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提升效率
劉軍
筆者認為,讓學生能真正從自主閱讀中提高效率,應做到以下幾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和認識傾向,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定向、推動和激勵作用。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潑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可見,興趣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去學習。
比如在教《老王》時,我舍棄了一般性的教法,讓學生先找出老王做的幾件事,然后歸納人物性格。課堂上,我又設計了一項緊扣文章的思考題:在文中找出主旨句,并圍繞主旨句看看人物各自的活動怎樣?這樣的設計,使學生迅速主動地走進文本,熟悉人物、事件,深入文本,合作交流,洞察人物心理。學生很快梳理出老王的家境、身世、職業(yè)、品行等,同時了解到作者對待老王的態(tài)度,為下文的深入探究“幸者對不幸者的愧怍”,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激發(fā)了自主探究的興趣。學生從文本中深刻理解到“愧怍”的內(nèi)涵。不僅受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更是接受了做人的品德教育。興趣的培養(yǎng),首先在于讓學生的學習有目標、有方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享受到學習的成功與喜悅。長此以往,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水到渠成,學習效率自然提升。
美文需要美讀,讀是學生進入文本的橋梁,美讀是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美讀是一種享受,可以把教材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把自己代入到美文的意境當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既能“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葉圣陶語),又能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xiàn)出來,躍出紙面,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地接受課文內(nèi)容的熏陶感染。比如教授《心聲》,我在學生充分熟悉課文后,讓學生探究:小說主人公的心聲是什么?文中哪些語句反映了這種心聲?她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心聲呢?她的心聲究竟有哪些?學生反復朗讀,揣摩,感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學生通過形象思維,在文本中找出依據(jù),層層剖析,由淺入深。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逼真的情境,真切地體驗到主人公的情感,引起情感的強烈共鳴。同時,學生也走進了文本,走近了作者,接近了主人公情感世界,也體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像這樣美讀,能帶領學生走進作品博大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從中積累、沉淀閱讀體驗,也能饒有興趣地讀出自己的個性感悟。
在語文學習中,要將體會、領悟、欣賞、評價的權(quán)利交給閱讀的主體——學生,讓他們在探討、發(fā)現(xiàn)、辯論中張揚個性,發(fā)現(xiàn)自我,從而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教學中可設計適合學生個體學習需要的問題: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說說你喜歡的原因。你覺得哪句詩有言外之意?蘊含怎樣的哲理?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點?還有誰讀得更好?來展示一下。這樣的問題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探究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無疑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在動力。
學生的閱讀活動,通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對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fā)現(xiàn)”,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升華,使自己的內(nèi)在生命本質(zhì)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形式。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撞擊,若因勢利導巧妙的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臺,就會促發(fā)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lián)想中,會出現(xiàn)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華。如教學《送東陽馬生序》,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上緊扣教學內(nèi)容,抓住中心句“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設問:宋濂讀書時的勤勉和艱難表現(xiàn)在哪里?與之相比,我們在讀書學習中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改進?讓學生由此及彼,由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聯(lián)想到周圍的同學;從讀書聯(lián)想到生活。究竟是貪戀舒適的物質(zhì)生活,碌碌無為;還是勤奮讀書,積極上進?讓學生在文本中自覺感受到讀書的艱辛,領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引發(fā)學生向生命的縱深探究的熱情。
總之,教學過程中,我們圍繞學生“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目標,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學習的視角去改革,優(yōu)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指導學生策略性地學習,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就養(yǎng)成了習慣,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課堂效率顯著提高。
劉軍,教師,現(xiàn)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