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娟 張燕
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
董淑娟 張燕
目的 對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究。方法 12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給予宮腔鏡治療,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
宮腔鏡;剖宮產瘢痕妊娠;宮頸妊娠
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屬于特殊異位妊娠, 極易導致孕婦大出血, 致失血性休克, 危及孕婦生命安全, 且嚴重時需行子宮切除手術, 對女性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因此,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予以治療, 以保證女性的安全?,F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 對其采用宮腔鏡進行治療, 并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 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的診斷標準。對照組中, 32例瘢痕妊娠, 妊娠次數3~5次, 28例宮頸妊娠, 妊娠次數2~5次;年齡27~41歲, 平均年齡(32.1±3.2)歲;觀察組中, 30例瘢痕妊娠, 妊娠次數2~5次, 30例宮頸妊娠, 妊娠次數1~5次, 年齡28~38歲, 平均年齡(31.1±3.7)歲。兩組患者年齡、妊娠次數、停經時間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術前3 d, 應口服米非司酮片, 25 mg/次, 早晚各1次, 并隨同注射甲氨蝶呤75 mg, 3 d后開始手術。在此基礎之上,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藥物及清宮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宮腔鏡治療。首先, 對患者硬膜進行靜脈麻醉, 并利用擴張器對宮頸進行擴張, 擴張的程度為10或10.5 cm, 將濃度為5%的甘露醇作為膨宮介質, 要將壓力保持在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流量保持在400 ml/min[1]。然后將宮腔鏡置于宮頸內部, 觀察宮頸的內部情況:宮頸的基本狀態(tài)、病灶部位, 然后利用電切鏡將病灶予以切除, 并靜脈注射縮宮素20 U。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方面的對比分析 對照組患者術前平均人體絨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為(28978±121.5)U/L, 術后HCG為(20453±123.4)U/L, 表面基層厚度為(2.8±0.3)mm, 手術中的出血情況為(402.3±23.5)ml, 子宮的恢復時間為(36.7± 4.2)d;觀察組術前HCG為(28978±130.2)U/L, 術后HCG為(15682± 130.1)U/L, 表面基層厚度為(2.0±0.2)mm, 手術中的出血情況為(210.5±12.8)ml, 子宮的恢復時間為(20.5±9.2)d。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方面, 兩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率為100.0%(60/60),對照組患者手術成功率為56.7%(34/6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宮頸妊娠治療方面的對比分析 對照組的子宮恢復時間為(38.2±7.9)d, 術中出血情況為(395.6±21.5)ml, 觀察組的子宮恢復時間為(20.6±4.6)d, 術中出血情況為(205.4±12.5)ml。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是較為罕見的特殊異位妊娠, 其發(fā)病率相對較低[2]。目前, 針對該病癥的病因和病理還不是很明確, 大部分學者認為子宮切口存在損壞而導致受精卵在著床時植入其中, 導致妊娠異位現象的發(fā)生。剖宮產瘢痕妊娠主要是由于受精卵在瘢痕處著床, 瘢痕處的肌壁相對較薄, 具有豐富的纖維組織, 極易產生子宮破裂或大出血現象。一般情況下, 當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發(fā)生時,大都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及清宮術治療, 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對HCG、術中出血量、子宮的恢復時間等都存在很大影響, 因此, 必須尋找更為切實有效的方式來進行異位妊娠的治療。宮腔鏡的出現, 徹底的打破了傳統(tǒng)的清宮手術和藥物治療的方式, 將宮腔鏡治療技術與米非司酮片、甲氨蝶呤進行聯合治療, 做到藥物與手術的強強聯合, 以求達到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運用宮腔鏡技術可以對子宮的內部組織、妊娠組織的結構以及周圍的血管分布進行明確的辨認, 可有效的對病灶部位予以切除, 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 且術后恢復快, 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3]。
通過本次研究, 將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分別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宮腔鏡治療, 結果顯示, 采用宮腔鏡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HCG以及術后的恢復情況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劉玉昆, 劉穎琳, 劉梅蘭, 等.宮腔鏡在剖宮產瘢痕妊娠和宮頸妊娠治療中的應用.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146-149.
[2] 朱楠, 楊清.宮腔鏡電切術在剖宮產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中國內鏡雜志, 2009, 15(9):940-942.
[3] 王愛麗, 黃守國, 吳清萍, 等.宮腔鏡電切在子宮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治療中的應用.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0, 16(9):1202-120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117
2015-03-04]
710065 陜西省康復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