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雙山子高級中學066500)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
李春廣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雙山子高級中學066500)
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和體現(xiàn)。一則小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了生命的真諦。英國詩人伯萊克說過:“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辈诲e,作文能充分地反映一個學生的語文世界。在一百五十分的語文考卷中,作文占去六十分,分值比例比任何一個考查點都大,所以,寫作在語文教學中應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打好寫作基礎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首要條件。所以,教師首先要從寫作的基礎知識入手,從主體的把握、題材的選擇、結構的安排到語言的運用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詳細講解、訓練。要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做文章時才會有的放矢,運用自如。
文學來源于生活。學生要想有東西可寫,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留心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試想,讓一個從未到過長城的人去描繪長城的雄偉壯觀,那是很難的。所以學生必須要留心生活,多觀察、多感悟、多思考。我們要下苦工夫學習語言,豐富自己的詞匯和句式,寫文章的時候要多推敲、多修改。曹禺先生說:“我們學習語言,就要尋覓、體會、找到‘語'與‘意'之間的最精微的關系,搜索語言藝術家們以及人們生活里最美、最好的語言,是如何用最恰當?shù)难赞o,表達難以表達的思想和感情的?!边@話說得一語破的、一針見血,值得我們很好地揣摩、體會。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第一,要向人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xiàn)實際生活的。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寫文章就沒有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的幾條筋,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我們要學習人們的語言,你看現(xiàn)代作家里,凡是生活在人們群眾中的,生活在火熱斗爭中的,他的語言就非常豐富。第二,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我們不是硬搬或濫用外國語言,要吸收外國語言中的好東西,于我們適用的東西,吸收他們的新鮮用語,使我們的語匯更豐富。第三,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古人的作品中可吸收的東西有很多,我們要學那種生動活潑有生氣的東西。這樣學下去,夠我們學一輩子的。
總之,我們要善于向群眾學習語言,我們要善于對語言進行加工,把我們的語言鍛煉得要說什么就能恰如其分地把什么說清楚,也就能把自己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準確的傳達給讀者,這也就是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此外,書本上的語言,有好多是作者從群眾中取材和加工的結果,也是我們學習語言的重要參考資料。
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我們要通過寫作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而更新教學觀念,營造開放的教練環(huán)境就顯得非常重要。作為教師,必須更新兩個觀念,一是教師比學生強。誠然,教師應該比學生強,因為他要“傳道、授業(yè)、解惑”,理論和人生經驗都要比學生豐富,這是做教師的前提,但也因此出現(xiàn)了“師道尊嚴”,使學生長期產生一種壓抑感,這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潛能的開發(fā)。教師應具有民主精神,努力保持同學生的平等關系。另外,寫作是一種沒有標準答案的創(chuàng)造活動,其構思、運作和結果,不能定于一尊,教師絕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構思強加于人。“一千個人看哈姆萊特,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比裘總€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悟,就會寫出各自不同的文章來。這里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文章表達程度優(yōu)劣的差別。教師應從學生中吸取學生的營養(yǎng)、思維的靈感。這樣就能保證課堂教學氣氛的開放、自由、輕松活潑,為學生張揚個性、舒發(fā)心靈提供廣闊的天地。二是只有課堂教學才是教學。學語文不能封在課堂里,所在課本里。課堂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時間不足,訓練只能是片斷或短章;寫作環(huán)境有明顯的虛擬性。所以應走出課堂,把社會作為自己實習的工廠。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充分利用課外的條件完成教學目的。使學生學得輕松、練得大膽,就訓練內容而言,教師所提供的題型有趣,就有吸引力;想象空間的大,就具有挑戰(zhàn)性;多變化就產生好奇心。學生就自然樂于為之。例如題目叫“缺憾也是一種美麗”的作文,要求學生想象生活中都會有哪些“缺憾”,什么樣的缺憾存在“美麗”。例如“勢在必進的球卻擦門而飛,引來全場球迷的惋惜”“相戀多年的情人未成眷屬,卻銘記終生”“他鄉(xiāng)遇故知失之交臂,更增強了相見的欲望”……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下感受不同,就會對其感興趣,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具有創(chuàng)新的導向性,他只在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自己個體世界中前所未有的東西,激活創(chuàng)新意識、寫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變,變中求新”的作文。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具有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思維又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求異思維,這種思維具有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的特點,他可以使人思路活躍,思維敏捷。中學階段正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發(fā)展的最佳階段,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掌握、運用語文知識,由此及彼,以點帶面,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融合貫通,例如,在講供材料作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確立中心論點。如材料:“豬八戒照鏡子”,看到自己丑陋不堪,怪鏡子不好,掄起釘耙就把鏡子打得稀巴爛。誰想,他看到的確是各個碎鏡片中都有一個豬八戒?!蔽覀兛梢砸龑W生挖掘以下論點。1.從豬八戒砸爛鏡子改變丑相的事實,引伸出暴力戰(zhàn)勝不了真理;2.從豬八戒自己面貌丑卻遷怒于鏡子的心理活動,引申出身歪莫怪鏡子斜;3.從豬八戒想通過暴力改變形象的做法,引申出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4.從鏡子無論大小都反映客觀情況,引申出堅持真理,不畏強暴。這樣,學生就有目的地鍛煉了發(fā)散思維,思路變得更加廣闊,思維更加敏捷。在以后的寫作中,學生就會以話題為一個點向四周輻射。積極突破思維定勢,縱橫分聚,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文章。
總之,寫作教學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更新觀念,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水平,增強寫作自信心,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其實寫作本是一杯清水,關鍵在于你放了什么進去。放進泥沙它便渾濁,放進茶葉它便茶香四溢。一切在于你的“錦囊”裝了什么?只有讓我們的“智慧背囊”里裝有足夠的優(yōu)等“食糧”才會得到心的丈量、美的世界。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