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研科(湖南大學圖書館 湖南長沙 410000)
我國圖書館“云計算”應用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趙研科
(湖南大學圖書館湖南長沙410000)
〔摘要〕云技術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能極大減少圖書館的開支及成本;加快整合數據資源,實現信息共享。但是云數據的安全、法制及管理問題也局限了我國圖書館云計算的應用與發(fā)展。圖書館要加強信息資源的安全存儲與管理;切實提升云計算的應用水平;大力提升云數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制定統(tǒng)一的網絡數據協議標準及管理法規(guī);提升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推進圖書館管理的制度創(chuàng)新。
〔關鍵詞〕云計算高校圖書館信息管理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數據信息的獲取方式和信息處置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信息資源供應中心之一,如何緊隨時代的步伐,高速快捷地給用戶提供盡可能多的可用圖書數據顯得尤為重要。IT已經深刻改變了圖書館的社會生存基礎。云計算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次新突破,同時也給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帶來了變革,無疑也將會為圖書館擴充圖書數據容量、提供優(yōu)質圖書服務提供一種革命性的理想方法。
2007 年, IBM 在“云計算計劃”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云計算,隨后, SUN 公司也發(fā)布了其“云計算白皮書”;谷歌、微軟等公司都將其迅速拓展到了商業(yè)服務領域。“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由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網絡計算(Grid Computing)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新興商業(yè)計算模型?!盵1]美國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也不失時機地宣布引入云計算技術為OCLC的用戶提供有關服務。OCLC的云計算服務優(yōu)化了基礎設施與數字技術層面的融合問題,有效降低了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成本,提升了圖書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水平。因此,受到了世界圖書館的廣泛推崇。
人們又常常按照應用特征,把云計算分為:SAAS軟件即服務 、實用計算、網絡服務、平臺即服務、MSP管理服務提供商 、商業(yè)服務平臺、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和互聯網整合7種形式[2]。云計算可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類。公有云是由企業(yè)(第三方)提供的并由企業(yè)聯盟與客戶共享的云環(huán)境。私有云是由某個企業(yè)獨立為某對口企業(yè)或組織所提供的付費云數據?;旌显苿t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使用狀態(tài)。三種云數據之中,作為私有云單獨為構建者的用戶(即組織內部成員)提供大數據資源,而其它的公司或組織之外用戶則無法訪問此云計算服務。如確實需要此云數據,就必須支付相應的各項費用。當前我國圖書館云計算模式包括網絡搭載模式、總分館模式、混搭模式,一般而言,我國大部分圖書館私有云計算數據中心屬于混合模式,這三種服務模式各有其特點:
(1)網絡搭載模式。圖書館為了節(jié)約IT成本開支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成本,通常采用在互聯網之中搭載圖書館的某些具體應用與資源管理,然后再依據具體實際運用情況來啟動、下載自薦電子數據、資源目錄的檢索、定購等信息資源。比如,圖書館可以在Amazon之中運行EC2;在Amazon的S3之中海量存儲圖書館書目資料等。對于小規(guī)模的高校圖書館,沒有足夠的運行費用支持,難以創(chuàng)建或維護獨有運行的網絡基礎架構或大數據庫,則可選擇網絡搭載模式。同時,采用按小時租用虛擬機的應用模式,也是可取的,因為可以大幅度降低圖書館人力資源與信息技術成本消耗。
(2)總分館模式。該模式是當前圖書館云技術中最典型的服務模式與管理方式。數據總管則主要負責擔任供應“云數據”服務的社會角色,作為數據中心點的“總部”,需要提供本地數據,支持其他數據業(yè)務。而大部分“云數據”使用圖書館則是通過直接使用云技術獲得相關業(yè)務數據。各圖書館的數據業(yè)務支持系統(tǒng)和資源服務系統(tǒng)都可以通過數據云技術或者網絡協議實現館際互借、數據通融、甚至可視化、智能化等非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業(yè)務,進而強化圖書館界的基礎架構管理,提升數據整合、關聯、組織等資源共享項目,最大程度實現電子數據資源的利用率。
