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斌
2013年3月份以來,習總書記出訪五大洲二十余國,并在多個場合發(fā)表主題演講,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被外媒稱之為“中國的魅力攻勢”和“成功的公關活動”。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研究習總書記系列演講中所蘊含的外宣理念,以及介紹中國國情、解讀中國道路、闡釋中國特色的視角和方法,對于我們提高議題設置能力、爭奪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習總書記系列演講所蘊含的外宣理念、視角和方法
深入研究習總書記系列演講,不難發(fā)現(xiàn),尋求利益交匯點,建設命運共同體;引經據典講故事,增強文化認同感;打造融通新概念,增強國際話語權是演講的三大特點,也是其之所以被外媒稱之為“中國的魅力攻勢”和“成功的公關活動”的原因所在。
(一)尋求利益交匯點,建設命運共同體
世界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習總書記高屋建瓴,準確把握世界發(fā)展大勢,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開放包容姿態(tài),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積極倡導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尋求各方共同利益的交匯點,打造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習總書記的演講清晰地向世界傳遞了合作共贏的理念,在多個國際場合釋放合作的善意,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高度贊譽。
習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希望與印尼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痹谀鞲鐓⒆h院演講時引用中國古話:“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蓖瑫r還引用墨西哥詩人阿方索·雷耶斯也曾說過的:“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國?!痹诼?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說:“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p>
此外,習總書記還在巴西國會、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等多個場合系統(tǒng)闡述“命運共同體”,幾乎每次演講都會涉及諸如“合則強,孤則弱”、“相互補臺、好戲連臺 ”等合作共贏理念。演講讓中國與世界有了更多的交匯、使世界接納崛起的中國成為可能,外媒稱贊中國“大國外交開始起步”。
(二)引經據典講故事,增強文化認同感
習總書記的演講緣何這般打動被訪各國的億萬民眾?最觸動人們心靈的是真情與真誠。而這一切,是通過習總書記“談自己、引經典、講故事”來實現(xiàn)的,這一看似最普通不過的做法,拉近了與當?shù)孛癖姷男睦砗颓楦芯嚯x,激起彼此間的文化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共鳴。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金磚國家將展開騰飛的翅膀,飛得更快更遠?!绷暱倳浢钜凉h代王符的這番話,不僅展示了堅定的戰(zhàn)略自信、大國風范,還向外界傳遞了“中國正能量”和“中國好聲音”。習總書記的演講,并不是一味地講述中國自己的故事,而更多的是講述中國與被訪國家間的共同故事。在墨西哥參議院,講述了墨西哥著名作家帕斯曾將兩千多年前中國哲人老子、莊子的思想翻譯成西班牙文。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講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在達累斯薩拉姆傳遞時,坦桑尼亞人民像歡慶自己的節(jié)日一樣。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他接連講了“冼星海與阿拉木圖冼星海大道”“新疆小伙尋找母親瓦蓮金娜”“哈薩克斯坦留學生在中國獻血”三個中哈兩國人民交往的故事,從不同的側面見證了中哈友誼。
習總書記的每次演講幾乎都引用了耳熟能詳?shù)慕浀湔Z句和生動感人的百姓故事,加之樸素的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觸及心靈,致使演講極具親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被訪國人民的距離,引起受眾的強烈共鳴,充分展現(xiàn)出習總書記獨特的人格魅力、樸實的語言風格和嫻熟的外交技巧,為我們扎實做好新時期的對外報道工作提供了話語范本。
(三)打造融通新概念,增強國際話語權
話語權之爭的凸顯,是當今時代國際政治的一大特征??陀^而言,中國當前的國際話語權尚處于冷戰(zhàn)后時代背景下的“結構性弱勢”地位。增強與中國和平崛起相適應的國際話語權,需要有“說服力”的話語生產,需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構建有“說服力”的話語體系。
演講中,習總書記以非凡的戰(zhàn)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鮮明地提出一系列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是當代中國領導人首次系統(tǒng)提出對世界文明的看法,指出文明有多彩性、平等性以及包容性。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習總書記“三點主張”高度濃縮的中國核安全觀,強調建立以公平促合作、以合作求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上則巧妙地引用拿破侖的話,將中國比喻成一頭睡醒的獅子,“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痹诎亓挚茽柌饡葜v時,他引用歌德名篇《浮士德》,指出中國不是可怕的“墨菲斯托”。習總書記觀點鮮明犀利,但非常巧妙地駁斥了西方話語權主導下的“中國威脅論”。
此外,習總書記還在多次演講中系統(tǒng)闡述“中國夢”“命運共同體”“和平崛起”“和而不同”,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等新概念,以形象生動的語匯向世界傳達了中國愿景和理念,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積極評價,取得了顯著的對外宣傳效果。
二、習總書記系列演講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幾點啟示
(一)中國故事,國際表達
解讀中國、報道中國,有多種角度。但不論怎樣解讀和報道,都不能背離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發(fā)展道路這些最為基本的事實。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樹立融通中外的理念,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高度,以世界各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話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所倡導的“中國故事,國際表達”。堅持這一原則,不宜多講中國利益、中國元素,以免給所謂“中國威脅論”等留下口實,要多闡述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等這些新話語,積極反映中國對人類共同命運和全球事務的認識、思考和擔當,以展現(xiàn)中國包容開放、豁達大度、責任擔當?shù)拇髧蜗?。要多反映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話語共同點、利益交匯點,多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用對方聽得懂、理解得透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形成中國聲音“本土化”表達,讓他們明白我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們有什么樣的價值觀。這不僅僅是語言的翻譯,更是一種文化的翻譯。同時,還要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海納百川,積極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的文明成果,不斷豐富我們的概念范疇表述,使中外話語體系更好地相融相通,使中華文化不但“走出去”,更要“走進去”。
(二)強化針對性,實現(xiàn)精準傳播
習主席演講總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符合時宜。在拉美談論足球,在巴黎談論法蘭西文化,在非洲談論當?shù)責岵サ闹袊娨晞 断眿D的美好時代》。這啟示我們,增強國際傳播能力,要改變“大一統(tǒng)”的對外傳播格局,區(qū)分地域,精確發(fā)力、精準傳播。實現(xiàn)精準傳播的前提是找準受眾的差異化,比如,中國與美國的矛盾根源于美國對其“領導”地位的擔憂;中國與歐洲的沖突主要是文化價值觀的沖突;中國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則存在領域爭端,這些國家“敵對”心理較重,不一而足。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不同的歷史和現(xiàn)實,進而形成迥異的政治和文化,如果粗魯?shù)啬ㄉ凡町?,就會事倍功半,甚至背道而馳。針對不同地域,講好中國故事,實現(xiàn)精準傳播,還需要準確把握中國與他國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努力擴大利益交匯點,這樣才能激發(fā)受眾共鳴,從而增強對外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拓寬渠道,媒體融合
當前,媒體格局深刻調整,新興媒體迅猛發(fā)展,對傳統(tǒng)媒體帶來很大沖擊。習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chuàng)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秉承內容為王,拓寬傳播渠道,把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優(yōu)勢和新興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成為新時期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重中之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