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記者 樊有海
風源機械:做旋風銑削專家——訪山西風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戚建兵先生
■《金屬加工》記者 樊有海
隨著機床工具行業(yè)轉型和升級,市場細分的專業(yè)化增強,專業(yè)化特色機床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優(yōu)勢越發(fā)明顯,為企業(yè)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更多的機遇。山西風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作為旋風銑削機床行業(yè)領軍企業(yè),2015年CIMT展會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山西風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戚建兵先生。
風源機械始建于1998年,成立后的第二年應西安遠洋公司的要求,以生產集裝箱用的花籃螺栓作為契機,開始了旋風銑削技術的應用和研究,這次成功邁步為風源機械定位和發(fā)展方向奠定了制造的技術基礎和實踐經驗?!靶L銑”名字雖不是風源首創(chuàng),但是卻因風源機械而被國內機械制造行業(yè)廣為熟知,中間發(fā)展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風源機械通過20多年的自主研發(fā),填補了國內旋風銑產品的多項空白,擁有國家專利11項,年產值幾千萬的業(yè)績。在蝸桿、二次包絡蝸桿、絲桿、螺桿泵轉子、螺桿泵定子模芯等內、外,單、多頭螺紋旋風切削方面累積了豐富經驗,可生產旋風銑削機38種、12系列的數控旋風銑機床,XKW系列16款高性能數控旋風銑機床更是公司實力的代表。
所謂的旋風銑是與普通車床配套的高速銑削螺紋裝置,特別適合于銑削梯形螺紋和蝸桿螺紋。風源機械的旋風銑產品不僅銑削速度高,加工效率快,而且能夠完成復雜的螺紋以及多頭螺紋間距精確尺寸、盈余配合,使產品實現結構緊湊、傳動平穩(wěn)。旋風銑成就了風源機械,風源機械也讓旋風銑聞名制造行業(yè),迅速發(fā)展,真正的走進萬家工廠,創(chuàng)造了不勝枚舉的成功案例。
汽車的雨刮器傳動部件蝸桿,若采用傳統直接磨削加工,因其外徑很小不容易二次對刀,只能一次磨削成型,加工時間約為15min/件,而用風源機械的旋風銑加工蝸桿、絲桿等螺紋產品一刀成型,不需要退刀槽,平均29s/件,效率可達傳統工藝的30倍。
多年來風源機械的孜孜以求的努力,不僅得到了北方兵器集團“你們的奉獻帶來了億萬人的安全”的高度贊譽,在海外市場同樣贏得了好的口碑和市場前景,更有印度用戶笑稱“用了風源的機床,從此以后要忘掉德國
制造了”。
公司正在逐步的壯大和持續(xù)的發(fā)展中,去年開始施工新建的廠房,面積達15 000m2。戚總說,雖然廠房在山里,但是新建的廠區(qū)配套完善,廠房設備生產線既保留了傳統的高精度生產的單機,也有適合現代化生產的流水線。新客戶進入深山時都會有緊張感,但是一見到廠區(qū)不由自主的感嘆:“山中風景別有一番滋味”!
風源機械的旋風銑機床不僅在國內市場銷售占有主要地位,同時產品出口日本、韓國、越南、印度等多個國家,今天的風源雖然成績斐然,但是戚總并沒有滿足于已有的成果,戚總說,我們不僅要提供最全面旋風銑機床,更要做專業(yè)中的精品。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力度。高校有很強的研發(fā)力量,但洞悉市場需求方面不太靈敏,我們結合企業(yè)在市場和產品需求優(yōu)勢,與高校合作創(chuàng)新共同研發(fā)的產品,更具有市場價值和實用性。
受“工業(yè)革命4.0”的影響,制造業(yè)向智能化發(fā)展,風源機械應客戶和市場需求,“量身定做”和提供專業(yè)化技術解決方案,每個方案都是一個交鑰匙工程。戚總說,公司現在正在為三一重工設計全自動生產線,配合共創(chuàng)智能化的趨勢,此次生產線將會應用在線測量技術實現機械的自動補償。另外,生產線還將與廣數集團共同探索,開發(fā)智能化的人機交互智能系統界面,利用此系統只需要輸入簡單幾個參數,就可以完成螺紋類、螺桿類的所有加工過程,操作界面簡單易懂,對于現代化批量生產更為有利。
戚總說,展望未來,旋風銑機床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客戶需求也將發(fā)生更多變化,風源機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厚積薄發(fā),時刻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
收稿日期:(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