(3)混搭模式。該模式運行方式是由多個內、外數據服務供應商共同承擔。通常有本地門戶公司構架的混搭云計算、網絡公司的云數據、資源供應商的專項服務三種獨立的供應模式。它并不僅僅單獨依靠一個云服務提供商,而是依賴于自身創(chuàng)建的私有云、云資源供應商以及這兩者共有的云數據庫。因為網絡開發(fā)公司很難為單個的圖書館構造“云基礎”環(huán)境,所以,當前圖書館使用云數據最好的方式就是混搭模式。
云計算實質上是解決數據計算運行范式轉變的問題,此類問題與數字化、大數據生活始終緊緊相連。其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實現虛擬化計算,能有效地將數據存儲和運行到數據網絡之中。且我國大部分圖書館云計算平臺都有動態(tài)、自適應的集成調控與系統(tǒng)組成能力,能較快進行分布式、虛擬化數字圖書館運行模式。如圖書館的Google Does、Facebook等數據處理方式的應用,可以理解為云計算。云計算引起了圖書館IT基礎設施的巨大變革,因此它將超越IT服務本身,而鏈接成為一個與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相關的問題。圖書館利用云技術最大的效應是可以大幅減少與IT服務相關的成本,減少資本投入和運營成本,只需要在獲取資源時付費。
(1)減少開支,降低成本。當前我國的大部分圖書館容易出現服務器癱瘓的情況,究其原因是由于普通服務器的相關硬件資源難以匹配現代圖書館用戶數量與數據質量的要求。所以圖書館需要不斷更新基礎硬件設施,如需要購買大量PC、服務器等。如果圖書館應用云技術,用戶只需要啟用一個瀏覽器就可以實現所有圖書數據的需求。這是因為云服務公司將會為圖書館各類具體的硬件進行配置和更新,圖書館用戶能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優(yōu)勢。圖書館只需要支付少量的數據費用,就可共享云服務模式中數以百萬臺的云服務器提供的高端數據服務。圖書館用戶可根據對信息、知識、服務等內容的需求,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數據響應和反饋。節(jié)約開支也能為圖書館解決一些經費問題,也可降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因而通過云計算,圖書館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了開支, 改進了圖書館網絡服務效率, 從而大幅提高了服務品質和經濟效益,還可以節(jié)約成本效益,如為圖書館騰出更多使用空間,最大限度打破封閉的格局,使館藏資源達到更好的應用效果[3]。有研究表明:“云技術可為圖書館節(jié)約大至40%的使用面積,60%的電源消耗和冷暖消耗,預計將達到三倍的公共設施利用率?!盵4]
(2)整合資源,實現共享。信息資源共享是信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和趨勢。圖書館所有的業(yè)務支持系統(tǒng)和資源服務系統(tǒng)都由云技術來提供,而不像以前由圖書館集成系統(tǒng)廠商提供。“云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在云計算的網絡應用模式中,數據只有一份,保存在云中,所有的電子設備如PC、PDA等只需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同時訪問和使用同一份數據,讓一切都變得更簡單?!盵5]云計算技術將屏蔽信息資源的多樣性格式,它將可以將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所涉及的各方面通過互聯網協同在一起,將不同地域的信息資源集成在一起,避免資源重復,形成資源互補、全面共享,真正實現“信息共享空間”。全世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只有實現數據整合和共享,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滿足全球知識信息的廣大需求。這樣圖書館用戶需要使用手機、PDA等設備按照每個月服務類型和實際的使用量付費,就可以從圖書館數據庫檢索到最新的資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獲取圖書館的電子資源服務,因此其數據運行及維護成本將大幅度降低,但效率卻在大幅地提高。
(3)安全可靠,快速恢復。云計算所有的計算資源(硬件、軟件、網絡、存儲等) 均可根據自動指示快速提供給用戶,可以管理所提供的資源或服務,以確??捎眯浴踩唾|量等數據處置方式。當前,我國圖書館數據主要集中存儲在本館的服務器之中。當服務器出現問題時,就無法為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更嚴重的后果可能是數據被破壞,且數據維修與恢復成本極高。而隨著國內云計算的興起,圖書館可以將自己的數據存儲在安全、可靠、經濟方便的數據“云”端,用戶能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提取,這為數據存儲和使用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圖書館通過云技術可以輕易實現上百萬臺“云”服務器的有效連接與數據共享。當“云端”服務器出現故障,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將自動啟動,快速將可能消失的圖書數據完整地復制到其他數據存儲器之中,并同時自動激活新的服務器來提供圖書電子數據服務,進而實現圖書館無間斷安全服務,這也是圖書館云計算的最大優(yōu)點。
