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獻忠
(山東政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鄧小平在瑞金的撥亂反正
栗獻忠
(山東政法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土地革命時期,鄧小平在“左”傾錯誤盛行的江西瑞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撥亂反正,因地制宜地建立和恢復各級蘇維埃政權,制定科學合理的分田政策,嚴厲懲治貪官,發(fā)展生產,開創(chuàng)了紅色瑞金的新局面。應該說,在縣域瑞金的撥亂反正是他一生中致力糾正“左”傾錯誤的“小試牛刀”,也為他建國后在全國范圍內撥亂反正奠定了基礎。
鄧小平;撥亂反正;瑞金;糾正“左”傾
一談起鄧小平的撥亂反正,人們就會想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他領導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大量“冤假錯案”平反等。其實,早在土地革命時期,鄧小平就在“左”傾錯誤盛行的江西瑞金進行過大刀闊斧的撥亂反正,因地制宜地建立和恢復各級蘇維埃政權,發(fā)展生產,開創(chuàng)了紅色瑞金的新局面。應該說,在縣域瑞金的撥亂反正是他一生中致力糾正“左”傾錯誤的“小試牛刀”,也為他建國后在全國范圍內撥亂反正奠定了基礎。那么,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瑞金,鄧小平是如何針對“左”傾錯誤開展撥亂反正的呢?
1931年,受中共贛東特委派遣,鄧小平以瑞金縣委書記的身份來到瑞金,開展撥亂反正工作。當時的瑞金在地理上處于閩西反“社會民主黨”和吉安抓“AB團”兩大運動之間,屬于肅反擴大化的重災區(qū)。原中共瑞金縣委書記李添富在鄧小平來之前大搞肅反運動,在亂肅“社會民主黨”時進行刑訊逼供,不分青紅皂白,對那些出身富農或是地主家庭的黨員或干部,以及對其極“左”的做法表示不滿的群眾,甚至有某些錯誤缺點的人,一概視為“社黨分子”,動輒逮捕,甚至槍決。據全國解放以后統(tǒng)計,當時瑞金全縣以“社黨分子”罪名被殺害的共有435人,其中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部長以上的領導干部28人;區(qū)委、區(qū)蘇維埃政府和鄉(xiāng)一級的領導干部77人,縣、區(qū)、鄉(xiāng)、村一般干部273人。[1](P194)如原中共瑞金縣委書記鄧希平、縣蘇維埃政府主席蕭連彬、縣總工會委員長楊舒翹等都慘遭殺害。致使瑞金“全縣群眾不滿,干部情緒低落,全縣面貌是死氣沉沉的”[2](P8)局面。為了制止李添富的胡作非為,鄧小平首先從調查研究入手,他以贛東特委特派員的身份冒著風險,帶著調查組深入城鄉(xiāng)作調查研究,特別是調查亂肅“社會民主黨”非常嚴重的武陽和桃陽等區(qū)。在查清掌握了李添富亂肅“社會民主黨”的事實真相的基礎上,隨即召開縣、區(qū)、鄉(xiāng)三級主要干部會議,并在瑞金縣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揭露了李添富的嚴重錯誤和罪行,對其拘捕公審,予以處決。同時,還撤換了在肅反中犯有嚴重錯誤的縣蘇維埃政府主席謝在權,新選舉黃正擔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緊接著,鄧小平公開了自己新任縣委書記的身份,宣布了一系列撥亂反正的果斷措施:立即停止殺人;被逼供或懷疑是“社黨分子”的一律不抓;已被關押在獄的,凡貧農、中農一律釋放,凡地主、富農的取保釋放。全縣300多名無辜被關押干部得以釋放。干部、群眾無不拍手稱快,交口稱贊鄧小平是“包公再世”。隨后,鄧小平領導瑞金縣委建立健全司法和裁判機構,并對逮捕、審訊、判刑等制定出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亂肅“社會民主黨”事件的處理,驅散了瑞金人民群眾心頭的烏云,激發(fā)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瑞金的革命面貌隨之煥然一新。
