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如相
胃腸道息肉是指向胃腸道腔內隆起的病變,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多為內鏡檢查中偶然發(fā)現,后期易引起消化道出血,且腺瘤性息肉具有較高的癌變率[1],因此,胃腸道息肉一經發(fā)現,需及時進行摘除;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內鏡下高頻電切除術逐漸受到廣泛應用,成為治療胃腸道息肉的首選方法。胃腸道息肉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消化道腫瘤的二級防治具有重要意義。其術后出現并發(fā)癥的情況也逐漸受到重視,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562例于我院行高頻電切術治療的胃腸道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就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行高頻電切術治療的胃腸道息肉患者562例,其中,男343例,女219例;年齡 15~79歲,平均(46.3± 10.2)歲,體重 43~72 kg,平均(55.2±6.8)kg,均經內鏡檢查確診,臨床表現以腹痛、腹脹、便血為主,息肉類型:食道息肉18例,胃息肉78例,十二指腸息肉24例,回盲部息肉16例,升結腸息肉51例,橫結腸息肉34例,降結腸息肉62例,乙狀結腸息肉184例,直腸息肉95例;單發(fā)息肉396例,多發(fā)息肉166例;息肉直徑<1.0 cm者342例,1.1~2.0 cm者187例,>2.0 cm者33例;病理類型:炎性息肉287例,增生性息肉169例,絨毛狀息肉52例,腺管狀腺瘤54例。
選用日本Olympus電子胃鏡及腸鏡,FUJINON電子大腸鏡,Olympus UES—20高頻電發(fā)生器,圈套器。
1.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guī)進行血常規(guī)、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檢查、乙肝表面抗原及HIV等實驗室指標及心電圖檢查,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手術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對于急性胃腸道炎癥患者,要待病情恢復后擇期再行高頻電切除術治療,對于高血壓患者術前應先控制血壓在正常范圍,上消化道患者應囑空腹準備,下消化道患者應半流質飲食,術前10 h、術前4 h各口服50%硫酸鎂60 mL+糖鹽水1 000 mL,便秘患者酌情多喝水[2]。
2.術中操作
于內鏡下找到息肉后,仔細觀察息肉的大小、形狀,有無蒂及蒂長短,考慮好電切方式,再行高頻電凝切除術;對于靠近心臟的賁門、食道、橫結腸等部位的息肉,術中應嚴密監(jiān)測心電變化[3];完整切除息肉后,送病理檢查,觀察創(chuàng)面有無出血,如有出血,需進行相應止血處理,如為滲血,可注入少許生理鹽水,吸氣后靜止片刻可基本止血,如滲血不止,可用去甲腎上腺素1~2 mg噴灑止血或用止血夾止血[4]。
3.術后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的變化,以及有無便血情況,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嘔血、便血或血壓快速下降等現象,應及時報告醫(yī)師,給予止血、補液等對癥治療;術后囑患者避免活動過度,并節(jié)制飲食,食道息肉、胃息肉患者術后應禁食、禁水24 h,以后可根據病情改為溫涼流質飲食,6 d后可改為半流質飲食;腸道息肉患者術后禁食、禁水6 h,以后逐改為流質及半流質飲食,2周內應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使用通便藥物[5]。
562例胃腸道息肉患者高頻電切手術均順利成功,術中未發(fā)生大出血,術后出現消化道出血7例,經禁食,臥床休息,應用止血藥物對癥治療后止血,未出現穿孔、死亡等其他嚴重并發(fā)癥。
胃腸道息肉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早期臨床無癥狀或無特異性,主要以腹痛、腹脹、腹瀉或消化道出血為主,腸息肉可因便血、腹瀉、腹痛等原因行腸鏡檢查時被發(fā)現,胃息肉好發(fā)于胃竇部和胃體部,大腸息肉好發(fā)于左半結腸,尤以乙狀結腸及直腸最為多見[6],因此,在給予患者胃鏡或腸鏡檢查時應特別注意以上息肉好發(fā)部位。研究證實,腺瘤性息肉具有較大的癌變率,因此,胃腸道息肉一經發(fā)現,應及早摘除;近幾年,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進步,內鏡下摘除息肉方法主要有微波、冷凍、藥物注射、射頻、激光及高頻電切除術,其中高頻電切除術是較為常用的術式之一,與傳統(tǒng)外科手術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小、適用范圍廣、效果顯著、并發(fā)癥少、醫(yī)療費用低等優(yōu)點,容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且由于微創(chuàng)、并發(fā)癥少,更適用于年齡大、體質差、基礎病多難以耐受外科手術者。但高頻電切除術由于熱凝固效應高,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大,容易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甚至發(fā)生穿孔和出血等并發(fā)癥,而發(fā)生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較為復雜;因此,提高高頻電切除術治療胃腸道息肉的安全率,降低并發(fā)癥率,對促進患者治愈,保障患者健康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的原因:①患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凝血功能低下,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礙等均可造成患者術后出現消化道出血;②患者合并急性胃腸道炎癥時進行息肉摘除,創(chuàng)面可因炎癥難以愈合,或發(fā)生感染而出現消化道出血;③患者合并高血壓時,容易造成遲發(fā)血管崩裂出血;④大顆或廣基的息肉,自身血液供應豐富,息肉切除后一旦止血不良,容易造成術后出血;⑤收圈時操作不當,可造成機械切割導致術中、術后發(fā)生出血[7];⑥術中電凝電切功率過大,或電凝電切時間過長,造成基底處胃腸壁過薄,導致遲發(fā)性穿孔而出現術后消化道出血;⑦部分患者由于術后癥狀較輕,對飲食和活動不加注意,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因此,針對以上出血原因,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的主要預防措施有:①術前常規(guī)對患者血小板、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等實驗室指標進行檢查,觀察凝血酶原時間和血小板數量等凝血功能指標是否正常,對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較明顯的患者,可在術前1 