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民
作文教學的問題與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高振民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相較于小學而言,難度有所提高。擁有扎實的作文功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促進其他知識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教師在探索中摸索提高作物教學效率的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學業(yè)任務非常繁重,很多家長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分擔的精力過少。而語文教學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即是作文教學。學生作文能力的高低,主要在于學生平時的文學積累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還需要調動情感、認知、思想等非智力因素。然而,寫作能力的提高卻主要依賴于教師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課堂中進行寫作技巧的集中講授,而課后學生又得不到充分的鍛煉。這就導致作文教學的難度非常大。眾所周知,一個人的寫作能力與他的閱讀量、生活閱歷、思想品德、人格特質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很多教育專家把作文教學的成敗完全歸因于語文教師的教學,既是對語文教師評價的不公平,也是由于狹隘的思維導致對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眾多影響因素的忽視。目前的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師的作文教學模式固化,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雖然影響學生作文能力的因素眾多,但是教師的教學對于學生良好寫作能力的養(yǎng)成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建立學生小學的作文基礎上,以及學生已有的豐富閱歷,因此,教師的教學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如果教師有效引導,設置合理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就能幫助學生寫出較好的作文。然而,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都存在模式固化的問題,及套用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由于新課程改革只是提出了作文教學的目標和理念,并沒有針對具體教學過程提出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二是由于教師自身的局限,教師不善于進行自我學習和反思,不能根據實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三是由于作文教學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作文教學常用的模式是:教師給定作文話題,然后展示相關的優(yōu)秀作文后由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寫作要求切合主題,題材不限,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習作進行統(tǒng)一講評。這種統(tǒng)一點評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缺點并及時找到改進的策略。固化的模式,也使得學生對作文課的興趣日漸降低,從而使作文教學的效率無法提高。
針對作文教學模式固化,缺乏創(chuàng)新性而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構建開放性的作文課堂。作文應來源于生活,學生寫作靈感的爆發(fā)依賴教師有效的啟發(fā)和引導。因此,教師在確定作文主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經驗,并積極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積累相應的經驗,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作才具有真實性,內容才能避免空洞,抒發(fā)的也是真情實感。比如,有的作文是要求學生寫觀后感,很多學生可能沒有參觀的經驗,教師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課,在實地參觀某處后再組織寫作。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該不拘于固定的課堂教學,采用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比如,現場教學、課外活動、主題討論課等形式,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積累經驗,迸發(fā)寫作激情和靈感。
2、增加作文教學課時分配。目前的作文教學主要劃分在語文教學的任務中,一般為一周一次作文課,由兩課時構成。作文課時從語文教學的總課時中劃分,這樣相比于數學、英語等其他課程,教學任務重,時間緊。因此,在課時劃分上,要適當增加作文教學的課時比重。
3、教師作文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師要廣泛涉獵各類書籍,積累廣博的知識,才能在面對豐富的作文話題時引經據典,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的靈感;教師還應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文筆能力,增強對學生的說服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寫點文學作品,爭取發(fā)表,在作文課上通過把自己的文學作品介紹給學生,進行寫作技能的示范,還能給學生起到榜樣帶動的作用。此外,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能,增強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反思,逐步提高作文教學技能。
4、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閱讀量。學生寫作技能的提高有賴于自身修養(yǎng)和生活的豐富。學生如果一味地投入學習之中,不了解學校之外的生活和世界,不接受新的知識和豐富的觀點,很難寫出好的作文。因此,學校要注重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供學生各種渠道,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
總之,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教師要善于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不斷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振民,教師,現居山東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