鄧小平就任瑞金縣委書記后,針對李添富亂肅“社會黨”事件使全縣蘇維埃政權癱瘓的現(xiàn)狀,著手恢復和整頓縣、區(qū)、鄉(xiāng)三級蘇維埃政權。瑞金原先在村一級設有蘇維埃政府,而鄉(xiāng)一級卻沒有設立,但村蘇維埃政府管轄范圍太小,而且缺乏蘇維埃干部,不利于工作的開展。為了加強基層蘇維埃政權建設,鄧小平根據中央頒布的《蘇維埃組織法》和瑞金的革命工作實際,決定村一級不再設蘇維埃政府,僅在村設立蘇維埃代表,在鄉(xiāng)一級建立蘇維埃政權,在全鄉(xiāng)范圍內選拔革命積極分子擔任鄉(xiāng)蘇維埃領導干部。為了提高工作實效,還把部分行政管理區(qū)域進行了調整,如把壬田分為兩個區(qū),一個仍叫壬田區(qū),一個是云集區(qū)。鄧小平組織召開了縣、區(qū)、鄉(xiāng)蘇維埃代表大會,在全縣建立了縣、區(qū)、鄉(xiāng)三級蘇維埃政權。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了瑞金縣出席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的代表。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有計劃地培養(yǎng)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們的戰(zhàn)斗任務。”[3](P526)亂肅“社會黨”運動使蘇維埃政權受到嚴重削弱,許多革命骨干遭到殺害,瑞金蘇區(qū)出現(xiàn)了缺乏本地革命干部的狀況。鄧小平制定了開辦干部培訓班的計劃,并親自做青年們的思想工作,打消他們擔心再出現(xiàn)肅“社會黨”運動的顧慮,動員了60多名青年參加干部培訓班。鄧小平親自登臺授課,為學員分析革命形勢,傳授工作經驗,提高大家的革命覺悟和政策水平。通過此次培訓班,鄧小平為瑞金培養(yǎng)了一批革命骨干。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農民占全國人口大多數(sh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由于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在中國廣大農村開展土地革命,必須消滅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讓廣大農民得到賴以生存的土地,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fā)展。為了調動廣大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推動瑞金的蘇維埃革命和建設,鄧小平意識到解決好農民的土地問題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瑞金縣的一些紅色區(qū)域在1930年四五月農民暴動勝利后曾經進行過一次分田,但由于反動勢力反撲,農民分到的土地革命果實很快丟失。1931年2月紅軍再次攻占瑞金城,重建蘇維埃政權。在縣蘇維埃政府領導下,全縣按照毛澤東為蘇區(qū)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方針、政策,進行了第二次分田。做到了以原耕為基礎,抽多補少,抽肥補瘦,逐塊丈量,好差搭配;而且還劃分了階級成分,使階級陣線更加清楚。但不久即發(fā)生了李添富亂肅“社會民主黨”事件,導致全縣民心惶惶,甚至一些貧農對分到的土地革命果實也心存疑慮。鄧小平主政瑞金時,王明的“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左”傾土地政策也已經傳達到瑞金蘇區(qū),但他并沒有盲目執(zhí)行,而是在維護第二次分田成果的基礎上,對部分沒有分田的地方,發(fā)動農民進行重新分配土地,提出了“兩不”和“兩給”的主張,即不能侵犯中農利益、不能過分打擊富農,給富農以經濟出路、給地主以生活出路。針對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個別村莊村干部與地主勾結而出現(xiàn)的分地不均、地主霸占好地的情況,鄧小平撤換了村干部,并組織開展了全縣土地的分配復查工作。鄧小平在瑞金實行的土地政策,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
由于鄧小平的抵制,“左”傾土地政策沒有在瑞金貫徹執(zhí)行,鄧小平為此受到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批評,認為瑞金對王明“左”傾中央制定的《土地法》“執(zhí)行不徹底”,指責瑞金沒有執(zhí)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過“左”政策;批評瑞金“甚至有的地方,富家還分得好田,或三分之一的好田,現(xiàn)在還未改正過來?!睂Α暗刂鞑环痔铮晦r分壞田”這一“左”傾政策,毛澤東是堅決反對的。他曾說過:“到井岡山之后,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假若對地主一點土地也不分,叫他們去喝西北風,對富農也只給一些壞田,使他們半饑半飽,逼得富農造反,貧農、雇農一定陷于孤立。當時有人罵我是富農路線,我看在當時只有我這辦法是正確的?!保?](P22)
