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友
2014年12月8日,備受關注的“復旦投毒案”二審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庭。上午10時,庭審正式開始,被告人林森浩身穿黑色馬甲出庭,他低著頭,沒有看父親一眼,匆匆而過。旁聽席上,林森浩父親林尊耀忍不住潸然淚下,他摘下眼鏡,默默拭淚。而受害者黃洋的父親黃國強穿著羽絨服,戴著一頂黑色鴨舌帽,坐在法庭的另一邊。他紅了眼眶,默默流著淚水,妻子依偎著他,淚流不止。
法庭首先宣讀一審判決書。隨后,林森浩口述了上訴理由。他表示,首先,他沒有故意殺人的動機;其次,他要對案件的相關事實做一些澄清。自己并沒有殺人的動機,在飲水機投放二甲基亞硝胺試劑的動機,是2013年3月30日晚上,聽說黃洋在聊天中想到了一個整人的方法——等人睡著的時候,把腳泡在熱水里,會尿褲子。聽到這個后,因平時和黃洋時常也會開玩笑,會走到對方身后“嚇?!睂Ψ?,所以有了整人的念頭,但只是“一閃而過”。
他對投毒后的飲水機中的液體進行了一定的稀釋:“做完這個事以后,我把飲水機的凹槽揭開,看到里面的水比較黃,就用自己的刷牙杯先后舀出兩到三次……每次舀出后,我從盥洗室接水倒入飲水機,大概兩次。”
林森浩在上訴狀中也表示,判決書上認定“林森浩因瑣事對黃洋不滿,逐漸對黃懷恨在心,決意采取投毒的方法加害黃洋”的事實錯誤。實質上,他只是出于“愚人節(jié)”捉弄黃洋的動機而實施投毒,沒有殺害黃洋的故意。其次,被害人飲入的二甲基亞硝胺的劑量多少、能否直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實不清,不能排除合理懷疑。因此,上訴人沒有殺害被害人黃洋的故意,被害人黃洋所飲入的二甲基亞硝胺的劑量能否直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實不清,認定上訴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事實認定錯誤。
在此前的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黃洋、林森浩,這兩個復旦大學醫(yī)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性格迥異,曾經(jīng)住在同一個宿舍,卻在2013年3月的最后一天,因為一杯水,改變了各自的人生……
庭審激辯:有無殺人動機成焦點
在一審庭審時,檢察機關指控:林森浩因瑣事與黃洋不和,竟逐漸對黃洋懷恨在心。2012年年底,林森浩因個人原因不再繼續(xù)報考博士研究生,黃洋則繼續(xù)報考了博士研究生。2013年3月中旬,復旦大學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成績揭曉,黃洋名列前茅。2013年3月底,林森浩決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殺害黃洋。
對自己投毒的經(jīng)過,林森浩并沒有異議。庭審中,他以冷靜的語言陳述著事情的起因:“當時愚人節(jié)要到了,黃洋說他要整人,還拍著我同學肩膀,我當時想,那我就整你一下,第二天正好去我做過實驗的地方,再加上以前聽到另一位同學說過,以前其他地方有人拿毒藥搞同學的事情,所以陰差陽錯地就做了這個事情?!?/p>
當公訴人問:“你在飲水機內投入二甲基亞硝胺,你是想達到什么目的?”林森浩回答:“就是想讓黃洋難受,但是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
對于檢察機關指控的“因瑣事與黃洋不和,對黃懷恨在心”這種說法,林森浩卻認為并非如此。他是這樣描述自己與黃洋的關系:“從2011年8月起成為室友后,兩人關系一般,不是特別鐵,有時互相之間看不慣,比如說,他覺得我沒生活情調,我覺得他有點自以為是,但平時聊天也會講到人生、理想。”
