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細疆
摘 要:教材具有科學性和權威性,教材是“范本”“例子”“載體”“材料”。但是教材是依照統(tǒng)一的標準編寫的,不可能預料到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所有情況。因此,教師不應該對教材過分依賴,應該靈活地使用教材,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調整;加工;充實
以往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教教材,一切以教材為主,不顧及學生的感受,致使課堂沉悶,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很多學生對高中物理課堂產生了畏難心理。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教師應該著力改變這一現(xiàn)狀,要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要做到超越教材但不脫離教材。
一、調整教材內容
教材的編排是依據(jù)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編排的,尤其是新的教材中盡力做到了由簡到難,使學習高中物理的難度降低。同時教材還將選修和必修的內容標注出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明確,不走冤枉路,不浪費時間,足見教材編著者的用心良苦。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單純依照教材的編排教學,要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調整,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當類似活動多時,可精選一個容量大而且對另外的活動具有包含性的內容進行訓練掌握。(2)當內容相似且跨度不大時,可以科學組合,進行綜合訓練。(3)當任務項目多而艱巨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取舍,重點訓練。(4)當教材知識點難不好掌握時,可一課時只學一個知識點,將此點練透、吃透、消化掉。(5)當教材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有沖突的時候,要適當調整教材的內容。
比如,教材中將運動部分放在了最前面,這個是根據(jù)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編排的。在運動部分就必然要引入矢量的概念,我們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講解,但是學生還是覺得很難理解,教學效果很不明顯。因為矢量與標量的區(qū)別不只是多了一個方向的問題,而是運算法則根本就不一樣。學生的腦海中還沒有建立矢量的運算法則,所以在處理勻減速運動時,矢量符號的含義就說不清楚,最后只好硬塞給學生。學生也是一知半解,一開始就覺得物理是很難的學科。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將這部分知識調整在力學的之后后面來講,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
二、加工教材內容
教材中十分注重物理知識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將大量的生動事例加入教材,讓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而且也因材料的豐富多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材的信息量必定是有限的,而且在教材使用一段時間后,教材中所應用的事例顯得陳舊,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這樣教材中的生動事例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教材進行加工,加入更多新鮮的元素。為了活躍課堂,教師也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親身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力的作用的時候,我就組織了學生活動,一塊木板和三個學生,讓一個學生將木板托住,然后讓一個學生向前用力拉,一個學生用力向后拉,讓學生很生動直觀地感受木板受到了哪些力。其實這與教材中的小車實驗是一樣的,但是學生看到同學們參與其中,就來了興致,尤其是參與的學生體會更加深刻,對于這部分知識也掌握得非常快。又比如說,在講授摩擦力的時候,我就結合時事新聞中有關交通事故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到摩擦力的重要性。
當然對教材的加工,是要為教學服務的,不能無限制地擴展,從而占用太多的實踐,或者給學生造成負擔。在加入一些時事新聞或者生活事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導向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認識觀。
三、充實教材內容
教材的內容是以知識為主題的,雖然新教材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做出調整,加入了一些元素,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但是對于物理這門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單單是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
的,也不足以培養(yǎng)學生將物理知識用于實踐的意識。很多學生在學習了電學的知識后,也無法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我覺得這主要有兩大原因: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夠緊密;學生的動手機會少。
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充實教材的內容。要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習知識就是要用于實踐,而不是為了考試。不能說知識學會了,一旦從試卷上搬到生活中就束手無策了。在注重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實驗的材料,甚至是自己設計實驗。而且,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有生活氣息的題目,具有本土特色的題目?;钣媒滩?,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對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能夠讓教材發(fā)揮更大作用。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這樣開放式的課堂,會對學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能夠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和當?shù)氐沫h(huán)境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以引領學生真正地走進教材,走進生活,去感受知識的內涵,體會知識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春蓮.靈活處理和使用教材的幾點做法:“對物理教材的靈活處理和使用的實驗研究”實驗體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5).
[2]馬飛.通過實際操作提高高中物理實驗問題解決能力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08).
[3]廖國華.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1
(09).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