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孔史
新聞編輯學博客課堂探討
邢孔史
目前,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已幾番高潮,方興未艾。高校教師們深感疑惑:高校的課程改還等何時?其實,從學生的年齡和能力來看,大學課改比中小學課程改革更具必要性、自覺性和可行性。我們呼吁國家教育部應盡快在高校開展課程改革,大學生更不應該再在教室接受老師的滿堂灌,而應開展自主學習。而走出教室,走上網(wǎng)上課堂,對大學生的學習尤其重要。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和老師的課堂教學地位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從網(wǎng)上都可以查閱到很多課程的名校、名師的課程講義、教學課件、教學錄像等教學文件資料,并被下載成學生的個人文檔。課堂教學和老師的課堂教學地位已在下降,課堂上學生玩手機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有的在看網(wǎng)上的教義,有的在看考研資料,有的在玩游戲。在這種情況下,網(wǎng)上課堂應該成為值得大家探討實踐的課堂形式之一。
近年來我擔任學院新聞專業(yè)《新聞編輯學》 《報刊模擬實踐》 《媒體基地仿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我根據(jù)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強化實踐性教學,開辟了新聞編輯學博客、qq空間自學實踐課堂,利用網(wǎng)上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我注冊新浪博客、qq空間,并和學生建立好友聯(lián)系,建立學習社區(qū)。起初時只是作為第二課堂,把上課的講義、輔導資料(包括鏈接資料)、練習試題等以博文/日記的形式發(fā)布在博客、qq空間上,供學生開展課外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后來把博客、qq空間課堂引進實踐教學課堂,在《新聞編輯學》教學中作為輔助教學課堂,安排在理論課程結束后進行,占三分之一課時。在《報刊模擬實踐》 《媒體基地訪學》教學中則作為主課堂,除校外見習實踐時間,點70%課時。
博客、qq空間課堂是網(wǎng)上在線空中課堂的一種形式,由于它可連接校外校內(nèi)教學信息資源和多種現(xiàn)代教學軟件,可以幫助老師和學生建立有效的在線學習社區(qū),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實踐輔助教學,開展教學互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一種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特性與教育學習結合起來的新型教育模式,較之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優(yōu)勢——
博客、qq空中課堂與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如學生可以閱讀網(wǎng)上的課程講義、教學課件、輔導材料等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利用校園網(wǎng)的稿源組織學生開展選稿、組稿、組織專欄等編輯實務訓練,方便而有效。
博客、qq空中課堂有助于師生互動交流指導和學生進行成果交流,開展評議活動。師生可以通過[博文][日記][評論][紙條][留言][回復]等形式實施教學輔導,提交作業(yè),進行課堂提問,開展指導評析,還可以開展學生之間學習交流和群眾評議活動。這種富于在場感和親近感的課堂形式,增強了師生交流,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學生的歡迎。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師生受到了時空的制約,缺少機動性,靈活性,時間長了容易讓人厭倦。由于博客、qq空間在線課堂教育形式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突出了學習時間的自由性與學習地點的自由性,套用個廣告詞可以切實的形容在線課堂這種教育模式:不必東奔西走,不必濟濟一堂,打開電腦想學就學。這種在線課堂拓寬了課堂時空,很有教學潛力可挖。
在線課堂是在Internet上構建一個實時在線交互系統(tǒng),利用網(wǎng)絡在兩個或多個地點的用戶之間實時傳送視頻、聲音、圖像的通信工具。進行課堂交流的用戶可通過系統(tǒng)發(fā)表文字、語音會話,同時觀察對方視頻圖像,并能將文件、圖紙等實物以電子版形式顯示在白板上,參與交流的人員可同時注釋白板并共享白板內(nèi)容,效果與現(xiàn)場開設的課堂一樣。
據(jù)了解,近年來由于網(wǎng)絡教育逐漸興起,現(xiàn)在有些學生是帶著無奈來到教室的。“定時不定場”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場所,可以在機房,或在宿舍,甚至在被窩里邊聽吃東西邊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新鮮,學習興趣也高。還可減少炎熱寒冷天氣帶來的諸多不便。對老師而言,可以給老師帶來方便,減輕老師的負擔。如在工作、生活、身體條件等原因與課堂教學相沖突時,采用這種博客課堂,也有可行性。個人認為,如果學生不在教室里也能像在教室里一樣學到同樣多的東西,甚至更多一些,勞少而功多,它的意義更大,何樂而不為?
邢孔史,瓊州學院人文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