在二審庭審中,林森浩也堅稱自己沒有故意殺人的動機。林森浩稱,2013年3月30日晚,他聽黃洋說要在愚人節(jié)整人,“這個想法就一閃而過”。林森浩交代,自己這么做,就是好奇黃洋遇到這種事怎么辦。林森浩稱,自己和黃洋沒吵過架、打過架,也不妒忌黃洋。所以,不存在一審判決中說的對黃洋不滿,決定投毒。
被告律師認為,林森浩使用的根本不是N-二甲基亞硝胺,或者即便是,它的濃度也被稀釋了。事后被告人上網(wǎng)查閱N-二甲基亞硝胺,說明他對這個毒物不熟悉。林森浩用來投毒的N-二甲基亞硝胺在2011年3-5月間用來做過大鼠實驗。從當時形成的論文來看,在這個實驗中,林森浩和同伴向一公斤的大鼠注射了50毫克N-二甲基亞硝胺,結果大鼠死亡率14.7%。國家化學品中心出具的N-二甲基亞硝胺的毒性標準是,向每一公斤大鼠注射37毫克N-二甲基亞硝胺后,大鼠死亡率為50%。
被告律師表示,林森浩論文主要是圍繞醫(yī)學影像成像檢測,重點不是N-二甲基亞硝胺的毒性,不能證明林森浩對N-二甲基亞硝胺很熟悉。林森浩聞到N-二甲基亞硝胺的刺激性氣味但是沒有戴口罩,而國家安監(jiān)有關條例,操作也要戴口罩,因為吸入也會致死。加上林森浩事后上網(wǎng)查閱N-二甲基亞硝胺,可見他對這個毒物不熟悉。
對此,公訴人表示,林森浩投毒的行為客觀表現(xiàn)了其對黃洋的不滿和懷恨在心;上海市的所有毒物鑒定都不出具質譜圖,質譜圖不是認定二甲基亞硝胺的必要內容,因此有理由不提供;至于定量檢測的問題,公訴人指出,投入二甲基亞硝胺的水樣已經(jīng)不在,客觀沒有條件進行定量檢測。在此前的庭審中,林森浩表示自己在投毒后曾替換過飲水機內的水,因此劇毒物的成分被稀釋了很多。
黃家代理人則表示,林森浩的數(shù)篇論文及畢業(yè)論文中很明顯說明,林森浩對于二甲基亞硝胺劇毒且會致人死亡的情況是清楚的。
致命毒物:二甲基亞硝胺
導致黃洋死亡的化學試劑——二甲基亞硝胺,是林森浩的同學呂博士所購買,她用二甲基亞硝胺進行試驗,目的是從事救死扶傷的醫(yī)學研究。但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種劇毒的化學試劑卻被用以“整人”,最終奪走了一條年輕的生命。
自2011年開始,林森浩在導師的指導下做大鼠肝硬化模型方面的實驗,基本方法是用二甲基亞硝胺造成大鼠肝臟逐漸硬化,研究者在不同時間段進行影像觀察。
在林森浩與呂博士第一次用二甲基亞硝胺做動物試驗時,由于計算錯誤,導致配比濃度過高,注入第一只大鼠后,大鼠便迅速死亡。而林森浩在場目睹了這一切。
經(jīng)過多次試驗,林森浩掌握了肝毒性物質、劇毒化學品二甲基亞硝胺的相關知識。實驗結束后,林森浩執(zhí)筆撰寫并發(fā)表了多篇相關論文,他碩士畢業(yè)論文第一部分也是以這個實驗為依據(jù)而寫成的。
林森浩自己確認,在案發(fā)前的3月31日下午,他從試驗室取出裝有劇毒化學品“二甲基亞硝胺”的試劑瓶和注射器時,試劑瓶中的“二甲基亞硝胺”為30毫升左右。但他卻將如此大計量的試劑全部注入了飲水機中。
據(jù)此,檢察機關認為,林森浩是具體做實驗的人,對于多大的劑量會對肝臟造成多大的損傷肯定是清楚的。劑量大了,動物會立即死亡。劑量小了,對動物肝臟沒有損傷效果。所以是否能熟練控制劑量的使用對這個實驗的成敗很重要。林森浩的試驗是成功的,并撰寫了多篇相關論文,這可以證實他對控制二甲基亞硝胺劑量是熟悉的。但他故意將遠遠超過致死量十多倍的二甲基亞硝胺全部注入飲水機中,讓黃洋飲用,林森浩主觀上決意要殺死黃洋,黃洋的死亡是林森浩投毒所希望實現(xiàn)的必然結果。
法院在一審判決書中也認為,林森浩是醫(yī)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又曾參與用二甲基亞硝胺進行有關的動物實驗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亞硝胺系劇毒物品,仍故意將明顯超過致死量的該毒物投入飲水機中,致使黃洋飲用后中毒,林森浩主觀上具有希望被害人黃洋死亡結果發(fā)生的故意,是故意殺人。
在二審中,上海市人身傷害司法鑒定委員會專家作為鑒定人,表示黃洋死亡原因鑒定為:符合二甲亞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壞死引起急性肝衰竭繼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
