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叢洋
工傷認定中的“醉酒”該如何確定
文/黃叢洋
編者按:
《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了職工在工作中因醉酒導致的傷害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在實踐中對于“醉酒” 如何確定和處理,此案例分析可為參考。
丁某,某市紡織有限公司(下稱A公司)的清花機擋車工。2013年10月30日凌晨1時許,丁某吃完夜宵后回單位上夜班。上班后,丁某按常規(guī)啟動了清花機,因清花機上的擋風板掉進了機器內(nèi),遂停機掏擋風板,右手被尚未停止轉動的清花機絞傷。后送醫(yī)院住院治療,診斷為:右手撕脫性、毀損性完全離斷。
2013年12月5日,丁某向當?shù)厝肆Y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人社局于2013 年12月19日受理了丁某的工傷認定申請,并向其單位寄送了《工傷認定舉證通知書》。A公司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向人社局提交了工傷認定舉證意見書,主張:丁某是因為醉酒、大腦沒有意識、清花機沒有完全停下來的情況下,用右手掏擋風板進而導致右手被絞傷,不同意認定工傷。
當?shù)厝松缇纸?jīng)過調(diào)查核實,沒有取得證據(jù)證明丁某屬于醉酒,于2014年2月17日,認定丁某在此次事故中受傷屬于工傷。
丁某稱:事故當天他確實喝了老酒(白酒),量大概2-3兩,平時不上班時,自己都可以喝到1斤左右,因此根本就沒有達到醉酒的狀態(tài);而且,他確實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履行自己的本職工作時受的傷,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應當認定為工傷。
A公司辯稱∶事故當天,丁某確實和單位的同事及其老鄉(xiāng)喝了白酒,根據(jù)同事反映,丁某大約喝了6兩左右的白酒,喝完白酒返回公司上夜班時,面色潮紅,滿口酒氣并且步態(tài)不穩(wěn)。對此廠里的同事可作證;而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職工因醉酒導致因工受傷或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傷,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人社局調(diào)查后,綜合各方面證據(jù),得出: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該認定為工傷。而依照國務院的工傷不認定情形的相關規(guī)定,醉酒導致傷亡不得認定為工傷。因醉酒導致的傷亡,是指職工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達到醉酒的狀態(tài),在酒精作用期間從事工作受到事故傷害。如果要證明職工醉酒不能被認定為工傷,首先要證明醉酒的存在,其次是要證明該次的事故傷害因醉酒直接引起。但《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因A公司未提交確切證據(jù)證明丁某醉酒導致其事故傷害,應由A公司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因此,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認定丁某的此次事故傷害屬于工傷。
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賠償”原則,只要勞動者因工負傷、致殘、死亡,不管過失出自何人,哪怕勞動者自己存在主要過失,也要由雇主或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障責任。但有例外,國際上的通行做法是:對于因醉酒導致傷亡的,不納入工傷保險的保障范圍。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亦是如此。“醉酒”是大腦間接失意,言語間接失控,行為間接失范,動作間接失態(tài),對自己、用人單位和社會都具有潛在的危害。因此,現(xiàn)行法規(guī)將“醉酒”導致的傷害排除在工傷保險范圍之外。但對于“醉酒”的確認并非易事。在實踐中一是要確認是否有醉酒行為的存在,二是要明確事故傷害是因醉酒所致。