共產黨人只能一心為公,不能有半點私心,否則就不能動員說服群眾。特別是在經濟蕭條、物品奇缺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任何腐化的生活作風都會影響共產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鄧小平對此十分清楚。為此,他選派工作能力強、作風正派的干部到縣委監(jiān)察機構任職。為了使各級蘇維埃干部真正接受工農群眾的監(jiān)督,他組織干部在瑞金縣區(qū)鄉(xiāng)村設立了舉報箱,并動員工農群眾敢于站出來揭發(fā)革命隊伍中的腐敗現(xiàn)象。在廣大群眾的監(jiān)督及檢舉下,鄧小平在瑞金查辦了兩起“大案、要案”。
一是查辦了瑞金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黃正案。有群眾檢舉揭發(fā)縣蘇維埃政府主要負責人黃正以權謀私、搜刮民脂民膏。在收到舉報信后,鄧小平立即責成縣監(jiān)委調查。經查,瑞金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黃正在瑞金縣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被選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不久,就開始忘記鄧小平對他的教導,一步步地走上腐化墜落之路,變相地利用手中權力,向每個工人每月收取6角錢的“津貼”費。對于黃正的腐敗,鄧小平十分痛心,因為黃正是他培養(yǎng)起來的干部,但他仍主張給予嚴厲懲處。經鄧小平同意,報請臨時中央政府批準,黃正很快被撤職查辦。二是查辦了另一個大“貪官”謝步升。謝步升當時擔任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偽造通行證件,私自加蓋蘇維埃中央政府管理科的印章,私自販運水牛謀求個人利益,為占有一位紅軍軍醫(yī)的金戒指和毯子而將其秘密殺害,后來因企圖強奸婦女而被舉報。在查辦謝步升案件時,瑞金縣蘇維埃裁判部遇到不小的阻力,但由于鄧小平的堅決反腐態(tài)度,謝步生最終受到公審判決,被判處死刑,沒收個人的一切財產。謝步升成為黨的反腐歷史上被槍斃的第一個“貪官”。
亂肅“社會黨”事件處理完畢后,隨著土改工作的深入推進,鄧小平認為只有發(fā)動群眾搞好生產,才能提供更多的糧食和物資支援前線,才能鞏固和建設好蘇維埃政權。為此,他大力組織犁牛合作社、耕田隊、勞動互助隊,并組織當?shù)剞r民開墾荒地,修建水庫,鼓勵群眾從事石灰、紙張、藥材、煙葉、鎢礦、硝鹽等手工業(yè)生產,相繼開辦了紙槽社、紙煙廠、被服廠等;利用瑞金的農副土特產發(fā)展對外貿易,從而繁榮了蘇區(qū)經濟,支援了蘇維埃革命。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宣傳革命,動員群眾,調動干部、群眾的革命積極性,鄧小平還創(chuàng)辦了中共瑞金縣委機關報。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編輯、印刷刊物《赤光》的經歷,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辦報經驗?;诖?,他很快在瑞金創(chuàng)辦了《瑞金紅旗》,作為中共瑞金縣委的機關報。1931年10月25日,《瑞金紅旗》正式出刊,成為縣委指導全縣工作的喉舌。為了辦好這份刊物,鄧小平親自審定稿件,并撰寫文章,如他在該刊第7期發(fā)表了《驚人的好消息——紅三軍團攻下會昌》一文,號召全縣工農群眾繼續(xù)“向反動勢力進攻,得到更大的勝利”。[5]
鄧小平主政瑞金進行的撥亂反正工作開創(chuàng)了蘇維埃政權建設的新局面,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并由此迎來了“一蘇大會”(即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的勝利召開。蘇區(qū)中央局原定“一蘇大會”去福建擇址召開,但1931年9月毛澤東、朱德等來到瑞金后,在聽取了鄧小平的匯報及實地考察了瑞金的工作后,隨即改變原來計劃,決定紅軍主力不再東移至福建,而是留在江西瑞金等縣,紅軍總部留駐瑞金葉坪村,不再遷移至長汀。同時中共蘇區(qū)中央局在經過認真討論后還決定,“一蘇大會”就在瑞金召開。鄧小平隨即動員全縣人民行動起來,從大會會場選址、物資供應、與會代表的住宿及群眾慶?;顒拥雀鞣矫孢M行精心準備,保障了“一蘇大會”的順利召開。
鄧小平主政瑞金的撥亂反正也得到了蘇維埃中央的肯定。1932年3月,蘇維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來到瑞金,檢查指導瑞金縣的蘇維埃政權建設等工作。中執(zhí)委檢查后形成的決議中指出:“瑞金全縣工作自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某些工作上已有相當?shù)倪M步:“(甲)統(tǒng)一財政在縣蘇及有些區(qū)蘇(特別在黃安區(qū)渡黃區(qū)……等)都是相當?shù)膱?zhí)行了財務條例,和統(tǒng)一財政訓令,那種浪費和漫無限制的開支狀態(tài)已大為減少了,開始在實行預算決算。“(乙)在肅反問題上,一般說,對于過去的錯誤,如隨意捕人偏信口供使用肉刑等,已有大的轉變,并且對于過去政治犯在縣蘇已遵照第六號訓令正式開庭審判,革命秩序相當建立?!埃ūU大紅軍工作已獲得相當成績,留紅軍公田已實行?!保?]
