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探析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小兒泌尿系梗阻的臨床診斷價值
石磊
目的 探討小兒泌尿系梗阻應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的臨床診斷價值。方.59例小兒泌尿系梗阻患兒, 分別采用腹部MRU、腹部超聲(BUS)、靜脈尿路造影(IVP)進行檢查診斷, 對其診斷結果與手術病理進行比對。結果 MRU診斷小兒泌尿系梗阻準確率為100.00%, BUS診斷小兒泌尿系梗阻準確率為71.19%, IVP診斷小兒泌尿系梗阻準確率為79.66%。MRU準確率分別與BUS、IVP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9.86、13.36, P<0.01)。結論 MRU診斷小兒泌尿系梗阻準確率較高, 安全無輻射, 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可靠的依據。
尿路梗阻;磁共振尿路成像;臨床診斷
MRU是應用磁共振水成像技術對泌尿系統進行一種非侵性的檢查方法, 具有無放射性創(chuàng)傷、無需插管、無注射對比劑、安全可靠、患兒無痛等優(yōu)點[1]。目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MRU進行泌尿系統的檢查, 其診斷的準確性已得醫(yī)學界的認可。本文旨在探討MRU技術在小兒泌尿系梗阻診斷中的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 月.2014 年3月來本院就診的59例小兒泌尿系梗阻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3例,女26例, 年齡1~14歲, 平均年齡(7.6±2.2)歲, 術前1~5 d分別作IVP、BUS、MRU檢查。本組59例患兒均行手術治療。病理證實原發(fā)性巨輸尿管癥7例, 輸尿管膀胱入口狹窄5 例,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33例, 輸尿管末段囊腫8 例, 腎結石4例, 孤立腎2例。
1.2 檢查方法 患兒行MRU之前均做IVP、BUS檢查。在手術前5 d使用飛利浦1.5 T MR超導磁共振儀, 掃描前所有患兒在磁共振MRU檢查前12 h禁食、禁水, 排便。對于5歲以上的兒童指導訓練呼吸、憋尿以充盈膀胱, 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對患兒腹部進行掃描;對5歲以下兒童在掃描前20~30 min給予10%水合氯醛溶液鎮(zhèn)靜劑口服, 睡后方能對腹部進行掃描。MRU在冠狀面圖像基礎上確定掃描范圍, 采用半傅立葉轉換采集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進行三維最大信號強度投影法重建, 行三維旋轉觀察, 多角度旋轉圖像并攝片記錄, HASTE序列掃描參數:重復時間(TR)6000 ms, 回波時間(TE.650 ms, 視野(FOV)300 mm×360 mm, 矩256 mm×256 mm, 層塊厚1.0 mm, 層距0.8 mm, 每方位掃描3 s, 信號采集次數1次,直接獲取3D圖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MRU表現 ①原發(fā)性巨輸尿管癥7例, 其中單側5例,雙側2例?;紓容斈蚬苋斡厍? 管腔顯著擴張, 最大徑達5 cm, 同側腎盂明顯擴張。②輸尿管膀胱入口狹窄5例, 腎盂及輸尿管輕、中度擴張, 狹窄部位在輸尿管膀胱入口, 壁內段輸尿管大小正常。③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33例, 其中20例為單側.13例為雙側, 腎盂、腎盞明顯擴張, 腎盂移行至輸尿管部突然變窄, 成“漏斗”狀或“鼠尾”狀, 狹窄段輸尿管長4.0~13.9 mm, 狹窄段長度與手術所見一致。④輸尿管末段囊腫8例。⑤腎結石4例, 其中左側3例, 右側1例。梗阻以上輸尿管擴張, 結石在MRU像上為低信號, 表現為規(guī)則性的充盈缺損。⑥孤立腎2例, 左側1例, 右側1例。
2.2 MRU、BUS、IVP檢測結果對比 BUS檢查顯示42例, 未顯示17例, 準確率71.19%;IVP檢查顯示47例, 未顯示12例, 準確率79.66%;MRU檢查顯示59例, 準確率100.00%。MRU準確率分別與BUS、IVP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9.86、13.36, P<0.01)。
3.1 MRU檢查與BUS檢查比較 BUS超聲具有簡便、無創(chuàng)傷、可動態(tài)實時多切面連續(xù)檢查、價廉等優(yōu)點, 是泌尿系疾病檢查的初篩手段, 可早期發(fā)現尿路梗阻性疾病, 可根據腎盂積水程度和輸尿管擴張的水平部位準確定位梗阻的位置,但超聲顯影檢查有其局限性, BUS顯示擴張的腎盂較明確,但不能顯示正常大小或輕度擴張的輸尿管, 中段輸尿管受腸道和氣體的干擾較大, 定位比較困難[2]。BUS檢查法以若干二維圖展示患兒泌尿系狀況, 而MRU可三維旋轉, 在任何平面獲得多層投影圖像, 聯合常規(guī)T1WI、T2WI掃描等獲取可疑部位的信息, 一次成像常能獲得診斷, 其準確率高, 安全性好,無放射線, 無需插管, 適合幼兒檢查, 不用造影劑。本組實驗, BUS檢查準確率71.19%, 而MRU檢查準確率100.00%。
3.2 MRU檢查與IVP檢查比較 IVP通過靜脈注入造影劑,直接觀察造影劑通過腎臟排泄至尿路而使整個泌尿系顯影的一種的過程。IVP具有低格便宜、輻射小等優(yōu)點, 目前是臨床最常用的診斷尿管狹窄的“金指標”, 可以明確顯示狹窄的部位、長度、形態(tài), 但對嚴重梗阻、腎功能嚴重受損的患兒,易造成腎臟不顯影或顯影遲緩, 影響診斷, 且有對碘過敏患兒禁用等缺點[3]。而MRU可以清晰顯示全尿路, 顯示畸形的全貌, 判斷梗阻部位及輸尿管擴張是梗阻性還是非梗阻性,有利于作出正確的診斷, 本組實驗, IVP檢查準確率79.66%,而MRU檢查準確率100.00%。
綜上所述, MRU技術具有掃描視野廣、可清晰顯示泌尿系統解剖結構、安全可靠、無需造影劑、無創(chuàng)傷性、無射線、準確率高、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 可以對小兒泌尿系梗阻作出明確診斷, 為制訂手術方案和估測預后提供可靠依據。
[1] 張君, 張小安, 趙鑫, 等.磁共振尿路造影在小兒泌尿系梗阻診斷中的價值.中國放射學雜志.2010.26(1):94-95.
[2] 木合塔爾·巴吐汗 , 卜晶慧.探討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術在小兒泌尿系梗阻診斷中的價值.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4).136-137.
[3] 章先鋒, 章可謂, 葛丹楓.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1):195-19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32
2015-07-16]
130051 長春市兒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