而林森浩辯護人邀請的法醫(yī)胡志強在庭上提出,黃洋死亡原因是爆發(fā)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致急性肝壞死,多器官衰竭死亡。其次,根據(jù)目前檢測報告,認定黃洋中毒致死缺乏依據(jù),而通過病理檢測,確定死亡性質是中毒并且是特定二甲基亞硝胺中毒,是“不客觀不科學的”。
而檢方從法醫(yī)胡志強的專業(yè)資質、出具的相關檢驗報告引用的相關學術論文、動物實驗和人體之間是否有差別等,提出了質疑。檢方認為,胡志強的結論主要依據(jù)的是文書、報告等,沒有參與尸體解剖?!澳懿荒苷J為你對原來的尸檢過程獲取的證據(jù)是認可的,只是不認可它的結論?”“如果你連尸檢獲取的證據(jù)也不認可,根據(jù)它出具結論不覺得是矛盾的嗎?”
而法官也當庭表明,胡志強所說的內容,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鑒定意見,應該作為對鑒定意見的質證意見,不能單獨作為定案依據(jù)。
投毒之后 他沒有挽救和彌補
投毒的當天18時25分,林森浩以“二甲基亞硝胺”“味道”為關鍵詞上網(wǎng)百度,查詢二甲基亞硝胺的基本特性。該網(wǎng)頁內容顯示:二甲基亞硝胺系高毒類化學物,吸入、攝入或經(jīng)皮膚吸收可能致死。2013年4月1日18時起至4月7日18時止,他又頻繁上網(wǎng)查詢關于二甲基亞硝胺中毒后如何確診、如何鑒定、能否檢測出該物質的信息等等內容。
4月2日黃洋出現(xiàn)各種不舒服癥狀后,約林森浩為他做B超檢查。林森浩做完B超后告訴黃洋“胃應該是沒有什么問題,又補充了一句,肝臟也沒有問題”隨即,林森浩意識到自己說多了,就將話題扯開了。
黃洋住院期間,林森浩作為室友,曾數(shù)次前往醫(yī)院探望,面對黃洋日益惡化的病情,他沒有透露黃洋致病的原因,也沒有采取任何的挽救和彌補措施。
4月11日,林森浩在兩次接受公安人員詢問時均未供述投毒事實,直到次日凌晨經(jīng)公安機關依法予以刑事傳喚到案后,才如實供述了上述投毒事實。
在一審庭審中,面對公訴人的詢問:“為什么在知道他病情惡化的情況下,不說出他病發(fā)的真實原因?為什么不盡力挽救彌補自己行為造成的危害后果?”林森浩回答:“我認為可能幾方面原因,第一我知道他喝下去很少量,另外我實驗中大部分老鼠是不死的,我一直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病程,他熬過去就好了。”但在致命的劑量下,黃洋年輕的生命并沒有“熬過去”。
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林森浩在公安機關立案并予以刑事傳喚后,雖然逐步供述了投毒殺人的犯罪事實,但依法不構成自首,且其犯罪手段殘忍、犯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極大,依法不應對林森浩予以從輕處罰。
林森浩的辯護人認為,林森浩在接受公安人員詢問時,詳細敘述了取得二甲基亞硝胺的經(jīng)過,將二甲基亞硝胺注入飲水機的時間和地點及被害人喝下桶裝水的情況。林森浩如實的交代了犯罪事實,不僅有助于公安機關收集定罪證據(jù),對于定案證據(jù)的收集也有重要作用。林森浩的供述構成坦白,依法應當從輕處罰。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林森浩因瑣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殺人,手段殘忍,后果嚴重,社會危害極大,罪行極其嚴重。林森浩到案后雖能如實供述罪行,尚不足以從輕處罰。辯護人建議對林森浩從輕處罰的意見,不予采納。據(jù)此,法院判決: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而在二審庭審時,林森浩透露,他是在4月21日才得知黃洋去世的。他自稱,一直認為黃洋會沒事。