(4)超強處理,高效分配。云計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聯網上的服務器集群上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其中硬件資源包括服務器、存儲器、CPU等,軟件資源包括應用軟件、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等,用戶只需使用智能終端通過網絡向云端發(fā)送一個需求信息,云端就會尋找用戶所需要的資源并提供計算,再將結果返回智能終端。云技術具有超強的數據計算與應用能力,通過將數以萬計乃至百萬臺計算機自動聯合起來,高效、集約、協調運行,可實現高速自動計算與服務。圖書館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的數據指令,就能即刻得到大量的數據信息。雖然在“云端”中有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數據服務,但對于“云端”用戶來說,其使用只需要利用統(tǒng)一的接口界面。云計算實現了數據高效計算與有效分配,倘若在線訪問人數非常多,云技術能自動將更多的運算資源分配給用戶;當數據用戶數較少時,則能實現可減少盈余的數據運算能力,有效降低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在此功能作用下,各種中小型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能極大提升硬件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機房設備的能耗。
目前圖書館云計算技術還處于初級開發(fā)階段,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云計算理念逐步推廣,云計算技術也將升級,最終成為世界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應用云計算服務時,需要認真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數據空間問題。云計算無須借助圖書館等中介,就能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然而現在的數據管理與運行只是在單獨的圖書館內部實現或者是省內圖書館之間實現。單個的圖書館并不清楚自己的數據儲存在哪里或者是應該存在哪里?單個圖書館是否需要將圖書館資源放到“云端”中?原本圖書館用戶只需要通過本地終端獲得相關的數據資源,但為了考慮數據安全等問題,幾乎每個圖書館都各自保留了傳統(tǒng)的數據部署模式。當然這種部署也能起到有效的保障功能,即“云數據”服務中斷或者失效時,圖書館仍然能夠正常地提供相關服務。因而每個圖書館都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哪些數據資源可以存放到“云”端,而哪些數據應存儲在現有的數據模式之中。此外,圖書館用戶應當明確本館的數據存儲的具體位置以及安全協議等問題。
(2) 法制法規(guī)問題。進入云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依然是數據安全法治建設的首要問題。運用云計算的圖書館可以通過相關協議,共享彼此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容易引起超出傳統(tǒng)的知識產權法范疇的版權糾紛。由科學技術問題引起的法律法規(guī)定責問題,需要重新定位。圖書館出資購買了云計算企業(yè)的數據服務后,將自己的內部數據轉交給云企業(yè),并由云企業(yè)實施管理。從理論上來說,圖書館用戶應該完全擁有數據的知識產權,但是在現實中,云計算企業(yè)通常會以“數據整合、數據挖掘、知識服務”等信息管理的名義利用數據,從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知識產權。如OCLC利用WorldCat的集成館藏數據,不斷研發(fā)了許多系列數字產品,進而由此引發(fā)了新產品的知識產權爭議。云計算還引發(fā)了包括隱私、安全、匿名訪問、電信運營能力、政府的監(jiān)控、可靠性和責任等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作為圖書館用戶,希望“云”至少能夠提供可靠性和賠償責任、安全隱私和匿名、訪問和使用限制等方面的明確條款。而當前眾多圖書館管理者對云時代潛在的信息安全問題相關的法律政策并沒有深入了解,而云數據服務商提供的合同條款,基本上都是以維護云數據公司的權益為出發(fā)點,因此難以實現圖書館數據安全的利益保障。圖書館所享受的云計算服務雖然有益于成本節(jié)約和高效服務,但忽視法律法規(guī),勢必影響云計算應用的良性發(fā)展。
