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作義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應有之義。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tài)下,基層干部應自覺以“三嚴三實”為修養(yǎng)理念與行為準則,深信、細照、篤行,以鍥而不舍、弛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強化群眾觀念,踐行群眾路線,讓作風建設真正落地生根,真正結(jié)出服務群眾之果。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習總書記曾經(jīng)指出,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而形散。說到底,“四風”頑疾產(chǎn)生的思想根源還是理想信念動搖?!翱傞_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叭龂廊龑崱比〉烂褡鍍?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契合“四風”問題整改需要,更是黨員干部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同樣,加強黨性修養(yǎng)也是今天每個黨員干部最基本的要求。黨員干部要擰好思想總開關,就要自覺對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反躬自省,滌蕩心靈,強化自律,從而“明心見性”,時刻保持戒懼之心,始終堅守服務群眾的原點。
心中有民,才能真心為民。一些黨員干部,一提到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一口氣能背誦出一串內(nèi)容。但真正做起來卻是知行脫節(jié),各走各道。反映在“四風”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擺正群眾的位置。其實,群眾就是“東家”,我們就是給群眾“打工”的。但一直以來,很多人沒有真正把群眾當成“東家”看,做事情就做自己所思所想所盼的事,更多的是讓群眾“被做主”,有時候好心做的事得不到群眾理解,成了“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出力不討好,老百姓不理解、不滿意的情況不降反升。細細思考,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真正聽取群眾意見,自己成了“東家”,群眾成了“被做主”的“長工”。比如:好事沒辦到群眾的心坎上。過去有段時間抓農(nóng)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搞催收催種、逼著間作套種等,老百姓“被做主”了,鬧了很多笑話,也一定程度損害了黨的威信。去年年底,嶧城區(qū)群眾滿意度分值達到了93.95分,全市排名第二,比上半年提高了9.86分。分析總結(jié)原因,主要還是把群眾真當“東家”對待了,借助教育實踐活動的機遇,建立了問題整改的即知即改機制,將匯總歸類后的問題,分別交給相關責任單位落實整改,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然后,進行反饋或電話回訪。充分和群眾溝通,為群眾服務做得到位,“東家”自然滿意。
□ 尹作義
群雁高飛頭雁領。踐行先進性,關鍵是要走在前、當表率。領導干部不能以“高大上”自居,不與群眾為伍,脫離群雁成為孤雁;但也不能當群眾的尾巴,落在群雁的后面,或者掉了隊。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帶著雁群飛,飛給群雁看”,或者叫“飛在前,作表率”。要找準這種感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領群眾。焦裕祿同志做群眾工作,就是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尊重群眾,心系群眾,貼近群眾;下到村里就說農(nóng)家話,吃農(nóng)家飯,辦農(nóng)家事;能夠讓群眾感覺到他是自己群體中的一員,是自己利益的維護者和領路人,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擁護他、跟他走。嶧城區(qū)在區(qū)、鎮(zhèn)兩級開展了“五聯(lián)系”活動,縣級領導和鎮(zhèn)街黨政班子成員114人,每人聯(lián)系一個換屆難點村居、一個困難家庭、一個信訪積案、一個重點項目、一個非公企業(yè),深入到基層一線調(diào)研,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幫助解決發(fā)展難題,就是領導干部當“頭雁”,帶著群眾干、做給群眾看,在“為民”上作表率,在“務實”上當榜樣。
“道雖邇,不行不至”。踐行群眾路線歸根到底看什么?就看“肩膀”是否扛起了群眾的利益,所以習總書記強調(diào)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擔當,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情懷,更是每名黨員應該堅守的責任。曾國藩寫過一部《挺經(jīng)》,講的是挺身入局、敢于擔當?shù)牡览?。林則徐說過一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說的也是要敢于擔當?!盀楣俦茈y平生恥”,封建士大夫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共產(chǎn)黨人。當前,有些干部為官不為,“把會玩當成會干,把世故當成明白,把多干當成‘諞能’,把認真當成‘偏執(zhí)’”。如果抱著這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那么,我們從肩膀上放下的不僅僅是責任,更多的是群眾的切身利益。只有擔當起責任,在崗位上真正把心盡到了、把分內(nèi)的事干好了,我們才對得起共產(chǎn)黨員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