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包容
文/本刊編輯部
秋風起,秋意涼。當寒涼如水彌漫,街頭落葉紛紛,季節(jié)從夏的繁盛走到了秋的蕭索,就像一場盛宴曲終人散,人們裹緊衣服,急匆匆地想要尋覓一處溫暖的所在,給身體,也給心靈……
“書店,應(yīng)該是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地標?!狈剿鶗陝?chuàng)始人毛繼鴻如是說。來自岷江的水孕育了成都這座現(xiàn)化大都市的繁華富庶,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美麗的錦江兩岸已不再只聞溫軟的川音,而是南腔北調(diào),各地風俗俚語雜陳,人們從異鄉(xiāng)、從小鎮(zhèn)、從農(nóng)村來到這里,在城市的天空施展抱負、一展宏圖,城市為他們遮風擋雨,也為他們消解鄉(xiāng)情離愁。
千年古剎大慈寺,雖身處繁華中,卻屹立紅塵外,山門之內(nèi)茶香氤蘊,入得其中,能讓你洗滌心靈煩惱、擺脫俗物的糾纏。千年的滄桑歲月里,這座位于都市繁華之處的寺廟,接受過帝王的封贈,見證過文人墨客的狂放不羈,聆聽過平民百姓世事維艱的嘆息,它只是默默地注視著眾生,晨鐘暮鼓中布一縷禪音,化解世人心里的愁煩。
夏有荷花競艷,冬有臘梅吐芳的三圣花鄉(xiāng),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流水淙淙,是成都市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桃花源,而在三圣鄉(xiāng)最自然的原生態(tài)里,卻有著最成都的藝術(shù)氣質(zhì),在桃源深處,藝術(shù)家們的工作室掩映在青蔥翠林之中,為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平添了幾分藝術(shù)氣息。藝術(shù)家們選擇在這里創(chuàng)作,都市人選擇在這里休閑娛樂,保持著最自然最本真的藝術(shù)態(tài)度抑或生活態(tài)度。
鏜鈀街的崇德里,就像一段關(guān)于城市的歷史記憶,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仍然鮮活而清晰。在這里,一根柱子、一道房梁、一抹斜陽、一株小草,都仿佛拿著老成都的范兒,溫雅、悠然,于平淡中透著精美、于精美中透著雅致。在這里“談茶、吃過、駐下”,你會感覺到時光原來不曾流逝,那些歲月沉淀的美好一直溫暖著你的心。
日益喧囂的都市,真正安放靈魂的不是高聳入云的樓宇大廈,不是徹夜不息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而是不著痕跡的溫暖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