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六中 唐琳
(1)熟記本質
導學案即學習方案,是教師在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的指導之下,在授課前依據(jù)教學目的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等,以課時和課題為單位,在教師的主導下編制的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案。在設計導學案時,不是首先考慮教師要教什么,怎樣教,而是首先要考慮學生應該學什么,怎樣學,可能會碰到哪些困難,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用心設計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極其活動。導學案的設計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而且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會學、會用、會做”,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和豐富學生內在品質等為目標,這樣才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2)緊扣要點
導學案的基本教學方式是問題式導學,即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將所學知識進行問題化設計,是導學案導學的核心和關鍵,是學生學習的控制器和推動器。它不僅起著控制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作用,更起著推動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的作用。
(3)注重落實
導學案的編寫要根據(jù)學科特點、教學內容難易、不同課型要求,同時結合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狀況、心理特點等學生實際設計問題。導學案編寫要盡可能考慮不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課前自學設計不要超過25分鐘時間,難點激發(fā)學生疑問后要留在課堂內解決。
教師在講課的前一天把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預習。通過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要學的內容、教師的授課意圖、教師要提的問題、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聽課的重點等。理論上,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可大大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教學時,教師參照教案,結合教學課件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學案授課,可適當進行調整。本節(jié)導學案我所教兩個班級,基礎與能力較差的班級未能完成檢測,課堂探究、討論與展示不十分熱烈,反響一般;另一班級情況相反,效果顯著,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明顯高漲。
(1)導學案對學生影響
對于導學案的教學模式,遍觀網(wǎng)上,全是表揚聲,所有科目所有課全用導學案。結果是,學生回家后,為了完成各科導學案的預習任務,就得熬到深夜,時間長了,抄襲或放棄,徹底失去學習興趣,失去學習的主動性。有多少領導有多少教師真正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呢?教師跟風、趕潮流而不考慮學生實際情況會對學生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但導學案本身是好,關鍵是如何做到全局統(tǒng)籌、整體安排。
(2)導學案評價標準
實行導學案模式教學的課堂,有一種普遍的評價觀點,即是教師課堂講解、引導時間越少、學生討論展示時間越多越熱烈,則課堂評價越高,反之,則低,甚至指責任課教師未能改變思想,固步自封。因此,有些教師往往打著這樣的幌子,一堂課下來,講解所用時間累計不超過10分鐘,甚或低于5分鐘。顯然,這種評價、這樣的課堂是有失偏頗的,應該是走入了另一種極端。
對于本節(jié)課所用的的教學課件設計與使用,遵循了以下原則:
多媒體課件設計時,主要考慮與本節(jié)教學設計思路、教學模式一致,與編寫的導學案高度契合,與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高度統(tǒng)一。
本節(jié)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時,盡可能地做到簡潔、自然、實用,適時適度。堅決反對濫用、泛用。
總之,在“學——議——展——練”為基礎的“4+X”的教學模式中設計、組織實施本節(jié)課,側重于學生的“學”的主體,教師“導”的主體。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梢哉f,把時間留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主動思考后再作答比被動地接收式學習效果更好,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常常會給教師意想不到的驚喜。當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在慢慢成長,我無比自豪。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