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路永令[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 210097]
夢是一種主體經(jīng)驗,是人在睡眠時產(chǎn)生想象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通常是非自愿的;同時,夢也是一種意象語言。英漢語中對夢的解釋是不同的,漢語中注重與事物的聯(lián)系,而英語中則強調與意識的關系?!肚f子》中說:“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啊鼻矣写笥X,而后知此其大夢也?!眾W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夢不是毫無意義的,不是荒謬的,它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xiàn)象,是一種愿望的達成?!啊眽舻膬热莺捅粔阂值臒o意識幻想有著某種聯(lián)系?!?/p>
從英漢字典對“夢”與“dream”的解釋上也能看出中西方對夢的文化內涵有著不同的見解。在古漢語字典中,夢指睡眠中的幻象?!墩f文解字》中對夢的解釋為“不明也。夢之本義為不明”。新華字典中解釋“:‘夢’為會意字。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為夜間在床上睡覺,眼前模糊看不清,即做夢?!皦簟庇伞败佟?mò,眼看不清)“、宀”(人的變形)“、夕”(晚間)三字會意。本義:睡眠中的幻象,比喻幻想,如:夢鄉(xiāng)、夢影(猶幻影)、夢想?!癲ream”在英語牛津字典的解釋:“A series of thoughts,images,and sensations occurring in a person’s mind during sleep”和“A cherished aspiration,ambition,or ideal”及“Joy,pleasure,gladness,mirth,rejoicing,jubilation;an instance of this”。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漢語中對夢的闡述強調其虛妄與不現(xiàn)實,而英語中對夢的闡述強調其本身的美好。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中西方對夢的解讀也是不同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夢的文化內涵大多為“虛幻縹緲、不切實際”等。如:唐朝沈既濟在《枕中記》中記載,盧生在夢中享盡富貴榮華,等到醒來,主人蒸的黃粱還沒有成熟,稱為“黃粱夢”,比喻虛幻不實的事和欲望的破滅猶如一夢。唐朝李公佐所著《南柯太守傳》中有“南柯一夢”的故事,比喻一場空喜歡。也有許多與夢有關的成語,也表示不切實際的東西,如“:白日夢“”一場春夢“”浮生若夢”。西方文學作品中比較典型的是《仲夏夜之夢》,通過講述青年男女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展現(xiàn)了夢的甜蜜與美好。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這里的夢,是人類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夢。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夢的意象大多美好甜蜜,有積極的文化內涵。
美國夢(American Dream),廣義上指美國的平等、自由、民主。狹義上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jīng)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勇氣、創(chuàng)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代表了人們在經(jīng)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yè)家的精神。美國夢是美國歷史上所有事物的結晶,有著獨特的象征和代表意義。因此,美國夢也可以看成是美國神話的代名詞?!懊绹鴫簟边@一隱喻作為美國神話描述的概念,本質上就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因此,“借助隱喻思維的形式,從英語語言的發(fā)展及其特征中,我們能夠拾獲其語言中所保存著的美國神話中的那些活生生的、具體的、差異的東西”。雖然從表象來看,美國夢強調了個體的奮斗、平等、機會,但它實際上還是脫離不了資本主義的框架。資本家與工人階級的矛盾依然存在,只要在這個條件下談美國夢,就是在間接地表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因為“對這種外部關系或這些條件的進一步考察表明,屬于一個階級等等的各個人作為全體來說如果不消滅這些關系或條件,就不能克服它們。個別人偶爾能戰(zhàn)勝它們;受它們控制的大量人卻不能,因為它們的存在本身就表明,各個人從屬于而且必然從屬于它們”。
習近平同志于2012年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發(fā)表講話時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薄皬团d”這個詞,是有著特殊含義的,尤其是對我們國家來說。我們經(jīng)歷過漢唐盛世,又經(jīng)歷了百年國恥,現(xiàn)在是要重新走向輝煌,重振我中華雄風的時候了。我們現(xiàn)在所講的中國夢,是對應美國夢提出的,卻與美國夢有明顯區(qū)別。我們是強調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夢想,是先國家后個人,由集體到個體。實際上這是一種源于農(nóng)耕文明的家國關系,價值判斷是“沒有國便無所謂家”?!爸袊鴫簟钡奶岢觯环粗袊鴤鹘y(tǒng)意義上對夢的理解,把夢作為一種美好的祈愿與追求,這和大多數(shù)文學作品里虛妄縹緲的夢是不同的,是一種民族復興、積極向上的美好愿望。
“美國夢”和“中國夢”雖然內容、意義不同,但單獨來看,“夢”的文化內涵相似?!懊绹鴫簟碧岢龊?,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夢也成了美國人民的精神動力,“中國夢”在此基礎上提出,模仿了“美國夢”的構詞方法,一反中國文化中夢的消極內涵,把“夢”闡述為“美好的、需要積極爭取的事物”。“美國夢”和“中國夢”都強調夢想中蘊含著核心價值,并且是這種核心價值支持下的觀念外化,都是以國民為宗旨的,在不同的道路上實現(xiàn)著相同的目標和理想。這是“美國夢”“中國夢”在“夢”的文化內涵上的相通之處。
“美國夢”與“中國夢”產(chǎn)生的時代不同、背景不同、階級不同,有各自的個性。馬丁·路德·金就把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視為美國夢的生命力所在。他說:“我們可以爭取到自由,因為在我們發(fā)出的要求呼聲中,有著我們國家神圣的遺產(chǎn)和上帝的永恒意志?!敝袊鴫魟t更直接反映中國的價值觀,包括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同時特別強調包括愛國主義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美國夢”與“中國夢”在“夢”的文化內涵上的各異之處。
中西方“夢”的文化內涵不同,中國的夢多為虛幻的意象,文字作品中和夢相關的多呈現(xiàn)出一種凄惶悲傷的感情,英語中的夢(dream)則強調對美好事物的積極追求?!懊绹鴫簟边@一詞匯的興起,帶動了“中國夢”的產(chǎn)生?!爸袊鴫簟钡奶岢觯蚱屏酥袊鴤鹘y(tǒng)文化中“夢”的虛妄凄涼意象,給中國夢文化添了生動活潑的一筆。“中國夢”雖然是模仿“美國夢”提出的,但它合理延續(xù)了“追夢”的積極內涵,又摒棄了資本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弊端,是結合中國國情和實際的“美夢”,是對中國夢文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1] 恩斯特·卡西爾.語言與神話[M] .丁曉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88.
[2]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 .丹寧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6.
[3] 何芳.隱喻思維.語言.美國夢[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10(4).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文聘元.弗洛伊德與夢的解析[M] .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6] 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2-11-29.
[7] 許慎.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1963.
[8] 楊德霞.美國夢的特點及其對中國夢的啟示[J] .理論參考,2014(11).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第11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