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文凱(江蘇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設計與裝飾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王陵路傳教士別墅位于徐州市泉山區(qū)王陵路57號,徐州第二職業(yè)學校院內(nèi)。地處云龍山北麓,云龍湖坐落其南邊,奎河從東面環(huán)繞,西為風景秀麗的燕子樓公園,周圍樹木茂盛,空氣清新,高大的杉樹和果木交相輝映,樹下生長有花草翠竹,喜鵲、杜鵑等鳥兒往來穿梭,顯得極其優(yōu)雅別致。2010年7月被列為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如圖1所示)。
傳教士別墅的主人是美國牧師彭永恩(原名Frank A Brown)、彭夏麗夫婦(原名 Charlotte Thompson Brown)。1911年,彭永恩到徐州工作,是徐州教區(qū)的主要負責人,開辦教會學校和基督教醫(yī)院(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1936年受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China International Famine Relief Commission)的委托,主持救濟公路的修建工作,修復海鄭、徐豐等七條公路共計113km,新修環(huán)城路5km[1]。1922年,美國南方長老會再次在徐州購買土地擴建培正中學,并在校園內(nèi)劃出一片土地建造3座西式別墅供彭永恩夫婦等美國傳教士使用。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大部分美國傳教士回國避難,彭永恩夫婦毅然選擇了留下,在培正中學設立難民保護區(qū),保護了3000多名中國平民的生命,被親切地尊稱為“徐州的拉貝”。彭永恩夫婦在徐州工作生活近40年,在賑災、醫(yī)療、公共衛(wèi)生、教育、交通、保護戰(zhàn)爭難民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1949年1月彭永恩離開中國[2]。1952年10月,培正中學由徐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改為徐州五中,后來徐州師范學校、徐州十五中、徐州市第一職業(yè)學校等先后在此辦學,直到2007年12月徐州第二職業(yè)學校遷入,傳教士別墅一直作為行政辦公用房使用。文革期間,傳教士別墅遭到嚴重的破壞。上世紀80年代,由于城市建設的原因,將傳教士別墅中南邊的2棟拆除,目前只剩下北樓。
傳教士別墅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是徐州地區(qū)保留下來的較為珍貴的近代建筑實例。傳教士別墅坐西向東,地下1層,地上2層,屋頂內(nèi)設有閣樓層。建筑由下至上分別為基礎、墻身、屋頂3個部分。建筑采用磚木結構,東西長13.5m,南北寬12.48m,檐口高6.68m,屋脊高10.26m,屋面坡度為35°,總建筑面積484m2。建筑采用條石基礎,高度為0.945m。條石的強度非常高,建成近百年來基本上沒有被損壞。一層主入口前設有架空的門廊,4根磚柱將二層架空,使建筑入口顯得格外莊重、典雅。但是門廊前的臺階,除了東邊的大臺階仍舊為原來的條石臺階,側面的小臺階已經(jīng)被拆除了,現(xiàn)在改為水泥臺階。建筑墻體采用青磚砌筑,局部砌筑有壁爐排煙所用的煙道。南部客廳內(nèi)東西兩側的墻面和北側2個臥室內(nèi),各有1個壁爐。由于后來使用效率不高,容易集灰等原因,爐口在室內(nèi)悉數(shù)被封堵了,只能根據(jù)屋頂?shù)?個煙囪和墻身凸出的煙道判斷其所在的位置。外墻較厚,用于承重和抵抗自然界的侵襲,內(nèi)墻稍薄,室內(nèi)局部還建有隔墻。二層門廊上部的窗戶采用拱形磚過梁。其余的窗戶均為平拱磚過梁,過梁均保持了較好的受力狀況。屋頂采用木構件承重的平瓦屋面,檐口平直,造型優(yōu)美。但是許多木構件已經(jīng)損壞,局部有滲漏現(xiàn)象,是本次修繕的重點。屋頂上部有,2個老虎窗為閣樓提供通風和采光。但是由于窗戶的框料均已腐朽、變形,窗扇無法開啟,且窗戶的縫隙較大,雨水容易滲漏。除地下室的地坪為水泥砂漿抹面以外,一層樓面、二層樓面、閣樓層樓面均為木樓板。建筑的一層由于靠近地下,容易受到潮氣的侵蝕,木樓板有一定程度的變形,局部較明顯,最大下沉量達到5cm。二層和閣樓層的木樓板相對要好一些。建筑內(nèi)部從地下室通向閣樓層的是一部木樓梯,保持狀態(tài)較好,可以正常使用。