(3) 數據安全問題。“Gartner發(fā)布的《云計算安全風險評估》,詳細列舉了云計算存在的七大數據風險:特權用戶的接入、可審查性、數據位置、數據隔離、數據恢復、調查支持、長期生存性。”[6]就圖書館本身的數據安全而言,風險要素不在于其技術本身,因為其數據存儲安全基本上能得到監(jiān)控軟件與反病毒軟件的保護;但是有關云計算企業(yè)的管理政策法規(guī)的層面問題卻相對較多。圖書館云數據庫本身來說是安全的。當圖書館用戶將借閱、財經等數據交給云計算服務商后,云計算服務商理應負有保密控制權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義務。雖然每一家云計算服務商都高度重視數據使用加密技術來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但是在數據存儲和傳播以及訪問控制方面并沒有真正實施安全措施。所以,云計算環(huán)境下圖書館如何防止數據意外丟失、毀損、非法收集;怎么保證“云數據”長期儲存?云技術能否保障圖書館數據絕對安全將成為最基本的問題。可能未來WEB3.0 技術的實現可以解決以上問題?!癢EB3.0 技術是一條最終通向人工智能的網絡進化的道路,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創(chuàng)新。代碼編寫,協作,調試,測試,部署,運行都在云計算上完成。WEB3.0 意味著 SaaS 程序可以比傳統(tǒng)的軟件程序更快,完成更高效的開發(fā)、部署和升級。”[7]
(4) 行業(yè)協議問題。關于云計算標準問題一直是云技術的核心問題,目前云技術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2009年4月,包括微軟、英特爾、惠普、IBM、AMD、思科等眾多世界著名電子企業(yè)支持標準化“分布式管理任務組”啟動“開放云計算標準孵化器”。數字行業(yè)類似的協議標準則能夠保證不同的數據庫云計算之間的互動性和可操作性。能否實現不同IT行業(yè)的供應商之間的數據互融性,是云計算在圖書館管理中應用的基礎。數據的共享與融合不僅需要供應商之間的共同協議約束,更需要IT服務提供商共同遵循的行業(yè)基本標準。各云技術服務供應商倘若不能履行相應的行業(yè)標準,就難以實現從供應商之間的技術融合與數字應用轉化,實現零成本對接自然成為空話,技術成本自然轉移到信息的消費者“圖書館用戶”。云計算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對數字接口標準也應實現協議化,不僅需要標準化(不用再編程)的程序交互接口,而且還需要實現不同的操作平臺開發(fā)的接口軟件。
(5) 管理體制問題。與技術變化相適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管理體制。云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意味著原有的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與服務需要進行重新部署與優(yōu)化升級。這也就意味著整個圖書館系統(tǒng)的管理機制將隨之變化,不僅需要重構圖書館管理機構與業(yè)務流程,還需要調整IT 部門人員的數量與組織結構。尤其是服務管理的質量監(jiān)測與管理模式。我國需要從管理流程科學化、管理規(guī)范制度化層面優(yōu)化圖書館管理體制與管理方式。其次,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組織結構優(yōu)化、人員素質提升必須要有嚴格的制度要求。此外,要升級網絡硬件設施的管理,真正實現管理優(yōu)化與技術升級的協調統(tǒng)一。
云計算的技術優(yōu)勢決定了其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商業(yè)價值。對圖書館界而言,應以理性態(tài)度看待圖書館云技術引發(fā)的各種管理上的變化,把握云技術的應用價值和社會效應,將云技術有步驟地應用于圖書館數據庫各層次,大力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1) 強化圖書館“云數據”安全管理。圖書館數據安全問題是云技術的核心問題。因此,云技術服務商和圖書館都應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技術。云技術服務商應采用虛擬化海量存儲技術來管理和存儲數據資源。虛擬化海量存儲技術不需要冗余設備,主要是通過對虛擬盤創(chuàng)建多個副本來升級數據安全,實現數據的可用性和訪問性能,更適于在海量存儲云計算系統(tǒng)中實現。各圖書館也應高度重視各種數據資源的備份工作,同時加強對圖書館用戶訪問端口的數據控制,嚴格規(guī)范認證及授權管理。應倡導由國家部門主導云數據安全,企業(yè)部門負責具體的云數據安全管理工作。在國家主導體制下,實現云服務部門與圖書館的協同合作,共同開發(fā)單點登錄的統(tǒng)一身份認證與PMI權限控制技術,實現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的層級,設置不同的資源層級訪問權限,形成匹配性、協作性強的安全防護體系,從而嚴格控制用戶對資源的安全訪問。
