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大學圖書館的新語義
——以詹姆斯·亨特圖書館為例
黃珊
新的時代語境正在使圖書館的語義發(fā)生顯著改變,文章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亨特圖書館為例來觀察這種改變。該館通過重新布局紙本文獻服務,再定義數(shù)媒時代紙本閱讀的文化品味,又以不甘于在教學科研中日趨邊緣化的姿態(tài),突破圖書館的基本語義,搭建基于一流計算機處理能力和超快網(wǎng)速、與高科技緊密結合的用戶可自主重構的各種功能空間,使大學圖書館成為“一切為了教學科研的‘變形金剛’”。
大學圖書館 新語義 亨特圖書館
語義總是被特定的語境所定義,并隨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在新的時代語境中,圖書館的語義發(fā)生了顯著改變。21世紀以來,美國部分高校圖書館的變局展現(xiàn)出語義的巨大變化。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系統(tǒng)的數(shù)據(jù)顯示,電子文獻采購費用2000~2001學年占18%,2009~2010學年上升到60%~70%。2010年德州州立大學圣安東尼奧(San Antonio)分校工程技術圖書館取消紙本收藏,代之以電子書刊。2011年落成的費城德雷克塞爾(Drexel)大學的“學習平臺”(Learning terrace)圖書館沒有一冊紙質書,只有一排排電腦通向1.7億份電子文獻[1]。與此同時,隨著電子資源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足不出戶就能輕松獲取信息而不再經(jīng)常訪問圖書館。謝里丹·布朗和阿爾瑪·斯旺(Sheridan Brown&Alma Swan)于2007年調查科學家使用圖書館的研究報告顯示,2001年55%的藝術和人文學者至少每周訪問一次圖書館,但到2011年,他們中只有40%還愿意頻繁光顧圖書館;對自然學科學工作者而言,近一半物理和生命科學家表示,2011年訪問圖書館的頻率低于每月一次,12%的物理科學家和23%的生命科學家認為自己不再需要圖書館[2]。
毫無疑問,數(shù)字技術的普及和新媒介時代的到來使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發(fā)生改變,這令“紙書本位”的傳統(tǒng)圖書館的場所價值遭受質疑,催生學界“圖書館場所”議題,對這個議題多方位和多角度地闡述是對圖書館在新時代語境中新語義的可能性的探討。美國圖書館與信息資源委員會(CLIR)2005年出版的《作為場所的圖書館:重新思考圖書館的角色及其場所》激發(fā)了人們的思考:在數(shù)字時代,圖書館有何作為?如何滿足潛在的甚至是迫切的新需求?這些需求將如何影響圖書館場所的設計[3]?事實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本質上指向了對圖書館語義的重新定義。
在這個背景下,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亨特圖書館(以下簡稱“亨特館”)尤為引人矚目。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是一所有近130年歷史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圖書館以前州長詹姆斯·亨特(James B.Hunt)命名,于2013年2月12日建成啟用,獲得了斯坦福大學頒發(fā)的2014年度“創(chuàng)新型學術圖書館獎”(2014 Stanford Prize for Innovation in Research Libraries)、2014年度“約翰·科頓·達納圖書館公共關系獎”(John Cotton Dana Library Public Relations Award,創(chuàng)設于1946年,表彰在公關方面做出優(yōu)異成績的各類圖書館和個人),以及美國圖書館學會2014年度“圖書館室內設計獎”(ALA Library Interior Design Award)。這些獎項意味著亨特館理想地表達了時代巨變中圖書館界關于學術圖書館的新想象,是解讀新時代語境中大學圖書館新語義的范例。
亨特館并沒有將館藏發(fā)展趨向簡單地理解為從“紙書本位”義無反顧地走向無紙圖書館的線性進程,而是在積極回應數(shù)字技術的普及和新媒介時代的文獻利用變局中重新布局紙本文獻服務。
亨特館現(xiàn)有紙本圖書150萬冊。按照紙本圖書傳統(tǒng)排架,該館總建筑面積20531m2,僅夠容納紙本圖書的上架存放。數(shù)字技術的普及和新媒介時代的文獻利用變局使許多學科的紙本圖書利用率降低,因而采取傳統(tǒng)上架存取方式是不現(xiàn)實的選擇。但像激進的圖書館那樣放棄已電子化的紙本圖書,不僅是對那些對紙本圖書保持一貫需求的忠實讀者的粗暴拒絕,而且從根本上違背了圖書館保存與傳承人類文化的宗旨。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知名大學圖書館要想與時俱進,就需要在數(shù)字技術和新媒介日新月異的時代,既爭當閱讀文化新生面的促進派,又具有兼容和傳承紙本閱讀文化遺產的歷史責任意識。
