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
摘 要:文章主要闡述了煤礦井下施工過程中片幫、冒頂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井巷工程地質(zhì)預測預報、安全技術措施臨時超前支護應用、井巷發(fā)生冒頂后控制處理方式。
關鍵詞:井巷工程;冒頂;超前支護;頂板控制
頂板事故是煤礦生產(chǎn)五大災害之一,在不同時段特殊地質(zhì)變化帶施工過程中需要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同時要求生產(chǎn)、地質(zhì)、安監(jiān)等部門專業(yè)技術人員要親自到按照技術“五關”現(xiàn)場指揮監(jiān)督。在松軟的煤、巖層和五尺渣頂板、斷層帶掘進井巷時,較有可能發(fā)生大面積漏垮冒頂。例如某公司在二采集運巷施工過程中,由于地測部門未提供相應地質(zhì)預報,加上幫部支護不及時,導致發(fā)生片幫傷人事故,事故直接原因:違章指揮、未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支護不及時,在空幫8m的情況下,跟班干部違章安排職工作業(yè)。由此可見,預防頂板事故,重視地質(zhì)預報在煤礦安全預防中是十分必要的。
1 董家河煤礦地質(zhì)情況
董家河煤礦范圍內(nèi)大斷裂構造較少,但受區(qū)域構造影響,礦區(qū)內(nèi)小斷裂發(fā)育密集,斷層較發(fā)育,幾乎全為正斷層;落差基本上在4.5m以下,并具有成帶密集分布和疏密相間的特點,以近EW向及近SN向斷層最為發(fā)育。
某礦主采5號煤層,5#煤層頂板由于受古河流沖刷的緣故,巖性變化較大。直接頂板可分三類:一類為粉砂巖或泥巖或砂質(zhì)泥巖組成,俗稱“五尺渣”。厚度0.2~3.0m,與5號煤層為明顯接觸關系。采動或震動后易冒落。其頂板類型屬易于落頂板,難管理。第二類頂板為細粒砂巖(K4),該頂板也是5號煤層的基本頂,與5號煤層為沖刷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厚0.90~21.97m,一般5~10m,該層為淺灰色-深灰色,主要成份為長石與石英,分選性差,泥質(zhì)膠結(jié),沿層而分布有大量云母星點,含F(xiàn)eS2結(jié)核,具緩波狀層理。第三類頂板為中粒砂巖(K4)構成的頂板,也為5號煤層的基本頂,與5號煤層為明顯沖刷接觸,厚3.34~27.94m,一般6~13m。此類頂板經(jīng)采掘證實,穩(wěn)定性好,易于管理,屬中等冒落-難冒落頂板,煤巷常采用錨桿支護即可。
2 采煤頂板管理
采區(qū)工作面頂板采用ZY4600/18/42支架支護,老空頂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最小控頂距3.4+0.34=3.74(m),最大控頂距為:3.74+0.6=4.34(m)。
正常生產(chǎn)時期采用頂板支護方式。工作面采用ZY4600/18/42型液壓支架支護,支架初撐力為31.5MPa(3096KN),工作阻力為40.7MPa(4600KN),兩順槽及兩巷端頭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加強支護。工作面最大控頂距為4.34m,最小控頂距為3.74m,放頂步距為0.6m。
2.1 兩順超前支護
兩順槽超前支護長度均不小于20m,支護形式采用3.15m單體柱子架800mm鉸接頂梁,柱距800mm。軌道順槽內(nèi)第一排單體鉸接梁支護距順槽南幫1.5m,第二排鉸接梁支護距順槽北幫0.8m,兩排鉸接梁支護間距為1m。運輸順槽內(nèi)兩排鉸接頂梁支護以轉(zhuǎn)載機中線為基準,分別距裝載機槽幫各200mm。兩巷超前支柱直線型必須良好,柱子手把、三用閥平行于巷道,無卸載、損壞支柱,柱子初撐力不小于50KN(6.366MPa),迎山角度符合要求,防倒繩齊全、有效。鉸接頂梁接頂必須嚴實,接頂不實處必須背板皮剎實,嚴禁使用壞梁或質(zhì)量不合格的鉸接頂梁。
兩順槽安全出口及超前支護范圍內(nèi)的巷道高度都不低于1.8m,人行道寬度不小于0.7m。若兩巷底板為煤底或底板松軟時,則兩巷超前支柱必須穿柱鞋,保證支柱支撐有效,超前內(nèi)支柱初撐力不小于50KN(6.366MPa)。
2.2 采面兩端頭的支護
采面兩端頭采用雙排密柱戧棚加帶帽點柱支護,雙排密柱支設位置與支架的切頂線靠齊。密柱柱距不大于300mm,且支撐有力,初撐力不小于90KN(11.459MPa)。戧棚、戧柱必須支設牢靠,并與密柱排靠實,戧柱柱距不大于1m。帶帽點柱間距不大于500mm,排距為600mm,點柱必須拴好防倒繩,初撐力不小于90KN(11.459MPa)。采面兩端頭支柱的手把、三用閥必須平行于工作面布置。
若工作面老山懸頂超過2×5m2,巷壓較大或沿下山開采時,則采面兩端頭必須加打叢柱,增打密柱和帶帽點柱,保證支柱初撐力和迎山角度符合要求,加強兩巷端頭支護強度。
