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甲
首飾設計師孫捷在創(chuàng)作時更注重藝術語言的表達,他的作品抽象、奇特,看似國際化的外形下卻充滿了中國意蘊。
靜置時,它是一條沒有頭的魚,扭動著金黃色的軀體。一旦將它戴在胸前,這條“魚”便充滿了張力,仿佛拼盡全力想鉆進佩戴者的身體里……首飾設計師孫捷創(chuàng)作的《大魚》別出心裁。佩戴前,它是一件藝術雕塑,菱形的魚鱗層疊相蓋,充滿了立體感。佩戴后,它立馬與人發(fā)生了互動,展現(xiàn)出生命的活躍與頑強。因為出色的構想,《大魚》一舉拿下了第19屆西班牙ENJOIAT當代首飾專業(yè)獎,同時作品被荷蘭CODA當代美術館收藏,孫捷也成為目前唯一一個作品永久收藏于荷蘭當代美術館的中國首飾設計師。
“這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我的生活體驗?!睂O捷回憶,2011年,他前往荷蘭的一個漁村,當看到漁民網(wǎng)中那跳躍翻騰的魚群時,心中感慨萬千?!皾O民表情喜悅,但魚卻在痛苦掙扎。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它們仍沒有放棄,用跳躍、抵抗來展示出最后的生命力?!彼劳雠c生命相互對立的瞬間,令孫捷感動,繼而他將這種感受融進首飾創(chuàng)作中。在成功創(chuàng)作出《大魚》后,他用“捕獵”作為關鍵詞,又陸續(xù)設計出一系列作品:《女王(鳥)》、《國王(熊)》以及《秘密》。
孫捷設計的首飾總能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單從外形看,作品運用了大量的幾何線條,造型抽象,立體感強烈,但骨子里卻融入了東方人的獨有思維,充滿了中國意蘊。比如他近期的新作“迷彩”系列:近似圓形的物體表面,密密麻麻排列著三角形、四邊形等彩色鱗片,乍看像顆彩蛋。奇妙的是,“彩蛋”能一分為二,里面鑲嵌著別針,可當做胸針佩戴。這個系列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天人合一”——合為“彩蛋”,分為胸針。
在很多國外設計師眼中,“迷彩”的外形雖然趨向于現(xiàn)代雕塑,很西方化,但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這件作品來自東方。對此,孫捷做了一個有趣的比方:“西方人的設計好像一條直線,看上去直觀明了,而東方人的設計則像一個圓,里面包含了因果關系甚至是傳統(tǒng)哲學?!边@些都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得到了全面印證。
“在2009年之前,我還局限于傳統(tǒng)的首飾形態(tài)以及常見的首飾材料之中。”孫捷說,為了尋求當代首飾的真諦,他前往“首飾設計圣地”阿姆斯特丹,并組建了工作室,開始專注于雕塑、建筑和新材料的視覺探索。在不斷學習和嘗試中,他逐漸領悟了當代首飾的內涵,即不以金銀珠寶為主,而是選材于廢舊建筑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等,創(chuàng)作出具有藝術性、表達性的作品。在材質選擇方面,他鐘情于航空木材,這種木材質地很輕,適于佩戴,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運用了這種材質。
致力于將中國人的思考方式融入當代首飾,是孫捷努力追尋的目標。雖然住在阿姆斯特丹,不過孫捷仍然頻繁回國,前往各大院校授課,與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希望通過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首飾的精髓,創(chuàng)作出獨特而具有現(xiàn)代藝術感的精美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