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奎東
撰寫解說詞
解說詞是對黨員教育電視片畫面的文字解釋和說明。它依靠文字對事物、事件或人物進行描述和敘說,用詞語的渲染來感染觀眾,使人們在對其所表述的內(nèi)容有所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起到更進一步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
一、解說與畫面的關系
黨員教育電視片是視聽雙軌的藝術,畫面與解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之間是互為作用、相互補充和印證的。如果我們把畫面比作紅花,那么解說詞就是綠葉了,好的畫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樣,沒有綠葉的陪襯也會失色不少。解說詞與畫面的結合有兩種基本形式,即聲畫對位和聲畫合一。聲畫對位是解說詞與畫面的不同步,不是給觀眾以“看圖說話”的簡單感知,而是利用不同步產(chǎn)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調(diào)動觀眾視和聽兩個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聲畫信息疊加聯(lián)想,加大感知深度,產(chǎn)生1+1>2的傳播效果。這種方式多用于先進典型類黨員教育電視片。聲畫合一是解說詞與畫面緊密配合,“看圖說話”,有什么樣的畫面、什么樣的動作,就有什么樣的解說,兩者同步、對應的表現(xiàn)方式。如果運用恰當,聲畫合一的組合、有時會起到“共振”的效果。宣傳片、工作匯報片、實用技術類等節(jié)目多采用這種形式。
二、解說詞的寫作特點和風格
解說詞的寫作不是簡單的寫稿子,它是與電視畫面相配合的一種“口頭文學”,有著獨自的寫作特點和風格。
1. 解說詞寫作貫穿于策劃、拍攝和編輯之中
課件創(chuàng)作的程序一般是先策劃選題,然后搜集相關資料,形成包含拍攝計劃、采訪提綱的解說詞初稿,隨著調(diào)研、拍攝、編輯的深入,不斷地修改完善解說詞的內(nèi)容,片子完成時解說詞才能形成定稿。所以,不是先有解說詞,后有成片。解說詞的寫作始于拍攝前,終于后期制作完成,是貫穿于黨員教育電視片創(chuàng)作始終的。
2. 解說詞寫作要圍繞主題,表述客觀真實,準確無誤
真實是電視的生命。解說詞要圍繞著主題真實準確地反映情況和表達真情實感,不可作假。解說詞不要求完全“看圖說話”,但也要文畫相符或與畫面和主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桃木加工技術》中,畫面中出現(xiàn)了游人在肥城桃木旅游商品城欣賞桃木劍、如意、雕像等各種精美的工藝品時,對應的是這樣一段解說:“如今,時代賦予桃木更為深遠的文化內(nèi)涵。一件件龍飛鳳舞的寶劍、雍容華貴的如意、惟妙惟肖的人物、古色古香的微雕,成為友誼的象征、文化的使者,傳承著古老而又現(xiàn)代的中華文明?!比绻庹f詞用上了歡歡喜喜過大年的詞句,就與主題思想嚴重脫節(jié)、“驢唇不對馬嘴” 了。假如解說不恰當,會使觀眾感覺不舒服,影響作品的整體表現(xiàn)效果,再優(yōu)美的畫面也彌補不了“文不對畫”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