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
提起中國的植樹節(jié),我們不能忘記一名外國人,他的名字叫裴義理。
裴義理是一名美國美北長老會傳教士,加拿大人,出生在英國的愛爾蘭。他在美國專攻神學,1890年來華供職于蘇州長老會。1910年,他受聘為金陵大學教授,1914年創(chuàng)辦金陵大學農科,此為中國高等農業(yè)教育的搖籃。第二年,裴義理又在金陵大學創(chuàng)設林科。1916年金陵大學合并兩科為農林科,裴義理任首任科長。
民國初年的一個清明節(jié),裴義理乘火車從南京去上海。沿途,裴義理看見不少村民都在自家的墳地上種植樹木,感到很奇怪,便問身邊的隨從這是怎么回事。隨從告訴他說,這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習俗。
這個古老習俗引起了裴義理極大的興趣?;氐侥暇┮院?,裴義理還在想著這件事。他在思考:“在自家墳地植樹,這目光也太短淺了。能不能鼓勵人們到其他地方去植樹造林呢?”于是,他提筆給袁世凱政府農商總長張謇寫了一封信,建議政府讓老百姓在清明節(jié)前后大批地種植樹苗,這樣,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還可以增加百姓收入。裴義理的提議引起了北洋政府的重視。北洋政府很快復函裴義理,并規(guī)定清明節(jié)為植樹節(jié)。1915年清明,中國第一個植樹節(jié)便誕生了。
裴義理曾向孫中山建議“提倡造林,防止水災”,“以工代賑,開墾荒地”,他的這些建議得到孫中山的大力支持。為此,政府還專門撥給紫金山、青龍山荒地4000畝,作為墾殖造林之用。裴義理親自動手,帶領民眾開荒造林。如今的紫金山樹木密布,一片蔥蘢,離不開裴義理當時墾荒造林打下的基礎。
后來,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重新確認了植樹節(jié),并將時間由清明節(jié)改成3月12日,并于1930年3月12日立“中山紀念林碑”于長沙岳麓山穿石湖畔,碑的兩側分別鐫刻有《總理遺訓》:“有了森林,天氣中的雨量便可以調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災便可以減少”,“要能夠防水災,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以免去全國的水禍”。1979年2月,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ji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