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凱 齊晨蕊 孫亞東
·綜述·
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
謝立凱 齊晨蕊 孫亞東
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糖尿病本身及其并發(fā)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糖尿病的治療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本文簡要的綜述了臨床上常見的幾類降糖藥物, 即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增強胰島素敏感性藥物、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新型降糖藥物及傳統(tǒng)中藥, 以期為臨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選擇降糖藥物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糖尿??;治療藥物;合理用藥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而引起,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并伴有多種并發(fā)癥的代謝性疾病, 是內分泌科的常見疾?。?]。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發(fā)病總數(shù)的95%以上, 其危害程度也最大, 可以引起包括神經系統(tǒng)病變、循環(huán)系統(tǒng)病變、腎病、眼病和足病多種急性和慢性并發(fā)癥[2]。糖尿病本身及其并發(fā)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糖尿病的治療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3]。本文作者將對糖尿病現(xiàn)有治療藥物進行文獻綜合分析, 以期為臨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選擇降糖藥物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胰島素在胃內會被消化酶及胃酸破壞, 從而失去活性,因此, 臨床上應用胰島素注射液[4]。胰島素按照化學結構和來源不同, 可以分為人胰島素、動物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按照作用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長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及預混胰島素。如人工合成的長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降糖作用可持續(xù)24 h, 1次/d;中效胰島素如優(yōu)泌林N和諾和靈N等,作用時間可持續(xù)10 h以上, 建議在睡前注射;短效胰島素如諾和靈R需要在餐前30 min注射;超短效如諾和銳和優(yōu)泌樂等, 在注射5 min后就會發(fā)揮作用, 需在用餐前5 min注射;預混胰島素是將中效和短效胰島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在臨床上, 使用胰島素應從低劑量開始, 然后根據(jù)患者血糖變化情況來調整胰島素用量。
相關研究表明,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之一, 若單純采用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類藥物治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5]。因此, 雙胍類及噻唑烷二酮類等能夠增強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
①雙胍類:臨床上使用的雙胍類藥物包括二甲雙胍、苯乙雙胍、丁二胍等。此類藥物通過抑制肝糖原異生, 降低葡萄糖生成, 增加葡糖糖攝取和利用, 從而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最終使胰高血糖素釋放減少、降低血糖。雙胍類藥物適用于肥胖糖尿病患者, 不能降低正常人血糖, 使用時要劑量個體化, 并定期檢測肝、腎功能。②噻唑烷二酮類:噻唑烷二酮類抗糖尿病藥物主要包括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羅格列酮為高選擇性的PPAR-γ強效激動劑, 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同時具有降低血胰島素和C肽水平的作用, 對血糖控制的作用持久;吡格列酮可以減少肝臟及外周組織胰島素抵抗, 從而減少肝組織中葡萄糖的輸出, 因其在應用過程中存在浮腫及增加體重等不良反應, 在臨床中應用較少。
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物的作用機制是促進內源性胰島素分泌, 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傳統(tǒng)的促進胰島素分泌藥物主要包括磺酰脲類和非磺酰脲類。
①磺酰脲類:磺酰脲類藥物是應用最早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之一, 品種繁多, 目前已有三代。第一代已基本被淘汰, 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 常用的藥物有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等。此類藥物適用于胰島功能尚未完全喪失的糖尿病患者, 在治療初期應小劑量給藥, 而后緩慢增加劑量。在應用過程中, 應嚴密觀測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及低血糖等癥狀。②非磺酰脲類:此類藥物也稱為餐時血糖調節(jié)劑,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藥物來模擬人胰島素的分泌過程, 控制餐后游離脂肪酸(FFA)水平, 從而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臨床常用的非磺脲類促泌劑主要有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等, 建議餐前使用。
葡萄糖的重要來源之一為碳水化合物, 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作用是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 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以有效阻斷該過程, 從而能夠控制餐后血糖, 使血糖緩慢變化, 保持在一個平穩(wěn)水平。臨床上主要應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包括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適用于接受運動治療及飲食治療效果不佳者, 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的改善, 其作用強度為阿卡波糖的200倍;米格列醇的結構與葡萄糖接近, 可以有效減少單糖的代謝[6]。
除了傳統(tǒng)的降糖藥物以外, 隨著對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研究的深入, 近年又陸續(xù)開發(fā)出了一些新型的降糖藥物, 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和二肽基肽酶(DPP-IV)抑制劑兩類[7]。GLP-1類似物目前上市的藥物有依西那肽、利拉魯肽和艾塞那肽, 此類藥物在糖攝取時能夠發(fā)揮促胰島素作用, 也能預防不適當?shù)母哐前l(fā)生;同時, 可以減少肝臟內的葡萄糖排出, 抑制胃排空, 從而增加飽腹感, 起到降低食物攝入量、控制體重的目的[8]。DPP-IV抑制劑目前市場上在售的藥物主要有維格列汀和西他列汀兩種, DPP-IV抑制劑無低血糖等副作用, 同時能夠通過抑制內源性GLP-1水平的升高起到增加胰島素分泌的作用[9]。
中藥應用歷史悠久, 許多中藥具有明確的降糖作用, 并且已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消渴丸、生芪降糖顆粒、糖脈康等在治療糖尿病及并發(fā)癥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10]。
總之, 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研發(fā)雖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仍存在諸多不足。因此, 為了給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藥物, 此類藥物的研發(fā)及合理應用依然是擺在廣大科研工作者和醫(y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課題。
[1] Wild S, Roglic G, GreenA, 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4, 27(5):1047-1053.
[2] Kahn SE.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dysfunction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ogia, 2003, 46(12):3-19.
[3] Zimmet P, Alberti KG, Shaw J, et al.Global and societ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abetes epidemic.Nature, 2001, 414(13):782-787.
[4] 馬愛霞, 周麗麗, 李洪超.胰島素類似物與人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經濟學評價.中國藥房, 2014, 25(2):97-103.
[5] 張二紅, 黎小妍, 徐芬, 等.二甲雙胍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大鼠胰島素敏感性的機制.中山大學學報, 2014, 35(6):839-843.
[6] 田維榮, 戴飛龍, 晏馬成, 等.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藥學實踐雜志, 2002, 20(3):137-139.
[7] 賀星, 田紅, 徐頌, 等.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 2009, 24(3):129-133.
[8] 宋智慧, 王璐, 紀立偉, 等.GLP-1類似物在2型糖尿病中的臨床應用進展.中國新藥雜志, 2013, 22(5):542-555.
[9] 張瑞雪.2型糖尿病治療新藥西他列汀/二甲雙胍復方制劑.中國新藥雜志, 2012, 21(16):1833-1839.
[10] 張荻, 王旭.治療糖尿病的中藥主要成分及作用機制研究概述.中醫(yī)雜志, 2011, 52(11):976-9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203
2015-01-20]
130000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內分泌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