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凌 林 榮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福建 泉州 362000)
替羅非班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王 凌 林 榮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內科,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 評價替羅非班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89例UA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替羅非班治療,治療1個療程后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可溶性OX40配體(OX40L)、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P-選擇素(sP-selectin)的水平,住院期間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及安全性指標的情況。結果 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的OX40L、hs-CRP、sICAM-1、sVCAM-1、sP-selectin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或P<0.01),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的MACE和出血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替羅非班聯(lián)合瑞舒伐他汀對UA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而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發(fā)生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替羅非班;瑞舒伐他汀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患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炎癥對血管內皮的持續(xù)損傷引起血管內斑塊破裂、出血、潰瘍或冠脈血管由于炎癥的刺激作用而引起血管痙攣,導致血流下降,供氧減少是UA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若未及時治療,逐漸會形成斑塊阻塞或痙攣,引起心肌血供中斷,導致心肌梗死,甚至冠心病型猝死的發(fā)生。本文對我院UA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替羅非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7月在我院心血管科診斷治療的89例UA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4例和治療組45例。其中,對照組男 26例、女 18例,年齡 46~79〔平均(64.29±0.35)〕歲,病程3~12 d;治療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9~81〔平均(65.72±0.63)〕歲,病程2~17 d。89例患者中合并血脂代謝異常7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39例、腦卒中21例、2型糖尿病9例、消化性潰瘍7例、慢性腎功能不全2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病程、基礎病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納入患者均符合《內科學》〔1〕UA的診斷標準。同時排除嚴重感染、主動脈夾層、急性心肌梗死、心室壁瘤、精神失常及其他造/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納入89例患者入院次日晨起空腹抽血檢測血常規(guī)、電解質、心肌酶、肝腎功、心梗三項、C-反應蛋白(CRP)、血沉、D-二聚體、血脂血糖、心臟超聲、胸片、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等相關理化檢查。對照組患者入院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 100 mg,1次/d,氯吡格雷 75 mg,1次/d,硝酸異山梨酯 10 mg,3次/d,瑞舒伐他汀 10 mg,1次/晚,倍他樂克緩釋片 47.5 mg,1次/d,低分子肝素鈣5 000 I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5%葡萄糖注射液(GS)250 ml+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注射液;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1020289)5 mg,持續(xù)泵入,0.9%氯化鈉注射液(NS)100 ml+泮托拉唑(注射用泮托拉唑鈉;遼寧諾維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22)60 mg,靜點,1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替羅非班(注射用鹽酸替羅非班;山東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8)0.1~0.15 μg·kg-1·min-1持續(xù)泵入 3 d。10 d 為 1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sVCAM)-1、OX40配體(OX40L)、hs-CRP、可溶性P選擇素(sP-selectin)及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和安全性指標比較。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X40L和hs-CR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OX40L及hs-CRP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患者血清OX40L及hs-CRP的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或P<0.01)。且治療組下降較為明顯(P<0.05或 P<0.01),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OX40L和hs-CR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OX40L和hs-CRP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治療前比較:3)P<0.05,4)P<0.01;下表同
組別 n 時間 OX40L(pg/ml) hs-CRP(mg/L)對照組 44 治療前26.39±3.58 24.29±5.68治療后 21.21±4.343) 18.56±4.373)治療組 45 治療前 26.52±3.47 31.42±5.56治療后 15.48±2.852)4) 13.87±4.851)4)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ICAM-1、sVCAM-1、sP-selectin水平的比較 兩組患者sICAM-1、sVCAM-1、sP-selectin的水平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后兩組均有所下降(P<0.05或P<0.01),且治療組下降較為明顯(P<0.05或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ICAM-1、sVCAM-1、sP-selectin水平的比較(±s,ng/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ICAM-1、sVCAM-1、sP-selectin水平的比較(±s,ng/ml)
