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霞
初中英語課堂情感教學研究
胡世霞
情感教學是初中英語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從英語教學與情感態(tài)度的關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個案探究以及情感滲透的注意事項等角度進行研究,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初中英語;情感教育;英語課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愛國意識和國際視野(教育部 2011)。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健康向上的品格。筆者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對初中英語課堂情感教學的目標要求進行系統(tǒng)地闡述。
基礎教育階段是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縱觀近年的教育,不難發(fā)現,學生成績是否優(yōu)秀與個人是否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
英語學習的目的絕不是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與人溝通,促進人際交往。既然是人際交往,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的情感態(tài)度,而溝通情感、解決情感問題也必須用到語言。由此可見,兩者相互依靠,不可分割。
情感態(tài)度在許多方面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積極地參加各項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欲望、濃厚的學習興趣、大膽的創(chuàng)新實踐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堅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精神有助于學生克服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困難。近些年來,英語教育研究人員就情感態(tài)度與英語學習的研究表明,解決情感態(tài)度問題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效果。消極情感態(tài)度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潛能的正常發(fā)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態(tài)度影響過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都無濟于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驚喜等能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張安珍 2007)。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提高自我修養(yǎng),增強自己的專業(yè)文化知識,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盡量用輕松、幽默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盡可能地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學唱英文歌、單詞競賽、查詞典比賽、演講比賽、校本劇表演、超級模仿秀等,讓學生愛上英語。
在Laoshe Teahouse這一課中,筆者給學生播放了幾個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劇種片段,如京劇、黃梅劇、越劇、豫劇等,雖然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但他們仍聽得津津有味。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了京劇,增強了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
(二)挖掘學生的潛力
每個學生都具有無法估量的潛力,潛力一旦被激發(fā)出來,就將會給學生的一生帶來深遠影響。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弱,教師何不在每堂課前請學生做個daily report?這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有的學生認為習題課枯燥乏味,解題思路不夠清晰,教師可以請學生給大家上一節(jié)習題課,這既解決了教師的“一言堂”問題,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清了部分學生的解題思路。有的學生不夠重視預習和復習環(huán)節(jié),不能充分利用錯題本,教師可以選出優(yōu)秀的學生在班里進行表揚,并推廣其做法,相信其他學生會努力向榜樣學習,不斷地超越自我。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整潔的儀表,大方得體的穿著,親切溫暖的笑容,幽默風趣的語言,巧妙的課堂設計,適時適當的鼓勵,這些都是學生所喜愛的,這樣的課堂也是最有實效、最受學生歡迎的。
(四)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實現共同目標而自愿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間的配合和協(xié)調實現共同目標,最終使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不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更需要復合型、合作型的人才,作為教師,我們應用各種辦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英語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常用的Pair work,Group work,還是 survey,competition,role play,都是學生合作的一種體現,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喚醒他們的競爭意識。
案例一:外研社七年級上Module 3 My school,Unit 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除了教授生詞、句型、課文之外,筆者還向學生展示了多張貧困山區(qū)的教室照片,通過重復提問:“Is there a computer on the teacher’s desk?Are there any new desks in the classroom...?”一方面復習鞏固生詞和句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兩種學習環(huán)境的差異,讓他們學會感恩,同情他人,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案例二:外研社八年級上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Unit 1 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這一課的主題是保護動物,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機會。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關于瀕危動物的資料,了解相關知識。上課時,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一組溫馨感人的照片,學生看到動物可愛的模樣,這些照片觸動了他們的內心。在介紹了文章的內容后,學生欣賞了成龍拍的公益廣告:“When the buying stops,the killing will do.”此時此刻,無需太多言語,學生就知道了是人類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動物的生命,更加清楚該如何以身作則。緊接著,筆者引導大家討論:How to protect the animals in danger?最后,在結束這節(jié)課之前,筆者又給學生播放了Michael Jackson的Earth Song,進一步增強了學生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意識,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
通過多次觀摩其他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筆者發(fā)現許多教師陷入了一個誤區(qū),即無論什么課,都要在最后想方設法對情感進行升華。但事實上,教師的這種做法并不自然,也不能實現其最終的目的,意義不大。如教授shopping這一課時,筆者以女兒送的母親節(jié)禮物——一朵她親手做的康乃馨為本課的線索,步步推進,層層深入,最后用女兒的禮物啟發(fā)學生,應該向文章中的這個女兒學習,對自己的母親感恩。這樣的設計,勝過單純的說教,更能引導學生思考。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這包括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上課時語言的情感,語音的抑揚頓挫,表情的渲染等(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等),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實施情感教育的必備條件。
蘇聯教育學家贊科夫在《教學與發(fā)展》一書中提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照著教學法辦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未必會有什么效果。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獨立的探索思維,而這種思維又是與活生生的情緒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積極的情緒使學生精神振奮,反之則會抑制他們的智力活動。因此,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高情商,高素質”的人才。
引用文獻
教育部.2011.義務教育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安珍.2007.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育人問題[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8):150.
作者信息:230061,安徽 合肥,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壽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