基于此,亨特館采用并完善紙本圖書的自動化倉儲系統(tǒng)(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ASRS),該系統(tǒng)主體由8排1.8萬多個金屬箱和4個書本機器人(即機械手)組成,可儲存200萬冊紙本圖書。ASRS有三大優(yōu)點:(1)最大化利用儲存空間。書放置于金屬箱內,以書本大小為單位分類歸置,而不是按學科分類,因此節(jié)省了不少儲存空間。200萬冊紙本圖書的存儲只占用該館空間的九分之一,解決了紙本文獻館藏與新時代圖書館空間利用變化的矛盾;(2)有利于紙本圖書保存。一般地說,紙本書籍的正常使用壽命在70年左右,但圖書館開放書架上的圖書在干濕空氣變化以及光線、氧化、蟲害等侵蝕下,往往達不到70年的壽命。金屬箱的密閉特點能更好地避免這些因素的侵害,從而延長紙本圖書的壽命;(3)方便快捷的存取。亨特館的ASRS系統(tǒng)采用RFID光標定位技術,利用機械手快速存取是一大特點。在亨特館,讀者等待機械手取書時間一般不超過5分鐘。
為了讓讀者在ASRS模式下不至于失去昔日圖書館開架模式中隨意瀏覽書籍的直觀便利性,亨特館開發(fā)了一個虛擬瀏覽的應用程序。讀者在圖書館一樓挨近書本機器人的巨大玻璃幕墻附近,通過一個55英寸高的顯示屏觸摸操作該程序,就能隨意瀏覽虛擬書架上的電子書,還能指揮書本機器人將相應的紙本圖書送達讀者手中。亨特館開館以來,平均每天有542名用戶利用該應用程序[4]。
表面看ASRS系統(tǒng)費用昂貴。按ASRS供應商HK Systems的報價,一套ASRS設備除去建筑結構的費用,單每排金屬箱的費用就超過100萬美元。使用ASRS設備,每冊書造價為4美元,其中不包括建筑費用在內[5]。盡管ASRS設備一次性投入成本不菲,但從可持續(xù)性看,它在時間中的綜合攤薄成本并不比使用異地儲存模式的圖書館高,相反要便宜得多,更何況還能滿足讀者快速便捷地獲取文獻是這個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核心指標。從人力成本來說,ASRS設備操作簡單,無需求助受過專門技能培訓的館員,一般學生助理即能勝任;而且便捷快速的存取特點使ASRS存儲的書籍處于圖書館實時流通模式之中,只要圖書館是開放的,讀者就可隨時通過ASRS系統(tǒng)借還紙本文獻,這導致ASRS設備操作頻繁,從操作頻次來攤薄核算成本,更見人力成本的節(jié)約優(yōu)勢。其次,從ASRS模式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數(shù)量不斷增加的趨勢看,ASRS更大批量生產有助于降低成本,從而成為未來大型圖書館的標準配置。目前應用ASRS的圖書館,北美有10多家,西班牙、挪威、斯洛文尼亞的國家圖書館以及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也采用該系統(tǒng)。芝加哥大學一名圖書館管理者指出,大學應將應用ASRS視為支持人文和社會學科所做出的一項圖書館投資,就如同對實驗室場所的投資是為了支持科學的道理一樣。
亨特館對紙本文獻服務的重新布局不單在于通過構建互動虛擬書架程序應用ASRS系統(tǒng),從而在新技術條件下,為永續(xù)圖書館直觀便捷的紙本文獻借閱服務提供典范,還在于對紙本文獻閱讀區(qū)域的設計重新定義數(shù)字技術和新媒介時代紙本閱讀的獨特品味。亨特館內有一個呈橢圓形視域的開放閱讀休息區(qū),它是這棟大樓除書本機器人區(qū)域外,唯一能夠聞到紙墨香的地方[6]。那里放置了兩個半月形書架,存放新書和精選的紙質期刊,還擺放了沙發(fā),玻璃幕墻外是怡人的花園。這里空間造型優(yōu)美,環(huán)境舒適,這一切將紙本書刊的閱讀定義為高雅的閱讀文化和富有品味的文化休閑。誠如意大利作家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所說:“盡管如我們所見,電子書至少在現(xiàn)今必定無法完全取代印刷書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書籍市場的出現(xiàn)重新定義了我們接觸書籍的方式,尤其是徹底改變了我們的閱讀體驗。”[7]亨特館的紙本書閱讀沙龍的設計理念探索性地回應和定義了數(shù)字技術和新媒介時代,被改變的紙本書刊閱讀體驗——它將不再是一種主流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方式,更傾向于成為一種兼具文化趣味的滿足。
在很多大學建筑群中,雖然圖書館仍然最光鮮亮麗,但圖書館在教學科研中的地位“凄凄不似向前聲”,很多大學圖書館淪落為自習室。學生喜歡到這里自習,是因為這里相對安靜舒適,有學習氛圍。如何讓大學師生重返圖書館是大學圖書館難以回避的問題。亨特圖書館給出了回答,刷新了大學圖書館的語義:大學圖書館不僅是“圖書”的“館”,“自習”的“室”,更是與高科技緊密結合的各種可能的空間。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在游戲設計方面出類拔萃,是匯集頂尖游戲設計方案的地方,亨特館積極配合北卡羅萊納州數(shù)字游戲研究中心在館內建構用于支持原創(chuàng)工作和后續(xù)測試工作的高科技游戲設計實驗室。在實驗室,研究人員可利用7472w×1744h像素的大型顯示屏制作與原來的真實環(huán)境逼真度無限接近的超高清可視化環(huán)境。巨型顯示屏既可作為超高清分辨率的數(shù)字畫布(可達8倍高清分辨率),也可劃分成多個屏幕空間,以顯示各個控制臺、游戲平臺和室內可用的計算機系統(tǒng)資源。
顯然,并不是所有大學實驗室都適合設置在圖書館這樣的公共空間。圖書館設置實驗室或者說實驗室設置在圖書館是“兩情相悅”的選擇,選擇的結果應使其具有更好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在這里,專業(yè)研究人員設計并演示自己的視頻游戲產品,它是一個研究的場所;其他人員也可在這里試用體驗其產品,它又成為學子們調節(jié)學習節(jié)奏的放松與休閑之地。這種一體多面且良性互助的優(yōu)勢是專業(yè)系所實驗室不具備的。作為圖書館這個公共空間的游戲實驗室,既需要展示自己而吸引關注,也需要遮蓋實驗室需要保護的隱私,所以實驗室的三面墻體富于創(chuàng)意地或安裝卡扣式玻璃,或選用智能玻璃,后者能在人們輕觸房間的控制面板后立刻變得不透明。