(2) 切實提升圖書館云計算技術水平??煽俊踩?、高效的系統(tǒng)技術是云計算的強大硬件支撐。當圖書數據規(guī)模逐步擴容而數據處理能力相對不足時,數據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就成為最大的難題。圖書館日常會遇到同一個數據計算應用影響其他服務器的正常運行。為了保障圖書館云計算的實際應用,必須保障充分的帶寬、儲存等硬件條件。我國數據庫科研人員還需要不斷拓展新的研究思路,進一步挖掘準確快捷、功能強大的數據處置程序。圖書館部門需要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中的NGN 等九大支撐技術,尤其要積極拓展NGN中的IPv6、光纖傳輸交換與智能光網技術。“如CALIS三期建設推出了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Nebula。因此需要結合云計算在圖書館和其他信息管理領域的應用,探索其可能應用的領域,研究云計算對于圖書館選擇自動化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及應用軟件、OPAC前端或強化應用、數據存貯與共享等業(yè)務可能帶來的好處,為圖書館 IT管理選擇 XaaS提供理論依據?!盵8]圖書館系統(tǒng)也可以“通過 vApp 模板選擇就可以快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數據中心,升級優(yōu)化安全系統(tǒng)。利用免加載的防病毒和防惡意軟件解決方案簡化了防病毒管理?!盵9]同時,圖書館的多核數據處理器大幅度增加了圖書館數據并行的自動分層性,使得并行程序的研發(fā)難以突破。因此,需要大力拓展云計算的核心技術即并行計算技術。用戶借助于 NAT ( Net Address Translation) 穿透技術,可以自己構建個人云服務,在線訪問內網的私有服務器。利用 NAT 穿透技術構建的個人云圖書館,既具備了目前個人云圖書館的功能,又能切實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10]。此外,計算機行業(yè)也需要大力開發(fā)有效的編程模型、開發(fā)語言與開發(fā)工具。
(3) 大力增強圖書館云計算的安全性。云計算運行自然離不開可靠性強的安全保障系統(tǒng)和網絡環(huán)境。各類殺毒軟件、數字防火墻、木馬防侵軟件、數字權限認證、簽名技術、加密證書等安全措施,都是為了切實保證“云”中的信息資源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不被非法下載或惡意篡改。圖書館需要大力建設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切實推進以安全為核心內容的公鑰PKI應用和以RSA為代表的非對稱加密。PKI由密鑰技術、密碼技術、證書保密技術和公開密鑰的安全策略等基本成分共同構成,為云技術提供公鑰加密和數字簽名服務系統(tǒng)平臺。開發(fā)和建設PKI平臺,能使圖書館高效快捷地使用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進而保證大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為圖書館數據處理營造安全和諧的網絡運行環(huán)境?!耙訰SA為代表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可以用來完成密鑰分配、數字簽名等功能,但非對稱加密在處理大量數據時耗時較多,所以不適合大規(guī)模數據加密;而以AES等為代表的對稱加密速度較快,卻無法實現簽名功能?!盵11]因此,需要把AES與RSA這兩種加密算法綜合使用,切實提高圖書館云計算安全。
(4) 制定相關統(tǒng)一的協議標準及政策法規(guī)。盡管圖書館行業(yè)云計算所需的標準和相關協議越來越備受關注,然而尚未形成行業(yè)的應用規(guī)范標準。圖書館管理者應該組織對應用云計算所需的標準和相關協議進行研究,制定行業(yè)的應用規(guī)范。我國要保證實施云計算要符合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基本要求,還應該加強對云計算管理服務的研究,努力突破云計算的安全性、保密性等技術難題。由于信息安全和技術保密等問題,涉及社會政策層面、服務企業(yè)管理模式、網絡企業(yè)的社會信譽甚至是國家法規(guī)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會對圖書館云計算的安全管理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整個云技術產業(yè)鏈中的各利益相關者(包括圖書館)需要不斷探索研究在云技術發(fā)展過程中,通過磨合、談判等協作方式,出臺相關有效的管理章程或政策法規(guī)制度,對知識產權保護、法制責任追究及各方利益權益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5) 提高圖書館管理人員素質,推進圖書館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要適應未來圖書館云技術管理的人才需求,圖書管理員必須轉變思想觀念,采取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的職業(yè)修養(yǎng),不斷補充、更新專業(yè)知識技能。一方面,國內圖書館學學者與信息專家需要大力開展云計算應用的技術研究,切實改進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優(yōu)化圖書館管理品質。