值觀。充分發(fā)揮民主的作用,注重聽取多方意見,了解學生干部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尤其是針對性的了解其思想道德、價值觀等軟實力表現(xiàn)。不可唯能力論,在價值觀方面有問題應該一票否決。
(2)任用后強化價值觀引導。在學生干部培訓體系中,加大價值觀教育的力度。在實際工作中,善于利用實踐的契機引導學生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干部在服務同學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3)構建含有價值觀評價的科學的學生干部考核體系。在對學生干部進行考核時,引入有關價值觀的評價指標,考查學生干部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論素質(zhì)、社會主義堅定理想、大局觀意識、集體觀念、為同學服務意識、群眾基礎等,激勵學生干部自覺重視自身價值觀塑造。
3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實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應該從課程建設、教學創(chuàng)新、師資建設、考核改革等方面提升課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構建具有時代特色和民族特征的教學內(nèi)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nèi)容不能一成不變,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推進而不斷更新,同時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
(2)善于運用體驗式、案例式、活動式等教學形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課堂活力。90后學生自我意識很強,不喜歡被灌輸,喜歡通過自我探索獲得成長。思政理論課利用體驗式教育、案例教學、實踐活動等方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發(fā)揮主體性,主動認識社會,自覺接受教育,從而提升教育實效性。
(3)打造一支有力的思想理論課教師隊伍。首先,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教師應該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培養(yǎng)敬業(yè)愛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實際行動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言人,在學生中起到言傳身教的教育效果。其次,通過外出培訓、學歷提升等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使教師形成堅實的理論功底。通過培訓使教師深入理解國家各項政策,將教材體系有效轉(zhuǎn)化為教學體系,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最后,借助集中備課、教學比賽等多種方式促使教師不斷變革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水平。
(4)創(chuàng)新思政課考核方式,凸顯實踐性。在理論考核的同時,在思政課考核中融入實踐元素,如課堂討論發(fā)言、實踐活動表現(xiàn)、教學活動參與情況等,都應該被納入課程考核體系中去,避免考試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誤區(qū),促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錢厚斌.高校學生干部政治素質(zhì)述論[J].黨史文苑,2009,(8).
[2]吳曉晴.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與教育[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04,(7).
[3]宋林澤.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13.
[4]李永賢.關于高校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的調(diào)研報告.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J].2014,(4).
(責任編輯陶有浩)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Identity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t an Individual Level
LIU Qunying, XIAO Shenglong
(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230032,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current identity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t an individual level 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 total of 3,200 students from 3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then an anonymous 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m, and got 3081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contents of investigation covered: identification of value criter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at an individual level, the gui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o the value outlook of college students, etc. The results have found that: lower grade students and high grade students have higher identity degree in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an middle grade students; whether undertaking class cadre or not was not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identification degree in core socialist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has a positive leading role to the shaping of the students’ value outlook, yet it didn’t have much effect on it. Therefo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core socialist values among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value identifi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73(2015)01-0116-04
[作者簡介]劉群英(1963- ),男,安徽宿松人,安徽醫(y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高級經(jīng)濟師;肖圣龍(1964- ),男,安徽巢湖人,安徽醫(y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副教授。
[基金項目]安徽省2012年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研究”(AHSK11-12D169)
[收稿日期]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