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嘉琛
摘 要:注入水的水質(zhì)變化以及不同井段的油、套管間污水水質(zhì)成分,是造成部分油井水質(zhì)結垢的主要原因。文章運用相關的化學基本原理、結垢趨勢預測、垢樣分析等確定結垢的影響因素,以期為改善水質(zhì)、減緩結垢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水質(zhì);結垢;腐蝕
勝利油田自60年代開發(fā)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目前注水井多,能正常注水的井占相當?shù)谋壤揖C合含水高。作者在2014年高考結束并被西安工程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錄取后,到一家油田單位實習并在師傅的指導下,通過對近期作業(yè)油水井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油管內(nèi)外壁結垢現(xiàn)象嚴重,且有垢下腐蝕。
1 沿線水質(zhì)分析
該座污水站始建于1990年,采用斜板除油加過濾流程,污水處理能力為1.1×104m3/d,并在2007年5月改造完畢,采用預氧化污水處理綜合技術,水質(zhì)可達到B2級。改造后污水處理主要流程是油站來水→電化學預氧化→1次除油罐→混合反應器→混凝沉降罐→緩沖罐→污水提升泵→陶瓷濾料過濾器→1注,沿程水質(zhì)的情況如下:
預氧化前:溫度52℃、pH值6.7、溶解氧<0.01mg/L、總鐵18.4mg/L、SRB為2.5個/mL、含油182mg/L、懸浮物13mg/L、Cl-為23057mg/L、HCO3-為508mg/L、Ca2+為1585mg/L、Mg2+為240mg/L、Na++K+為12877mg/L、礦化度38268mg/L、水型CaCl2。
預氧化后:溫度52℃、pH值6.78、溶解氧<0.01mg/L、總鐵7.1mg/L、含油3mg/L、懸浮物8mg/L、Cl-為21121mg/L、HCO3-為726mg/L、Ca2+為1545mg/L、Mg2+為264mg/L、Na++K+為11703mg/L、礦化度35361mg/L、游離CO2為58mg/L、水型CaCl2。
注水站:溫度54℃、pH值6.55、溶解氧<0.01mg/L、總鐵10.7mg/L、含油60mg/L、懸浮物3.89mg/L、Cl-為22881mg/L、HCO3-為654mg/L、Ca2+為1466mg/L、Mg2+為288mg/L、Na++K+為12863mg/L、礦化度38153mg/L、游離CO2為55mg/L、水型CaCl2。
配水間:溫度50℃、pH值6.38、溶解氧<0.03mg/L、總鐵10.4mg/L、含油25mg/L、懸浮物5.13mg/L、Cl-為22881mg/L、HCO3-為617mg/L、Ca2+為1347mg/L、Mg2+為385mg/L、Na++K+為12804mg/L、礦化度38035mg/L、游離CO2為45mg/L、水型CaCl2。
注水井口:溫度48℃、pH值6.49、總鐵14.2mg/L、含油2.5mg/L、懸浮物6.26mg/L、Cl-為22881mg/L、HCO3-為581mg/L、Ca2+為1823mg/L、Mg2+為409mg/L、Na++K+為12199mg/L、礦化度37893mg/L、游離CO2為38mg/L、水型CaCl2。
從上述數(shù)據(jù)看:預氧化前、后離子濃度變化不大,沿線礦化度高、懸浮物含量高,CO2含量呈降低趨勢,總鐵含量高且呈升高趨勢,這些因素都對管線的結垢腐蝕有影響。
根據(jù)水質(zhì)分析情況,按照SY/T0600-1997《油田水結垢趨勢預測》,對沿線的結垢趨勢進行了預測,從下面可看出沿線水質(zhì)無硫酸垢結垢趨勢,但有嚴重的碳酸鹽結垢趨勢。
預氧化前:pH=6.7,K=2.43,μ=0.35,pAlK=1.96,pCa=1.43,50℃ 碳酸鈣結垢趨勢(SI=1.65、SAI=5.12、有趨勢預測),50℃硫酸鹽結垢趨勢(X=35.92、K=8×10-4,S=0.0437,無趨勢預測)。