另一方面,圖書館需要加強館員在職繼續(xù)教育,開展相關的應用型技術再學習,著力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的信息技術人員。圖書館管理人員要不斷提升網上采訪及編目的能力,增強網上信息檢索服務的能力。此外,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專業(yè)的圖書館管理與研究人才,尤其要加強學習國外先進的圖書館云技術,大力提升云數據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通訊技術和智能移動技術、手機等智能移動終端與云圖書館相互匹配也將實現云數據的不斷升級,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種現代技術和手段來豐富圖書館的使用范圍和服務,充分發(fā)揮信息資源的擁有者、整合者、啟發(fā)者的核心作用,幫助讀者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知識?!盵12]云計算技術對于IT領域來說是一項新技術,充分體現了蓬勃發(fā)展的巨大活力,給當前原本深陷數字化建設困境的高校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成為圖書館管理服務變革的不竭動力。如何大力開展云數據研發(fā),提升云數據的應用水平,推進個人智慧圖書館和個人云圖書館建設,將是未來我國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來稿時間:2015年2月)
參考文獻:
1.劉遷.云環(huán)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模式研究.圖書館學刊,2014(11):93
2.徐亞先.搜索引擎功能概述.情報科學,2001(3):46-47
3.王冠玉等.云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發(fā)展.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4(3):148
4.肖鵬.云計算對圖書館事業(yè)的雙重影響.圖書館學研究,2009(8):42
5.魏志鵬等.云計算影響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圖書館,2010(2):88
6.楊思洛,陳福佑.云計算在基層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山東圖書館學刊,2012(2):68
7.李娟.云時代數字圖書館建設. 新世紀圖書館,2012 (9):71
8.黃文忠.網絡搜索引擎百度評析.現代情報,2005(5):135-136
9.朱世平.以vSphere構建數字化圖書館基礎平臺的要點.圖書館雜志,2013(7):65
10.李詩平.基于NAT 穿透技術的個人云圖書館構建.圖書館學研究,2014(12):4
11.楊旭.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性研究.移動通信,2013(9):69
12.陳圣韜.基于智慧圖書館的移動圖書館應用研究.圖書情報論壇,2014(4):54
〔分類號〕G258.6
〔作者簡介〕趙研科(1977-),女,湖南大學圖書館館員,發(fā)表論文10余篇。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y of “Cloud Computing”Application in Chinese Libraries
Zhao Yanke
( Hunan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Cloud technology has powerful data processing function that can greatly reduce library expenses and costs,integrate data resources and realize information sharing ,thus library in our country generalizes cloud computing,but cloud data security, legal institution and management limi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of library in our country .Libra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safety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cloud data , formulate unified network data protoco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in academic librar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Cloud computing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