亨特館的高科技實驗室并不僅局限于游戲領域,還擁有可自由重構的可視化教室、實驗室以及創(chuàng)意工作室,它們分別被稱為“黑盒子”與“白盒子”?!昂诤凶印奔纯梢暬淌遗c實驗室,擁有270°三面墻的全浸式投影功能,具有3D顯示屏效果、專業(yè)區(qū)位的音頻系統(tǒng)以及集視頻實時捕捉、播放和合并技術一體化的攝像機,還采用敞開的天花板設計,讓欄桿、扶手、圍欄都露在外面,儀器設備懸空,當有新技術可用時能及時接入?!鞍缀凶印眲?chuàng)意工作室內部有可移動,有可書寫的墻壁、影院照明設備、3D投影儀,以及視頻會議設備、錄像機、膠片以及用于綠光屏和動態(tài)捕捉的動畫制作設備。這兩個空間的共同點是可適應全校各專業(yè)教學與科研人員的不同需求,通過設置體貼周到的自動化觸摸式控制裝置,方便人們自助調整從大門到墻體,從家具到各種相關技術設備,實現(xiàn)用戶自主創(chuàng)意重構其空間和功能。軟硬件支持的范圍包括:工程學、設計、物理科學、環(huán)境和生命科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專業(yè)的研究、教學和交流,到頭腦風暴、公開演講、團隊協(xié)作等多種活動;從控制室模擬、大數(shù)據(jù)決策,到多種研究的相宜環(huán)節(jié)。一流的視頻會議和遠程監(jiān)控技術為與各國同行交流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在這里,人文學科教員剛在“黑盒子”里展現(xiàn)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Donne)在17世紀大教堂里布道的3D活動,地球科學專業(yè)的學子還原與體驗各種野生環(huán)境的活動又馬上要開場了;而“白盒子”內還有美國海軍訓練司令部配備的海軍水手技能模擬器軟件,專門用來訓練海軍學員的各種技能……
亨特館還設有創(chuàng)客空間(maker space)、媒體制作工作室、音樂室等。創(chuàng)客空間是創(chuàng)新的溫床,如科研人員和學生經(jīng)常利用該空間的3D打印機制作各種模型和手工制品,讓創(chuàng)想變成現(xiàn)實。對數(shù)字媒體感興趣的師生還可以利用相關的媒體制作設備探索下一代的數(shù)字媒體。
用以支撐亨特館與高科技緊密結合的各種空間的基石是這棟大樓內所擁有的世界一流的計算機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服務器機房配置流量為40G超快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速是整個學校主干網(wǎng)絡速度的4倍[8]。配備的許多電腦可達到1G以上網(wǎng)速,有些甚至達到10G網(wǎng)速。另外,還擁有北卡羅萊納州最強大的渲染農場(render farm),以16臺服務器作為基礎,不僅可用來制作視頻、超高清動畫、高分辨率圖像、可視化和動態(tài)圖形,還可以讓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和材料工程專業(yè)的師生在制作復雜的3D物體效果圖時,其顯示水平遠超過其他任何一所學校。亨特館采用小型高性能計算集群聯(lián)機,以完善大型顯示屏的性能,并讓相關基礎設施與校園內的科研計算基礎設施緊密相連,這樣從事科研工作的師生身處館內任何空間都可自由靈活地處理數(shù)據(jù),或使用計算機的相關配置和軟件做實驗,或操作本地的模擬模型。
總之,亨特館以超高速的網(wǎng)絡和強大的計算機處理能力為基石,支撐起與高科技緊密結合的各種空間,開創(chuàng)了大學圖書館服務教學與科研的新境界。它不僅成為吸引教學和科研人員的地方,而且充分展示了現(xiàn)代大學圖書館在文獻服務之外,通過視聽或觸摸來感受前沿科技,汲取知識,拓寬視野的功能。
阮岡納贊(Ranganathan,ShiyaliRamamrita)在1931年提出“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將其視為“圖書館學五定律”的第五定律,他認為這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吐故納新,在經(jīng)過屬于一種緩慢、連續(xù)的變動之后,就會迎來它于生物學術語中的“變異”,從而進化出新的形式來[9]。如果說新世紀頭十年的數(shù)字圖書館“變異”還只是對圖書館傳統(tǒng)語義帶來沖擊,那么十年之后,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新媒介的高速發(fā)展迫使書架向倉儲式書庫轉移,這就進入圖書館語義的再定義時期。王波將這種“變異”稱為圖書館的“革命”,并想象該“革命”將使大學館的物理空間成為“一切為了教學科研的‘變形金剛’”[10]?!耙磺袨榱私虒W科研的‘變形金剛’”實在是一個精妙的想象,不僅揭示了圖書館空間、設備與功能的可多面向的重構性,而且洞悉重構的主體及其邏輯變遷。亨特圖書館與高科技緊密結合的各種空間實景化地講述了這個“變形金剛”的精彩故事,以及它對傳統(tǒng)紙本圖書“館”故事的翻新重寫,讓我們體會到新的時代語境對高校語義的重新厘定的確應該稱之為一場“革命”。亨特圖書館在這場“革命”中讓我們看到了高校圖書館再次“復魅”為大學的一塊耀眼招牌的情景。
[1]利求同.無書圖書館[N].東方早報,2013-06-16(B09).