采面頭架、尾架旁分別用一對4mπ梁配合單體支柱支護,一梁四柱,兩端柱子分別支設在距梁端100mm處,中間兩根支柱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支設。兩π梁間距為200mm,π梁距支架間距不大于300mm。兩根π梁隨推采進度邁步前移,移長梁時必須四人配合作業(yè),兩人抬長梁,一人降柱,一人監(jiān)護安全,四人配合將長梁前移,梁下柱子必須拴好防倒繩。
2.3 兩巷落山角回柱放頂
兩端頭落山角放頂線必須與支架頂梁切頂線齊,回撤落山角單體柱子時必須堅持先支后回原則,維護好后路,注意處理頂幫活矸活石。由外向里逐排逐根回撤戧棚、密柱,回撤后及時前移600mm進行支設,密柱間距不大于300mm,排距不大于200mm,每次放頂步距不得超過600mm。
3 常見冒頂事故分類
3.1 局部冒頂?shù)念A兆
3.1.1 工作面遇小構造,破壞了巖層的完整性。
3.1.2 頂板裂隙張開、裂隙增多,敲幫問頂時,聲音不正常。
3.1.3 煤層與頂板接觸面上,極薄的矸石片不斷脫落。
3.2 大型冒頂?shù)念A兆
3.2.1 頂板征兆:頂板的連續(xù)發(fā)生斷裂聲、掉碴、脫層、頂板裂縫增加或裂隙張開。
3.2.2 煤壁預兆:冒頂前壓力增加,煤壁受壓后,煤質(zhì)變軟,片幫增多,鉆眼省力,用采煤機割煤時負荷減少。
3.2.3 工作面其他預兆:頂板有淋水且淋水量增加。
4 煤礦井巷頂板事故的防治
4.1 老頂來壓時的壓垮型冒頂預防
4.1.1 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撐力應能平衡垮落帶直接頂及老巖層的重量。
4.1.2 采煤工作面的初撐力應能保證直接頂與老頂之間不離層。
4.1.3 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縮量應能滿足裂隙帶老頂下沉的要求。
4.2 破碎頂板大面積漏垮型冒頂預防
4.2.1 先用合適的支柱,使工作面支護系統(tǒng)有足夠的支撐力和可縮量。
4.2.2 嚴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倒支架,防止出現(xiàn)局部冒頂。
4.3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頂事故預防
4.3.1 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zhì)資料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技術措施。
4.3.2 工作面一茬推采結(jié)束后及時采用超前掛鉸接梁和π梁進行支護,切頂排必須使用好叢柱嗆柱,防止局部冒頂。
4.3.3 巷道超過超前支護必須接頂支護牢固,嚴格按照支架規(guī)定采高進行推采,防止倒架造成冒頂。
4.4 掘進工作面冒頂?shù)姆乐?/p>
4.4.1 開口管理:施工前,首先按由外向里的順序,對開門口處前后各10m范圍內(nèi)的巷道進行安全支護,必須按《錨網(wǎng)梁支護巷道平面交岔點支護設計要求》進行安全有效支護,經(jīng)安全確認后,方可開口掘進。
4.4.2 巷道支護
(1)掘進巷道嚴禁空頂作業(yè),必須有臨時支護措施,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巷道頂板實行分段負責制。
(2)臨時支護采用2-3根輕型液壓單體帶帽點柱支護。
(3)靠近掘進工作面10米內(nèi)的支護,在爆破前必須檢查、加固。
(4)掘進期間隨時進行敲幫問頂,特別是在打眼裝藥,按注錨桿過程中應清除危巖,排除隱患,工作面炮前炮后或綜掘切割后,必須按規(guī)定鋪設符合規(guī)格的迎頭網(wǎng),防止危巖,確保作業(yè)人員安全施工。
(5)錨桿必須用機械或力矩板手擰緊,確保錨桿的托盤緊貼巷壁。
(6)每班安裝的錨桿要在交接班時,驗收員用測力計進行驗收;當班測定合格的錨桿,必須由驗收員記錄于原始記錄本中,記好備查;凡是錨固力達不到85KN,扭距達不到150N.m的錨桿應當班處理補打或重新安裝。
(7)安裝的托盤要與圍巖、煤幫接觸緊密,嚴禁在托盤后充填木片、渣子等雜物,托盤、螺母要上緊上牢,錨桿外露長度20~40mm。
4.5 掘進巷道過斷層等構造變化帶時的安全措施
4.5.1 加強巷道掘進地段的地質(zhì)調(diào)查工作,特殊地段,應當有相應的針對性措施,否則不能開工。
4.5.2 巷道在破碎帶中掘進,應做到一次成巷,盡可能縮短圍巖暴露時間。
4.5.3 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交接班和安全檢查制度。
4.5.4 掘進工作面臨近斷層或穿斷層帶時,巷道支護應盡量采用復式支護,棚距要縮小。
4.5.5 減少放炮裝藥量,降低因放炮對斷層附近破碎頂板的震動。
5 結(jié)束語
煤礦井巷工程施工頂板冒頂事故災害的預防和處理,是生產(chǎn)施工管理過程一項不可避免的工作,影響到礦井安全、生產(chǎn)、效益等多方面。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