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澤華
漯河市郾城區(qū)人民檢察院,河南 漯河462300
我國刑法學界對單位犯罪的界定不盡相同,整體來講,其主要的特征如下:
首先,最為普遍的定義為:單位犯罪就是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和團體所實施的犯罪行為,是與自然人犯罪相對而言的。
其次,仍有很多學者將單位犯罪定義為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和團體中的具備法人資格的,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團體得到好處的,同時這種犯罪行為獲得了單位領導人員的默許或指示的犯罪行為,并將之定義為單位犯罪。
再次,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和團體以整體的形式,進行所有的高層領導的開會并商討,并最終得出某一實施方式的,以非法達到某一特殊結果,而這種結果往往為單位帶來利益的行為,或者是為了不遵循法律規(guī)定的相關條款,而故意進行的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這種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相關政策,進而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經過上述對于單位犯罪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單位犯罪具有較為明顯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1)整體而言,其犯罪的主體具有明顯的特點。此種犯罪的主體——這種犯罪特點的主體,即區(qū)別于個人犯罪,又與其它犯罪有較為明顯差別;(2)犯罪行為具有鮮明的主觀性;(3)就犯罪行為來說具有集體性質;(4)單位犯罪定罪必須有明文規(guī)定。在我國法律對其余犯罪行為的判定和頂罪過程中,必須明確犯罪主體確實觸犯了我國刑法的相關條款條例。
很多研究者都認定,只有單一或團體的自然人,才能夠被認定為自首情節(jié),而一個集團的單位作為一種缺乏自然生命體征的法律擬制之“人”或組織,不僅無法去實施自首行為,同樣不能夠產生所謂自首的行為。作者依然認為以單位為主要犯罪對象的犯罪行為是有自首情節(jié)的,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刑法雖然對單位自首問題進行明確規(guī)定,但從其他方面來看,我國刑法對于自首情節(jié)的規(guī)定及描述具有較強的普遍適用性,刑法中對于自首狀況的描述同時適用在個體自然人和單位中。
第二,對于案件的偵查、偵破而言,與自然人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相比,單位犯的往往更大,因為單刑法中,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已經沒有較大的差異,然而,單位犯罪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被制裁,因為單位犯罪大多數都會很隱蔽,表面上大多都是合法經營的。此外,刑法中大多條例忽略了在單位中存在的自首因素。第三,從單位角度出發(fā),如果在其內部明確自首因素,能夠整體的降低單位中犯罪因素的整合性,能夠爭取到中立分子,進而弱化犯罪思想,確保單位處于合理合法的情形中。
對于單位犯罪來講,想要更為合理的考慮其自首情節(jié),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因自首屬于自我檢舉揭發(fā),這一過程中自首人員必須是代表單位主動實施者,其無法代替整個單位進行承擔。
(二)與普通自首情況一樣,單位自首也必須對罪行進行坦白。所謂坦白就是指相關單位犯罪的主要責任者,對于單位所犯的罪行進行交代,將所有細節(jié)講清楚。
(三)所謂單位意志,就是能夠表征和反映單位整體思想或指令思維動態(tài)的主體思想,其往往是單位中絕大多數管理層的意見統(tǒng)一,因此在考慮單位自首時,單位意志的判定將會是判斷單位自首的重中之重。
(四)在司法實踐中,還需注意在法院裁判文書中注明單位自首的是單位法人而不是自動投案的自然人個人,以便區(qū)別。
以我國法律為基準,判定單位自首后的處罰主要是結合單、雙處罰結合的當時進行的。因此,對單位犯罪自首情節(jié)的考慮,也就可以理解為對于主要單位負責任犯罪自首的減輕罪行的考慮,同時也體現(xiàn)出單位自首基本等同于代表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自首。
(一)雙罰制的應用。在國內處罰犯罪的形式大部分都采取雙罰制,這種處罰方式極為普遍。在雙罰制的實施中,要求必須對相關責任單位處罰以一定的金額,但并未對具體數額做明確的規(guī)定,而是基于犯罪情節(jié)確定。而對于具有自首行為的相關單位,減少其罪行的主要體現(xiàn)就是降低其相應的金額。
(二)單罰制的應用。在《刑法》中具有幾條特殊環(huán)境下,對于單位犯罪過程中,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不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相關犯罪的主要承擔者或責任人,則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三)關于單位犯罪自首中的主從犯問題。在單位犯罪自首以后,應否考慮主從犯的不同情節(jié),對于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回復湖北高法〔1999〕374 號《關于單位犯信用證詐騙罪案件中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劃分主從犯問題的請示》之中,最高法答復意見則是在法院審理單位故意犯罪案件的時候,對涉案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不必區(qū)分主犯和從犯,按照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進行判刑即可。對此,筆者認為,關于單位犯罪自首中的主從犯問題,在單位自首后不用區(qū)分主犯和從犯,只需按照相關人員各自分工與配合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加以量刑,做到罪行相適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