d注入10 U新鮮的濃縮血液[8];②對于合并急性胃腸道炎癥的患者,要待病情恢復后擇期再行高頻電切除息肉,可避免炎性浸潤發(fā)生消化道出血;③對于合并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患者,治療前應進行降壓處理,使血壓維持在穩(wěn)定的正常范圍內;對于因心理壓力過重而致血壓升高者,醫(yī)務人員應耐心做好患者的心理舒導,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向患者講解手術的注意事項以及成功病例等,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④對于大顆或廣基的息肉,尤其是血液供應豐富的息肉,采用先凝后切或用混合電流凝切可有效避免手術出血[9];⑤收圈時動作要輕,切忌暴力和操之過急,避免機械切割帶來的出血;對于細蒂息肉,要避免未通電先切下,應邊收圈套器邊通電切除,在圈套收緊后立即切下[10];⑥電凝電切功率大小應根據息肉形態(tài)及蒂的粗細、長短來選擇,切忌電流過大或電凝電切時間過長,避免基底腸壁因過薄導致遲發(fā)性穿孔而出血,術前應檢查手術所用設備,確保電流功率和電極板位置設定正確,并在體外進行試驗;⑦對于息肉蒂粗大者,可先用尼龍繩圈套結扎后再行電切除,巨大無蒂息肉者,可采取分次切除或分層切除加止血夾的方法來防止出血,或者采用黏膜切除術(EMR)[11],先在息肉周圍的黏膜下注射適量生理鹽水,使息肉抬高,距腸壁較遠后,再進行圈套摘除;⑧息肉摘除后要檢查殘端是否切除完整,如有出血或切除不完整者可再次電凝電切止血;⑨術后護理是防止高頻電切除胃腸道息肉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發(fā)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醫(yī)務人員向患者交待清楚術后注意事項,使患者及家屬重視術后飲食及活動,囑患者術后避免活動過度,并節(jié)制飲食,食道息肉、胃息肉患者術后應禁食、禁水24 h,腸道息肉患者術后禁食、禁水6 h,術后一周內進食應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并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活動過多或飲食不當造成的壞死組織脫落,引起消化道出血;此外,保障手術所需設備性能良好,提高術者技術熟練程度,嚴格手術規(guī)范操作,細致小心操作,對預防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12]。
綜上所述,內鏡下高頻電刀切除胃腸道息肉創(chuàng)傷小、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應嚴格掌握手術操作規(guī)范和注意事項,做好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觀察等措施預防術后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
1 黃小榮,陳敏芳,霞琴.大腸息肉高頻電摘除術并發(fā)癥的防治策略.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3,20(5):352-353.
2 黃修海,黎春梅,廖奇,等.經內鏡高頻電及微波治療胃腸道息肉的臨床觀察.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4,9(2):102-103.
3 Matsushita M,Wakamatsu T,Danbara N,et a1.Complete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large sessile or flat colorectal polyps with high-magnification chromoendoscopy o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Seand J Gastroenterol,2008,43(8):1016-1017.
4 唐湛淋.胃腸道息肉高頻電切術后并發(fā)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及預防.臨床合理用藥,2013,6(1C):97-98.
5 王曉玲.胃腸道息肉高頻電摘除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干預.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9,22(23):1744-1745.
6 Luigiano C,Consolo P,Scaffidi MG,et a1.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large and giant sessile and flat colorectal polyps: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with long-term follow-up.Endoscopy,2009,41(10):829-835.
7 張曉華,朱人敏,楊妙芳,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老年及老年前期胃腸道息肉的臨床研究.實用老年醫(yī)學,2011,25(2):124-125.
8 陳和平,代小松,韓盛璽,等.老年大腸廣基息肉內鏡黏膜切除術的臨床研究.實用老年醫(yī)學,2009,23(3):203-204.
9 劉蘭香.內鏡下尼龍圈套扎聯(lián)合高頻電切除術治療胃腸道大息肉分析.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1,28(6):633-634.
10 Kaltenbach T,Friedland S,Maheshwari A,et a1.Short-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standardized EMR of nonpolypoid (flat and depressed)colorectal lesions>or=1 cm (with video).Gastroentest Endosc,2007,65(6):857-865.
11 崔西玉,黃燕霞,羅笑雁.2706例大腸息肉內鏡治療及隨訪.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5,22(2):123-124.
12 曾智華.胃腸道息肉高頻電摘除術后的并發(fā)癥853例分析.現代醫(yī)院,2007,7(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