預氧化后:pH=6.8,K=2.48,μ=0.38,pAlK=1.92,pCa=1.41,50℃ 碳酸鈣結垢趨勢(SI=0.96,SAI=4.86,結垢嚴重),50℃硫酸鹽結垢趨勢(X=38.63,K=9×10-4,S=0.0466,無趨勢預測)。
注水站:pH=6.6,K=2.45,μ=0.35,pAlK=1.97,pCa=1.44,50℃碳酸鈣結垢趨勢(SI=0.69,SAI=5.16,有趨勢預測),50℃硫酸鹽結垢趨勢(X=36.65,K=8×10-4,S=0.0437,無趨勢預測)。
配水間:pH=6.4,K=2.45,μ=0.35,pAlK=2,pCa=1.47,50℃碳酸鈣結垢趨勢(SI=0.46,SAI=5.46,有趨勢預測),50℃硫酸鹽結垢趨勢(X=33.68,K=8×10-4,S=0.0475,無趨勢預測)。
注水井口:pH=6.5,K=2.45,μ=0.35,pAlK=2.02,pCa=1.34,50℃碳酸鈣結垢趨勢(SI=0.68,SAI=5.13,有趨勢預測),50℃硫酸鹽結垢趨勢(X=45.58、K=8×10-4、S=0.0351、無趨勢預測)。
2 影響因素分析
2.1 腐蝕對結垢的影響
油田污水的腐蝕和結垢是一種互為促進的關系,由于腐蝕反應的發(fā)生,會消耗污水中的H+,導致HCO3-的電離平衡反應不斷向右移動,在不斷提供H+的同時,也增加了污水中CO32-濃度,這就打破了Ca2+和CO32-原有的平衡,即生成CaCO3垢,因此腐蝕可以促進結垢;反過來,結垢反應的發(fā)生會降低溶液中CO32-濃度,導致電離平衡反應不斷增加污水中H+濃度,促進腐蝕反應的發(fā)生,所以結垢也可以促進腐蝕。
2.2 pH值對結垢的影響
體系的pH值對垢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一般pH值升高結垢趨勢增強,pH值降低結垢趨勢減弱。當注入水pH值較高時,促使HCO3-離解成H+和CO32-,使CO32-濃度增加,促使碳酸鈣沉淀的生成,PH值較低時,則碳酸鈣不宜產(chǎn)生。從回注水中pH值6.4-6.8可知,這是易產(chǎn)生碳酸鈣沉淀垢的原因之一。
2.3 游離CO2對結垢的影響
據(jù)查,現(xiàn)場沿程管線內(nèi)游離CO2逐漸較少,說明流動過程中CO2由游離狀態(tài)變?yōu)槿芙鉅顟B(tài),進而轉變?yōu)镠CO3-、CO32-,在pH值為7左右時容易產(chǎn)生CaCO3、FeCO3污垢堵塞地層。
2.4 壓力對結垢的影響
壓力包括總壓力和水中易揮發(fā)組分的分壓,壓力對硫酸鹽垢影響不大,主要是影響碳酸鹽垢。一般來講,結垢量隨壓力的增大而逐漸減小,CO2的分壓增加時CaCO3的溶解度增大;CO2分壓降低時容易結垢,這主要是垢樣成分CaCO3生成依賴的電離平衡為2HCO3-、CO32-+CO2+H2O,壓力增大將減少CO2氣體的生成,使電離平衡向左移動,減少CaCO3的生成,減小結垢趨勢。生產(chǎn)過程中的產(chǎn)出液在流出地層時壓力突然降低,導致CO2分壓下降,水中CO2逸出,打破了水中的Ca2+、Mg2+、SO42-、HCO3-離子之間的平衡,垢晶析出、沉積,這是油井炮眼部位、篩管、抽油泵以及泵上幾十米管柱嚴重結垢的主因。
2.5 其它因素
溫度、離子濃度以及流速、流向的突然改變,也會導致結垢的加劇。
3 結論與對策
3.1 結論
(1)通過對廣利沿線的水質(zhì)分析、結垢趨勢預測、現(xiàn)場垢樣分析,確定勝利油田主要是碳酸鹽垢。
(2)腐蝕、PH值、CO2含量、壓力、溫度、離子濃度等都是結垢的重要影響因素。
3.2 對策
(1)進行防垢,主要是盡量控制污水處理系統(tǒng)平穩(wěn)運行,在盡量降低回注水中加入適宜的防垢劑。
(2)針對已經(jīng)形成的垢,影響因素較多,建議改進預氧化,建立結垢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便發(fā)現(xiàn)結垢問題,并及時采取除垢措施。
參考文獻
[1]SY/T0600-1997 油田水結垢趨勢預測[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