醉酒又稱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由于短時間飲用大量酒精或含酒精飲料后出現(xiàn)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多表現(xiàn)為行為、意識異常,嚴重的會導致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衰竭,進而危及生命。既往認定醉酒,多是根據(jù)《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和檢驗的國家標準》,即規(guī)定駕駛人員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為醉酒駕車。
美國的酒精中毒診斷標準DSM-Ⅲ-R主要內(nèi)容包括:首先,就診者入院前有飲酒史,飲酒的量對多數(shù)人而言足以引起中毒,其次,就診者飲酒后有行為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行為不檢點或攻擊沖動,判斷能力低下等;最后,就診者有包括面部潮紅、言語不清、步態(tài)不穩(wěn)、共濟失調(diào)以及眼球震顫之一的體征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
2014年,相關醫(yī)療機構研究制定了《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該標準通過以下兩點可以診斷為急性酒精中毒:一是要有明確的過量酒精或酒精飲料攝入史,二是呼出氣體或嘔吐物有酒精氣味并有以下之一者:①惡心、嘔吐,興奮、多語或沉默、語無倫次,有攻擊沖動等;②反應遲緩、肢體運動不協(xié)調(diào),步態(tài)不穩(wěn),明顯共濟失調(diào),眼球震顫,復視;③出現(xiàn)昏睡、淺昏迷、深昏迷、神經(jīng)反射減弱、顏面蒼白、皮膚濕冷、體溫降低、大小便失禁等。臨床如果要確診仍要進行血液呼出氣體的酒精濃度檢測,大于或等于50mg/ml為急性酒精中毒,即醉酒。
根據(jù)江蘇省勞動保障廳2005年頒發(fā)的《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規(guī)定,認定醉酒需提供醫(yī)學證明或有證據(jù)證明職工有工作中的嚴重的行為失控表現(xiàn),并導致事故發(fā)生。這里的醫(yī)學證明就是受傷職工去醫(yī)院就診后,醫(yī)生根據(jù)病史、臨床表現(xiàn)和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所作出的臨床診斷。
目前,工傷認定實踐中最可靠的標準是2014年的《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根據(jù)酒精攝入史和患者臨床表現(xiàn),就可以臨床診斷為急性酒精中毒,即所謂的醉酒。對于沒有到醫(yī)院進行抽血或呼氣檢查酒精濃度的受傷職工,可根據(jù)醫(yī)生病歷描述和(或)調(diào)查筆錄中所涉及的事故當天受傷職工行為的描述以及飲酒史和飲酒量,申請相關專家進行鑒定,明確有無醉酒。關于意見中要有證據(jù)證明職工在工作中有嚴重的行為失控表現(xiàn),很難把握“嚴重”這個度,最好是根據(jù)病歷中醫(yī)生對受傷職工就診時的行為描述,必要時可以對當天的就診醫(yī)生進行調(diào)查,形成筆錄,同時以受傷職工同事的調(diào)查筆錄作為佐證,必要時請相關專家進行鑒定。在處理工傷認定申請過程中,因醉酒導致的交通事故而申報工傷的較好掌握,通常公安交警部門為了明確事故責任,都會對事故雙方進行酒精測試,明確有無醉酒駕車的行為。但是在工作中受傷,職工因醉酒死亡的,家屬一般都會拒絕進行尸檢或是抽血化驗,這時要權衡所有證據(jù),明確有無醉酒死亡的可能;對于醉酒受傷及時就診的,要仔細研究患者的病歷資料,必要時對首診醫(yī)生進行調(diào)查;對于因喝酒受傷而沒有及時就診的,可以對受傷職工的同事作相關筆錄,再請相關專家進行鑒定。當然,目前關于“醉酒”,還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鑒定,建議在司法鑒定過程中設定“醉酒”的鑒定,以此來方便公安部門對“醉駕”的更好把握,以及工傷認定部門對“醉酒”相關案例的順利調(diào)查。
本案中丁某在申報工傷時,右手撕脫性毀損性完全離斷,受傷比較嚴重,醫(yī)生在病歷中對丁某酒后的相關“行為失態(tài)”的描述較少。而且,丁某是事后第二天中午才到醫(yī)院進行抽血檢測酒精濃度的,測得的酒精濃度已接近正常。在A公司不能提供丁某受傷時屬于醉酒的確切證明的情況下,當?shù)厝肆Y源和社會保障局對丁某的事故傷害作出了認定工傷的決定。
(作者單位:江陰市人社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蕭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