自1931年7月任職瑞金縣委書記到1932年5月調任中共會昌中心縣委書記,鄧小平在瑞金主政的時間盡管不到一年,但他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以敢于擔當、敢于糾“左”的政治勇氣和接地氣的務實工作作風,糾錯扶正,懲惡揚善,開創(chuàng)了紅色首都瑞金的新局面。鄧小平在瑞金開展的撥亂反正,是他一生中糾正“左”傾錯誤的開端。之后,他在擔任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時繼續(xù)糾“左”。也正是在“左”傾路線問題上,鄧小平因與毛澤東英雄所見略同,被視為“毛派分子”而受到撤職、批判和打擊,這成為他一生中的“第一落”。鄧小平在“左”傾盛行的“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扣上資產階級走資派“第二號人物”的罪名而被撤去一切職務,是為其一生中的“第二落”。1974-1975年,鄧小平針對“文化大革命”的極“左”錯誤大力開展治理整頓,是繼在瑞金、會昌之后的全國范圍內的又一次撥亂反正,這也導致了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落”?!拔幕蟾锩苯Y束后,鄧小平又舉起了撥亂反正的旗幟,驅散飄蕩在中國大地的“左”傾云霧。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這是鄧小平自主政瑞金始,直至終生都不遺余力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他總結自己的政治生涯而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
[1]鄧小平傳(1904-1974)[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中共會昌縣委黨史工作辦公室.會昌黨史:鄧小平與會昌中心縣委專輯[Z].2002.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鄧小平.驚人的好消息——紅三軍團攻下會昌[N].紅色中華(第16期),1932-04-06.
[6][7]鄧小平年譜(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梅煥鈞)
Deng Xiaoping'Policies to Restore Orders in Ruijin
LIXianzhong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Shandong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an,250014)
During the period of Agrarian Revolutionary,Deng Xiaoping designed policies to restore orders in Ruijin where the Leftmistake is prevailing.He rebuilt soviet unions of different levels,mad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olicy of field distribution,fou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developed production,thus formed a new situation in Ruijin.What he had done in Ruijin laid a foundation for later restoration of orders in the whole country after 1949.
Deng Xiaoping;Restore Orders;Ruijin;Correct the Left Mistake
A849
A
1672-2590(2015)05-0114-04
2015-08-26
2013年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3CTSJ10)
栗獻忠(1968-),男,山東章丘人,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