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尹在甲策展“敬畏此刻:韓國當代藝術”在杭州三尚當代藝術館開幕,這次展覽是由學古齋畫廊上海和三尚當代藝術館聯(lián)合主辦。展覽由韓國當代藝術巨匠李禹煥和白南準的作品領銜;李世賢、李庸白、金我他等目前活躍在韓國當代藝術界的中間力量以及勢頭漸漲的潛力青年藝術家們?nèi)纾簷嗉儗挕⒔鸹_等,共計12位藝術家的35件裝置、繪畫、影像、攝影作品。
策展人尹在甲目前是上海昊美術館館長,他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界認知度最高的韓國策展人,展覽取名“敬畏此刻”源自他曾在尼泊爾安納普尓納旅行,山頂上村莊早炊的煙氣、漫山遍野的小花、孩子們的歌聲…… 童話般的場景一直留在他的腦海。自此感動和尊敬成為他日后策劃展覽選擇作品的重要標準。這次參展藝術家即有他認識二十年的老友也有結識不足半年的“八零后”。在他看來,“藝術界雖然是世俗的小世界,感動和敬仰雖是星星點點但一定存在”。
韓國老牌畫廊學古齋雖然去年才入滬,但實力不容小覷。這次展覽中李禹煥作品便出自老板禹燦奎的藏品。學古齋也是李禹煥的韓國代理畫廊之一。同期首爾學古齋正在舉辦中國藝術家馬六明個展。三尚當代藝術館總監(jiān)陳子勁說杭州雖然有中國美院,但城市藝術生態(tài)還是很保守,這次與學古齋合作此展是想把品質(zhì)高的國外藝術家作品引入到杭州,讓杭州的展覽多元化、國際化。(撰文:白晶)
白南準《 Oscilloscope TV》裝置 21.3x58x45cm 1964-1995年
被稱為視頻藝術之父的白南準,作為最具實驗性和實踐性的藝術家,改變了媒體藝術30余年的歷史。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白南準發(fā)現(xiàn)了當時被稱為TV的新媒介及其巨大的表現(xiàn)力,并通過新媒體-視頻,真正投身于激浪派。白南準通過與喬治·麥西納斯(George Maciunas)、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約翰·凱奇(John Cage)的共同創(chuàng)作,上演了打破常規(guī)的行為藝術表演,動搖了傳統(tǒng)價值觀,并以超越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將藝術可能達到的領域不斷擴大。此次展覽帶來白南準1955年在法國里昂雙年展曾展出,1966年被收藏的五件早期電視裝置作品;以及一件把沉迷于東方哲學的前蘇聯(lián)偉大小說家、思想家托爾斯泰形象化的機器人作品。近日在上海學古齋畫廊正在展出白南準個展“在上海遇見白南準”展覽截止到11月2日。
李禹煥《 Relatum》 鐵板 230x300cm 、 石頭 70x70x60cm 2008年
李禹煥是日本前衛(wèi)美術運動“物派”的理論與實踐主導者,他將西方極簡主義與東方情感相結合,因獨特的藝術見解,不僅在日本、韓國廣為人知,更是知名于西方藝術界的韓國當代藝術巨匠。這次在三尚展出了李禹煥以石頭和鐵板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系列代表作“關系項”。作品中的石頭代表了從數(shù)萬年前就存在的自然,而鐵板則象征文明化的產(chǎn)業(yè)社會。近日法國凡爾賽宮內(nèi)與庭院中,正在展出李禹煥個展“李禹煥凡爾賽”(Lee Ufan Versailles)。展覽由前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國立當代美術館館長阿弗雷德·帕克蒙策展。凡爾賽宮從2008年開始,每年都會邀請一名當代藝術家進行展覽,杰夫·昆斯、夏維耶·魏漢、村上隆、居斯帕·皮諾內(nèi)等藝術家都曾在此舉辦個展。
李庸白 《Broken Mirror》裝置 183.5x250x8.5cm 2011年李庸白是韓國當代藝術界媒體藝術領域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他發(fā)掘韓國特有的政治文化爭議點,以及與之并存的人類存在的相關的故事,將它們以多樣化方法進行視覺化處理。他自如的運用單通道視頻、裝置、行為藝術、雕塑、繪畫等方式,憑著系列的實驗性作品,在韓國當代藝術界打造出了自己專屬的天地。這次展出他在2011年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個展中的媒體裝置作品《破鏡》。當觀眾站在鏡前,看著鏡中映出自己身影時,突然“砰”的一聲槍響,面前的鏡子也隨之破碎。隨著時間流逝,破碎的鏡子又會慢慢消失,如同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回到始初完整的樣子。在破碎的鏡子與我們身影合為一體的瞬間,我們可以體驗到真實和假想存在的當下相互重疊的特別感受。李庸白將于2014年9月12日在有舊東德藝術心臟之稱的萊比錫斯賓納佩內(nèi)藝術工廠區(qū)里的非營利藝術空間Werkschau舉辦個展。
樸智惠 《 Lost in the Fathomless Waters》 單頻錄像 2010年
影像藝術家樸智惠的創(chuàng)作,始于對一段關系中相互性的思索。藝術家對于連帶關系的思考并不局限于對某個籠統(tǒng)的對象,而是針對于我們?nèi)粘I蠲芮邢嚓P的東西,比如戀愛、愛、嫉妒、憐憫等。不同于其他關系的是,最親密的關系,是由數(shù)不清的習慣、造化、形式所支配的空間。這空間看起來像人與人相遇的地方,實則是由支配人類的無數(shù)觀念、欲望和沖突、交換相互妥協(xié)的混合性場所,同時也是時刻潛伏原始矛盾、糾葛之地。藝術家通過作品,深窺其中隱藏的不安與恐怖,通過這種洞察,深入探索社會化的人際關系。2013年,樸智惠獲得了自1978年以來致力于發(fā)掘年輕的韓國當代藝術力量軍的權威獎項——中央日報美術獎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