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摘要(162)
一個創(chuàng)新的頭盔顯示器中剛撓性PCB設計
Rigid-Flex PCB Design for an Innovative Helmet-Mounted Display
美國空軍開發(fā)一個可穿戴式的雙目全息波導頭盔顯示器,本文介紹該頭盔顯示器對印制電路板的要求和設計考慮。對PCB的挑戰(zhàn)首先因安裝在飛行員的頭盔而需足夠小、輕薄,要有可彎曲性,又要支撐元器件。PCB線路有控制阻抗的要求,選用低Dk的基材,實現(xiàn)信號的完整性。此PCB是剛撓結合設計,三個剛性部分承擔各自功能并有撓性部分連接,在保持成本和可制造性的條件下,設計與制作的頭盔顯示器獲得成功。
(Dr. Dave Cowl,PCD&F,2015/06,共6頁)
為撓性電路、聚酰亞胺和剛撓結合的高可靠性、無應力的沉積銅
A High-Reliability, Stress-free Copper Deposit for FPC,Polyimide and Rigid-Flex
當前為符合PCB功能需要,選擇各種各樣的介質材料,這對PCB制造過程是個挑戰(zhàn)。特別是如聚酰亞胺有光滑的表面,若化學鍍銅處理不當銅層易起泡分層。本文提出一種新的無應力化學鍍銅,實現(xiàn)PI的FPCB和R-FPCB鍍銅高可靠性。文中敘述了在化學鍍銅溶液中調整添加劑的實驗,找出添加劑可能對PCB鍍層可靠性影響,并對試驗樣板進行內部應力試驗(IST),找出添加劑可能對PCB鍍層可靠性影響。結論認為選擇好化學銅溶液添加劑,可以降低鍍層應力,減少光滑基材與沉積銅層間故障。
(Jason Carver 等,PCB magazine,2015/06,共8頁)
高密度互連和埋置板測試
High-Density Interconnect and Embedded Board Test
手機和便攜式設備的多功能、輕薄化,促進了HDI技術的需要。這個創(chuàng)新現(xiàn)在是波及到IC、PCB和PCBA及整個電子系統(tǒng)。文中敘述了IC封裝的引腳密度的增加,新的BGA封裝減少了焊球之間的間距從0.5 mm 到 0.4 mm,大于0.5 mm的間距已經停滯需求,HDI PCB通過縮小導通孔和采用堆疊孔,甚至PCB內埋置元件。對于PCB與PCBA的檢測包括AOI、AXI和ICT,實現(xiàn)互補。SMT后板與埋置元件板測試(EBT)有IEEE 標準參照。
(Mark Lau,SMT magazine,2015/06,共7頁)
導線電流與溫度關系
Trace Current/Temperature Relationships
有關PCB的導線電流與溫度之間關系,在2009年之前板的設計師參考的是一個暫定的曲線圖。在2009年IPC出版了IPC-2152新的標準,為PCB設計確定導線的電流承載能力,僅依靠多個圖表是不夠的。本文從銅的電阻率和導熱系數等基本概念,將圖表數據轉化為方程組,評價圖和利用熱仿真模型的方程和公式。并通過熱模擬、電流與熱敏感性試驗驗證電流與溫度間關系。當前PCB設計優(yōu)化板面積時,若沒有先進的熱仿真軟件也可以考慮熱效變化。
(Douglas G. Brooks等,PCD&F,2015/06,共6頁)
能撓曲、可伸縮互連的智能可穿戴技術
Enabling Smart Wearable Technology: Flexible, Stretchable Interconnect
可穿戴電子產品隨著用戶體驗的成熟,產品設計盡可能多的時尚風格和適用功能。其中PCB也不再是靜態(tài)的零件,要適應人的彎曲、伸展等動態(tài)變化。本文章敘述了新的智能可穿戴式電子設備發(fā)展和市場前景,可穿戴式電子互連的設計和材料的進步,智能可穿戴式電子的可彎曲性、可拉伸性要求,這兩大特性擴展了其應用范圍。智能可穿戴式電子使印制電路、印制電子有了新的市場。
(Joan K. Vrtis,PCB magazine,2015/06,共6頁)
電鍍過程中產生的貴金屬回收——在現(xiàn)場的貴金屬回收系統(tǒng)めっき工程から発生する貴金屬の回收——オンサィト一次回收システム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from Plating Solutions and their Derivatives——On site Precious Metals Recovery System
電子元器件制造中要用到貴金屬電鍍,包括印制電路板制造。貴金屬電鍍過程中有廢溶液、清洗水以及電鍍夾具、廢品等含有貴金屬,于是設計了電解回收裝置和離子交換裝置,在生產現(xiàn)象進行貴金屬回收。本文敘述了貴金屬回收系統(tǒng)模式,以及電解回收裝置和離子交換裝置的原理、回收金和回收鈀的效果。
(水橋正英 等,表面技術,Vol.66,2015/03,共5頁)
(龔永林)
Technology & Abstract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