傳教士別墅為磚木結構建筑,其屋頂由梁、檁條、椽子、望板等承重木構件組成。由于屋頂漏雨等因素,使部分木構件出現(xiàn)了糟朽、開裂、變形、拔隼等問題。糟朽是指木構件在周圍微生物的作用下被不斷地侵蝕,使材料粉化,并向內(nèi)部擴展的現(xiàn)象。開裂是指木材在干縮作用下,順著紋理,沿著整根材料產(chǎn)生的裂縫。變形是指木構件在荷載的長期作用下產(chǎn)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拔隼是指木構件由于干燥收縮,原先結合緊密的榫卯會逐漸變松,導致構件連接部位變形。
針對上述情況,根據(jù)《古建筑修建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木構件進行修繕。梁、檁、椽所選用的木材應嚴格控制材料的質量,要求木材的含水率不得大于20%。凡砌入墻體內(nèi)或接觸墻體的木構件均應當進行防腐處理,同時對于暴露在空氣中的木構件應當進行防火阻燃處理。在構件上出現(xiàn)糟朽、開裂、變形等情況時,首先應對構件進行受力分析,對于尚能承受原有荷載的構件,應當及時進行加固。對于糟朽部分應當進行修補,清理掉已經(jīng)糟朽的部分,用同樣形狀和相同材質的木材進行替換,并粘牢。對于產(chǎn)生裂縫的構件則可以通過粘接、套箍等方式進行加固。而對于撓度較大的構件,則應當設置彈性墊層,保證其上部所支撐的構件不受變形的影響。對于拔隼構件,首先應當檢查榫卯是否損壞。若有榫卯已經(jīng)損壞,則需要修補榫卯;若榫卯無損壞,則先清除榫卯間的碎屑及其他雜物,再以木楔子填充榫卯之間的空隙,使之牢固[3]。對于已經(jīng)不能滿足受力要求的構件,則應當采用新的構件進行替換。
另外對于屋面原有的平瓦應當重新鋪設,清理掉表面的淤積物,并清除下部生長的植物,將已經(jīng)破損的平瓦用相同質地、相同規(guī)格的瓦片進行替換,保護屋頂避免漏水[4]。
除了上述構件外,對于建筑內(nèi)部的木樓板的保護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①經(jīng)過勘查,別墅內(nèi)的木樓板存在著較大幅度的變形。木樓板的龍骨較細,若在其上邊施加墊層則難以保證穩(wěn)定。因此對于變形較為明顯的木龍骨應當根據(jù)原有的材料,進行全部替換,以維持地板的平整。
②窗戶部分的維護,尤其是屋頂上部的兩處老虎窗。由于高度過高不易操作,長期缺乏維護,窗戶變形較大,縫隙非常寬,常常漏雨。本次修繕,應根據(jù)老虎窗原有的樣子,重新進行制作、安裝,徹底解決窗戶縫隙不嚴密、漏雨等問題。
③對于被拆毀的條石臺階,則應當采用石質與原有石材為同一品種或相近品種的石材進行重新砌筑,保持建筑本來的面貌。
④建筑內(nèi)部的壁爐后來被封堵。本次修繕應當根據(jù)屋頂煙囪的位置和墻身煙道的位置,采取敲擊等手段,判斷壁爐爐口的所在位置。清理掉表面封堵的墻體,恢復壁爐的外觀和使用功能。
⑤其他裝修部位的修復則要依據(jù)民國時期的傳統(tǒng)做法進行。
徐州王陵路傳教士別墅是一座優(yōu)秀的近代建筑,保護程度基本完好,體現(xiàn)了本世紀初徐州建筑的基本特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筑的構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損壞,影響建筑的正常使用。本次修繕對于屋頂木構件、木樓板、墻體壁爐、平瓦、窗戶等進行修復,使建筑維持較好的狀況[5]。
[1] 趙良宇.環(huán)境·經(jīng)濟·社會——近代徐州城市社會變遷研究(1882~1948)[D].濟南:山東大學,2007.
[2] 姬琳.徐州地區(qū)近代教堂建筑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3] 石會,雍振華.古建筑修繕技術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14(12).
[4] 張勇,朱俊杰.江南傳統(tǒng)民居雙檁雙椽青瓦屋面構造簡析——以呂思勉故居修繕工程為例[J].古建園林技術,2013(1).
[5] 侯建設.近代歷史保護建筑的修繕理念與工藝應用[J].建筑施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