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穎 王素芳 趙衛(wèi)枝
工作單位:450000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一病區(qū)
?
腦源性心律失常的監(jiān)測與護理分析
胡曉穎 王素芳 趙衛(wèi)枝
工作單位:450000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一病區(qū)
【摘要】目的 探討腦源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特征,并提出相應監(jiān)測和護理措施。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腦部損傷患者60例,對其實施持續(xù)性心電監(jiān)護,對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分析。結果 本次研究中,共計21例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35.00%,其中17例為一般心律失常,4例為嚴重心律失常,14例為腦部疾患發(fā)生后24 h之內出現心律失常表現。結論 應進一步加強對腦部疾病患者基礎心率、早期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從而及早發(fā)現異常情況并實施有效干預,防止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
【關鍵詞】腦源性心律失常;監(jiān)測;護理
腦源性心律失常指的是由腦部疾患引發(fā)的繼發(fā)性心律失常,易造成腦部疾患惡化,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近年來收治的60例腦部疾患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心律失常同腦部疾患之間的關系,為該類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可靠的依據。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期間收治的腦部損傷患者60例,所有患者發(fā)病時間均≤7 d,經檢查確診為腦部損傷,且排除心臟病史者、心律失常藥物使用者,包括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分布為17~79歲,平均年齡為(50.2±16.6)歲,其中包括24例腦外傷,22例腦出血,12例腦梗死。
1.2監(jiān)測方法
入院后對所有患者進行12導聯心電圖常規(guī)檢查,之后實施床邊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如有異常則實施床邊12導聯心電圖復查,對24 h內患者的平均心率和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其中將Lown氏分級在3級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元性室性早搏、竇性停搏、非陣發(fā)性心動過速、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等稱為嚴重心律失常,其他稱為一般心律失常。
2.1基礎心律變化情況
本次研究中,60例腦部損傷患者共計發(fā)生57例竇性心律,其24 h心率平均為89±19次/min,其中4例患者心率在60次/min以下,11例心率在100次/min以上,2例出現持續(xù)性心房顫動。
2.2腦源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
本次研究中,共計21例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35.00%,其中17例為一般心律失常,4例為嚴重心律失常;1例為腦部疾患發(fā)生7 d后出現心律失常表現,6例為發(fā)病后1~7 d內發(fā)生心律失常,14例為腦部疾患發(fā)生后24 h之內出現心律失常表現;其中2例嚴重腦源性心律失常發(fā)生于腦部疾患發(fā)生后24 h內。
3.1腦源性心律失常發(fā)病機制
臨床研究指出,部分腦部疾病患者在發(fā)生急性腦損傷時機體存在過度應激表現,由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過度興奮,導致大量兒茶酚胺釋放,直接作用于心臟引起自律性改變,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表現,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又對心輸出量造成影響,導致腦部血灌注量不足,從而引發(fā)腦部疾病進一步惡化[2]。本次研究顯示,腦損傷后可引發(fā)心律失常,其發(fā)生率高達35.00%,同相關報道中的數據基本一致,提示對于腦部疾病患者在護理時應充分認識到心同腦之間的關系,采取積極措施進行預防,避免引起原發(fā)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3.2腦源性心律失常觀察及護理
3.2.1重視基礎心率變化研究指出,腦源性心律失常多由基礎心率異常變化發(fā)展而來,本次研究中對60例腦部疾病患者實施12導聯心電圖檢查及監(jiān)護,結果顯示其中95.00%患者均以竇性心律為基礎心律,其中11例心率在100次/min以上,且患者24 h心率高達89±19次/min,提示腦部疾病可能引起竇性心率過快[3]。因此加強對該類患者基礎心率的監(jiān)測分析有助于及早發(fā)現并對心律失常進行干預。
3.2.2加強早期監(jiān)測調查顯示,多數腦源性心律失常均在發(fā)病后7 d內發(fā)生,本次研究中20例患者于腦部疾病發(fā)生后7 d內出現心律失常表現,這主要是由于多數腦部疾病患者均在發(fā)病1周內到達腦水腫高峰期有關。且本次研究中,14例患者為發(fā)病后24 h內發(fā)生腦源性心律失常,其中50.00%嚴重心律失常也發(fā)生于腦部疾病發(fā)生后24 h內,提示對于腦部疾病患者,不僅需要對其肢體活動、瞳孔、意識等原發(fā)疾病病情變化實施早期密切監(jiān)測,同時更應加強早期心電監(jiān)護,以及早發(fā)現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緩等心律失常表現,從而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癥狀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大部分腦源性心律失常均發(fā)生于腦部疾病發(fā)生后24 h內,應進一步加強對患者基礎心率、早期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從而及早發(fā)現異常情況并實施有效干預,防止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
參考文獻
[1]黃超瑩.1例惡性心律失?;颊咝奶粑E停的搶救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5(1):109-110.
[2]江洪,屈靜林,符雅明.102例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診護理[J].中國臨床護理,2011,3(5):426-427.
[3]楊玉春,周曉歡,木胡牙提,等.腦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病類型和危險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9):1151-1152.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Brain-derived Cardiac Arrhythmia Care
HU XiaoyingWANG SufangZHAO WeizhiZhengzhou NO.7 People's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brain-derived cardiac arrhythmias,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monitor and care.Methods Brain injur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3~2014 November 60 cases,to impose continuous ECG monitoring of patients for the occurrence of arrhythmia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In this study,a total of 2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s,the rate was 35.00%,of which 17 cases of general arrhythmia,four cases of severe arrhythmia,14 cases of arrhythmia manifestations within 24 h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brain disorders.Conclusion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base rate,the early signs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ain disease surveillance,early detection of anomalies and thu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Brain-derived cardiac arrhythmias,Monitoring,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171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12-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