組別 n 時間sICAM-1 sVCAM-1 sP-selectin對照組 44 治療前329.65±70.86 375.47±61.58 256.38±57.63治療后 255.39±57.493) 303.86±54.693) 183.59±49.374)治療組 45 治療前 331.63±62.69 385.62±57.53 269.73±50.82治療后 222.87±48.351)4)276.48±65.731)4)134.58±62.951)4)
2.3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MACE及安全性指標比較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出現(xiàn)頑固性缺血3例、心肌梗死3例、冠脈搭橋2例、死亡及安全性指標2例,頭顱出血1例,皮膚黏膜1例;治療組出現(xiàn)頑固性缺血2例、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及皮膚黏膜1例。治療組患者住院期間MACE和安全性指標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兩者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正常情況下,機體通過神經(jīng)和體液的共同調節(jié),維持著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由于機體靜息狀態(tài),從冠脈中攝取的氧含量已經(jīng)達到最大,當心肌需氧增加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冠脈血流量。但是,對于基礎冠心病病人,隨著病程的發(fā)展,炎癥的持續(xù)刺激引起血管內皮損傷,脂質聚集,導致冠脈血管內斑塊形成,使冠脈血管狹窄,血流量減少。當機體在感染、心律失常、貧血、甲亢、情緒激動時,心肌耗氧和需氧增加,而引起斑塊破裂、出血,或冠脈血管痙攣,引起血流下降,供氧減少而導致UA的發(fā)生。
臨床研究表明,炎癥介子介導的炎癥反應時動脈粥樣硬化的始動因子,引起脂質聚集,斑塊形成及血小板黏附〔2〕。OX40-L是一種跨膜蛋白,能自由進入機體細胞,通常與T淋巴細胞表面的OX40受體結合而促進炎癥反應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上通過藥物的作用阻礙OX40l-OX40L的信號路徑,可以有效減輕炎癥反應,調控血管內粥樣斑塊的結構和血小板的水平〔3〕。通過阻礙OX40l-OX40L的途徑,可以有效治療和預防UA的發(fā)展〔4〕。hs-CRP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炎癥標志物,與血管內斑塊的形成、聚集及對血管內皮的損傷有一定作用,可以作為一種有效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因子,通過檢測hs-CRP的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脈血管的病變程度及臨床預后〔5〕。此外,大量臨床資料顯示,hs-CRP在一定程度上增加sICAM-1和sVCAM-1的表達水平,二者通過增強機體中性粒細胞的數(shù)量,誘導炎癥反應的發(fā)生,而損傷血管內皮〔6〕。sP-selectin是一種與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密切相關的作用物質,與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7〕。
替羅非班作為一種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臨床研究顯示,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與纖維蛋白原的共同作用是血小板聚集、斑塊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是動脈斑塊形成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因此,臨床上對于UA患者,及時應用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替羅非班,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減輕斑塊的形成,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緩解臨床癥狀及改善預后〔8〕。臨床上替羅非班多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或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的患者中,通過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大大降低血栓的形成。本研究表明,替羅非班對UA亦表現(xiàn)較好的治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期間MACE的發(fā)病率,有效阻滯了UA向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型猝死的演變。
1 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94-317.
2 沈衛(wèi)峰.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治進展〔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1;38(6):321-5.
3 Peng DQ,Huang S,Yuan SG,et al.Increased soluble OX40L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J〕.Clin Lab,2010;56(9):449-57.
4 李俊男,陳敬洲,宋衛(wèi)華.OX40配體蛋白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8;8(1):48-51.
5 王 慧.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漿可溶性OX40配體水平的變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預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3):285-7.
6 田 敏,劉安麗,魏玉靜,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血管細胞黏附分-1、CD18及P選擇素檢測〔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40(5):900-1.
7 周發(fā)展,宋兆峰,尹魯驊.急診PCI冠狀動脈內應用替羅非班對心肌再灌注和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8(16):2968-71.
8 張立博,蘇仁芳,陳德超,等.替羅非班冠狀動脈內注射聯(lián)合血栓抽吸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2;6(6):1607-9.
R541.4
A
1005-9202(2015)09-241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5.09.048
林 榮(1955-),女,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冠脈介入、再灌注損傷、心律失常等研究。
王 凌(1975-),男,主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缺血性心臟病、再灌注損傷、心律失常等研究。
〔2014-09-17修回〕
(編輯 李相軍/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