4月2日下午,黃洋告訴林森浩自己肚子不舒服,并讓林森浩幫他做了B超?!爱敃r我看不出有什么異樣。”林森浩說,當晚11點他接到同學電話稱黃洋住院了,“當時我還覺得他有點大驚小怪了!”而在3日下午,黃洋被轉入了重癥監(jiān)護室。
對于為什么沒有挽救和彌補。林森浩說,有些人是能夠勇敢站出來的,而他就是那個只會選擇逃避的人。林森浩吐露,自己是一個很空的人,欠缺一點人文方面的閱讀,屬于那種沒有什么價值觀的人。
檢方認為,作為醫(yī)學院的研究生林森浩應該明白病人被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的意義,為什么還是不愿意說出實情?“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問我自己。”林森浩說,他知道黃洋有生命危險,很希望醫(yī)院能夠查清原因,但由于害怕被發(fā)現(xiàn),就想盡量撇清關系。
檢方追問,為什么不以匿名的方式把實情說出來。林森浩稱自己連告訴父母的勇氣都沒有。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自首你會怎樣?”檢方問?!凹僭O我自首了,我這二十幾年的書都白念了,一切都沒了?!绷稚普f。
在二審最后陳述中,辯護律師斯偉江認為,林森浩應是故意傷害致死罪,量刑應在10至15年之間。辯護律師唐志堅則認為可以以過失傷人使人致死罪量刑。
公訴方認為,該案事實清楚,定罪準確,希望法庭能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
同樣的悲劇,不同的哀傷
復旦投毒案的最終審判結果,還要等待二審判決之后才能分曉。但究竟什么原因,仍然是一個謎?;蛟S,林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性格中的某些缺陷,而導致的“一念之差”。他的性格讓人難以捉摸。在一審庭審中,他由始至終都表現(xiàn)得十分冷靜,給人留下“淡漠”的印象。人們從他的表情和語氣中看不出悔意。對于這些指責,辯護律師斯偉江表示,林森浩并不是沒有道歉,他不是冷血殺手。他只是不善于表達,沒有激烈的肌肉行動上的表現(xiàn)。很明顯,4月18日的時候(此前當庭播放了當天的審訊視頻)他長時間哭泣過,那時候他還不知道黃洋已死。等到黃洋死后,他整個人已經(jīng)空白了。還要如何表現(xiàn)悔意呢?他只是不會跪在地上哭泣而已,他更像他的父親。
在12月8日上午的二審庭審中,林森浩也多次用雙手捂臉,且不時發(fā)出抽泣聲。在被問到想對黃洋的父親說些什么時,他情緒有些失控。問了他幾次,他卻不知如何表達。情緒很激動,哭了一兩分鐘?!埃ㄎ遥┫螯S洋的父母親人道歉。不要因為我的事情,雙方父母成為對立面。如果僥幸我還有機會,我會竭盡全力補償;如果我走了,希望你們走出陰影,好好活下去?!绷稚圃诙徸詈箨愂鲭A段如是說。
黃國強和林尊耀分坐在同一法庭旁聽席左右兩邊,一樣地紅著眼眶,一樣地心情忐忑。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為了同一件悲劇,再次踏上傷心地——上海。對于林森浩,黃國強多次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懲兇追責,殺人償命;而林森浩父親則多次表示“我到死都不相信兒子會故意殺人”。
坐在二審法庭旁聽席上的林尊耀,相比一審時,瘦了一大圈。原本消瘦的臉頰顯得更為棱角分明,臉上也布滿了皺紋,一頭黑發(fā)也變花白。與前幾次一樣,林尊耀依舊穿著他那件黑色的夾克。而林母也患有心臟病,林家人也不敢和她提及案情。而失去獨子的黃洋父母,雙雙下崗,“我們的后半生也將在喪子的痛苦中度過,以后的日子,也只能慢慢熬了” 。
一場悲劇,斷送了兩個年輕人的未來,也毀了兩個家庭。而同一件悲劇中的兩個家庭之間的裂痕,遠未隨著案子的審判結束而塵埃落定。他們都在哭泣,卻有著不同的哀傷。
“善惡的分界,不是對立面,而是每個人那最后純潔的防線?!薄S洋最后的微博。
沉思,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