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后強 鄧子強
設立“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文/李后強 鄧子強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倡議,標志著中國第一次從被動的全球化參與者成為了主動的國家間合作模式的創(chuàng)造者?!耙粠б宦贰苯ㄔO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對外開放合作戰(zhàn)略,涉及亞洲、歐洲、非洲多個國家及附近海洋,它“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關鍵是實現(xiàn)“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其中,民心相通是基礎,是根本,是核心。實現(xiàn)民心相通,只有廣泛交流、增加認同、形成共識,設立“一帶一路”全球論壇也許是有效途徑。論壇是以研究和探討某一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區(qū)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的一種組織或機構,主要作用是運用頭腦風暴,集中智慧,討論重大問題,或消除分歧形成共識,一起推動世界發(fā)展。世界上著名的論壇有美國財富全球論壇、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中國的博鰲亞洲論壇、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等。雖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參加了泛亞合作論壇、APEC等跨區(qū)域國際會議組織,但就理念、原則、內容和目標而言,還不能囊括“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與外延,也不能全面準確表達“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思想、發(fā)展理念和目標定位。為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我們建議設立“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其意義和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
現(xiàn)實性,珠峰特殊的區(qū)位所決定。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界,其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南坡在尼泊爾境內。從地理上講,“一帶一路”就是環(huán)繞珠穆朗瑪峰的國家之間的合作、包容、開放路線。這樣的路線走向,展現(xiàn)了“一帶一路”建設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和特色,體現(xiàn)了中國開展國際合作的新理念、新思路。設立“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現(xiàn)實的交流、對話、合作的新平臺和新紐帶,消除誤會和分歧,開啟區(qū)域性國際合作對話的新模式。通過“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可以集思廣益,兼顧各方利益,回應各方關切,必將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創(chuàng)新合作方式 、豐富合作內涵、挖掘合作潛力,全面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形成文化、經濟、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唯一性,珠峰獨有的高度所決定。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輻射面廣,被稱為地球第三極。在它周圍20公里范圍內,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形成了群峰簇擁、峰頭洶涌的波瀾壯闊場面。山高人為峰。珠峰的高度代表論壇層級、質量要求的高度,也象征著交流合作水平的高度,給我們預示著一種愿景和目標,勇攀世界高峰,爭做國際第一?!耙粠б宦贰笔侵袊陨砣轿婚_放和對外合作的總體布局,同時也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作為大國對國際社會的擔當和貢獻,顯示了其獨有的高度、特色和魅力。設立“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可以“一帶一路”為核心,促進經濟、人文合作,為各方表達意見、主張和利益關切提供獨有的溝通渠道和對話載體,有利于推動沿線國家在協(xié)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基礎上聚焦聚力、抱團發(fā)展,實現(xiàn)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區(qū)域合作。
包容性,珠峰獨特的風貌所決定。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以珠穆朗瑪峰為標志的喜瑪拉雅山脈在氣候變化、資源分布、地質演化等方面對亞洲、歐洲、非洲乃至全球都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珠峰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影響力,既可呼風喚雨又可包容萬水千山,既可俯瞰世界又可阻擋大氣環(huán)流,坐觀枯榮更替,參悟萬物天機?!耙粠б宦贰必灤﹣啔W非大陸,連接東亞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將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海上絲路的自然延伸,打破了洲際和次區(qū)域之間的藩籬,架設了東方與西方、南方和北方以及不同文明類型國家交流與合作的橋梁。設立“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有助于把亞洲、歐洲、非洲各國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共同探討氣候、資源、環(huán)境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問題,尋求各方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shù),進而推動各方制定共同規(guī)劃,推進合作項目,實現(xiàn)互利共贏。
繼承性,珠峰特別的文化所決定。以古代絲綢之路為軸線的環(huán)珠峰國家,歷史悠久,人文多樣,源遠流長,對人類文明都有特殊而重要的貢獻。例如中國與印度都是文明古國,俗稱“珠峰雙胞胎”“龍象共舞”,都是人口大國,共24億人口,國家之間世代友好、交往頻繁,經濟、文化、宗教、貿易等相互影響,且互補性很強。特別是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廣泛傳播,影響巨大。位于珠峰西北側的岡仁波齊山,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具有巨大的信仰號召力?!耙粠б宦贰崩^承和超越了古代絲綢之路,它不僅是商貿、投資的合作之路,也是人文、科技的交流之路。