[2]Sheridan Brown,Alma Swan.Researchers’Use of Academic Libraries and their Services:A report commissioned bythe Research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he Consortium of Research Libraries[EB/OL].[2014-08-12].http://www.doc88.com/p-9919010 708773. html.
[3]CLIR.LibraryasPlace:RethinkingRoles,Rethinking Space[EB/OL].[2014-08-12].http://www.docin.com/ p-413308258.html.
[4]NCSU Libraries.The JamesB.Hunt Jr.Library at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The Library Building as Research Platform[EB/OL].[2014-08-14].http:// stanford.edu/group/univ-librarian/SPIRL/North%20 Carolina%20State%20University%20Libraries.pdf..
[5]LizannePayne.LibraryStorageFacilitiesand theFutureof Print Collections in North America[EB/OL].[2014-08-12].http://www.oclc.org/content/dam/research/ publications/library/2007/2007-01.pdf..
[6]Meredith Schwartz.Tomorrow,Visualized—Library by Design[EB/OL].[2014-08-18].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3/09/buildings/lbd/tomorrow-visualizedlibrary-by-design/.
[7]卡里埃爾,艾柯.別想擺脫書[M].吳雅凌,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
[8]NCSU Libraries.The JamesB.Hunt Jr.Library at North CarolinaState University:The Library Building asResearch Platform[EB/OL].[2014-08-14].http://stanford.edu/group/univ-librarian/SPIRL/North%20Carolina%20State%20University%20Libraries.pdf..
[9]劉嘉.國外圖書館學重要著作選譯[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2:142.
[10]王波.大學圖書館即將發(fā)生第三次革命[J].大學生,2012(5):32-33.
The New Semantics of Academic Libraries——A Case Study of the James B.Hunt Jr.Library
HUANG Shan
The context in the new era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semantics of libraries.This paper takes the James B. Hunt Jr.Library i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nd keeps a record of these changes.By means of rearranging the resources of paper books,Hunt Library redefines the cultural taste of paper book reading in the digital media era.It is unwilling to be marginalized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ields,so it not only makes a breakthrough on the basic semantics of the“book”library,but also reconstructs various functional spaces with high-technology tightly.In this way,it sets up the image of“Transformers”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ields for the rest of academic libraries.
academic library;new semantics;Hunt Library
格式 黃珊.大學圖書館的新語義——以詹姆斯·亨特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5(8):151-154,封三.
黃珊(1987-),女,碩士,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
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