設立“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將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潮流,充分挖掘包括中國在內沿線各國的內生潛力,釋放經濟、社會、文化活力,促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其他區(qū)域性合作機制或倡議和諧共生、與沿線國家開放合作的宏大愿景和行動規(guī)劃和諧共融,為實現(xiàn)區(qū)域的合作安全與整體振興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
“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延伸和深化,是立足亞歐非,面向全世界,建立平等、開放、兼容的國際合作對話新平臺。具體做法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一是由中國相關組織機構發(fā)出倡議,建議由中國、俄羅斯、印度三國輪流主辦,每年一次,首屆在中國舉辦,可以由亞投行或中國社會科學院承辦,邀請亞洲、歐洲、非洲和澳洲有關國家和聯(lián)合國相關組織參加。二是論壇在中國的地址可以設在北京或成都,在印度可以設在新德里或加爾各答,在俄羅斯的地址可以設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主題確定為“合作與發(fā)展”,分設經濟、環(huán)境、文化、社會等分論壇,每次的具體內容可以不同,每次都要形成共識、文集、倡議、項目書等成果。三是出版《環(huán)珠峰論壇會刊》,發(fā)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項目推介和重要活動消息等。四是具體的組織工作可以仿照博鰲論壇,復制、借鑒其相應的組織、運作和管理模式。該論壇可由亞投行或中國社會科學院領頭籌建,逐步引入民間化運作機制,并制作論壇標志log、創(chuàng)作會歌等,最終將其打造成一個非官方、非盈利、開放性的國際會議組織,形成自已的品牌和特色。
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平臺,“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將在推動沿線國家的戰(zhàn)略和政策對接、項目和企業(yè)對接、組織與機制對接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助推器作用,主要凸顯“五大效應”:
整合效應?!耙粠б宦贰笔顷P于經濟和人文合作的倡議,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事業(yè)。通過“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把“一帶一路”國家和亞投行成員集中聯(lián)系起來,把精神與物質資源整合起來,有利于心靈溝通,及時化解在合作中出現(xiàn)的誤解、分歧和矛盾,增強團結意識和“家”的概念,摒棄零和游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有利于加強資源整合和產能合作,優(yōu)化資金使用,推動成員國之間、成員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之間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
拓展效應?!耙粠б宦贰币詠啔W非大陸及其附近海洋為地理立足點,但是合作伙伴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和亞歐非大陸。“環(huán)珠峰”全球論壇將在此基礎上,突破國內國際其他一些論壇的局限性,立足亞洲,用全球思維、發(fā)展眼光來思考、探討“一帶一路”合作與發(fā)展問題。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和需要,不斷吸納新成員、擴大新話題,延伸和豐富“一帶一路”的內涵和外延,在廣度、深度、高度上進行三維拓展。
深化效應?!耙粠б宦贰逼鹾狭酥袊脱鼐€國家的發(fā)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但存在道德風險、安全風險、法律風險等。特別是沿線國家法系的不同,有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和伊斯蘭法系,需要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碍h(huán)珠峰”全球論壇將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指導下開展對話交流,有助于打通制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合作的瓶頸和壁壘,增進沿線國家的相互信任和友誼。特別是增進中國與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的友誼,積極爭取這些國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提升“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風標效應?!耙粠б宦贰笔且粋€開放的概念,是一種新型的國際合作模式,強調所有參與“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無論大小、強弱和貢獻多少,政治和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碍h(huán)珠峰”全球論壇是智慧的盛宴,旨在繼承和弘揚絲路精神,奉獻國際公共產品,為“一帶一路”架設國家間非正式磋商的橋梁,發(fā)揮文化的作用和文明的力量,研討發(fā)展中面臨的實際矛盾,議論熱點、難點、盲點、亮點和敏感問題,縱觀國際風云,預判未來走勢,共商發(fā)展大計,發(fā)出預警信號,彰顯風向標作用,有效回避外來風險、地緣風險,找到合作切入點、著力點和利益交匯點,變競爭對手為合作伙伴,實現(xiàn)攜手發(fā)展。
儲備效應?!耙粠б宦贰笔菄H金融危機后全球增長模式的實踐探索和機制創(chuàng)新,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碍h(huán)珠峰”全球論壇將通過論壇年會、專題研討會、座談會、主題報告等方式,探討“一帶一路”建設在貿易、投資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尋找合作機遇,推進理念、理論、方式、路徑創(chuàng)新,為下一步發(fā)展儲備項目、思想、方法和智慧,形成同軸、同心、同環(huán)、同道、同調的合力發(fā)展格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行穩(wěn)致遠、書寫傳奇。
李后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鄧子強(四川省網絡作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責任編輯/:盧勇軍 設計/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