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蘭 鄭含佳 賈洪順 張勝華
(1.河北省撫寧縣中醫(yī)醫(yī)院,河北秦皇島066300;2.河北省撫寧縣人民醫(yī)院,河北秦皇島066399;3.河北省秦皇島市骨科醫(yī)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護理·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應用分析
孫海蘭1鄭含佳2賈洪順1張勝華3
(1.河北省撫寧縣中醫(yī)醫(yī)院,河北秦皇島066300;2.河北省撫寧縣人民醫(yī)院,河北秦皇島066399;3.河北省秦皇島市骨科醫(yī)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患者82例均擬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給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觀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同時記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結果本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9.46±8.43)h,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為(10.66±4.78)h,平均住院(3.90±0.45)d。出現(xiàn)并發(fā)癥9例,總并發(fā)癥率10.96%。通過中西醫(yī)結合的圍手術期護理,均已順利度過手術危險期,痊愈出院?;颊邔ψo理人員滿意率達80.00%。結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實施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減少并發(fā)癥并提高護理滿意度。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疾病,多發(fā)于青壯年,臨床表現(xiàn)為闌尾點反復跳動、壓痛感、麥氏點壓痛或者移動性上下腹部疼痛[1]。其起病急,病情迅速惡化,一旦確診需立即采取有效治療手段。目前治療闌尾炎的有效手段仍然是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具有切口小、術后恢復快且并發(fā)癥較少的優(yōu)點[2]。因此,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已被眾多醫(yī)師和患者所接受。資料顯示,圍手術期護理對闌尾炎手術患者術后恢復具有積極意義[3]。為此,筆者選擇本院收治的82例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擬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觀察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取得滿意結果?,F(xiàn)報告如下。
1.1病例選擇納入標準:闌尾炎患者;了解研究的目的并同意參加。排除標準:近3個月內接受了其他腹腔鏡手術;伴有嚴重心、肺、腎、肝功能異常;依從性差,不愿意配合檢查和治療的患者。
1.2臨床資料本組研究資料均源于本院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闌尾炎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擬接受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其中男性40例,女性42例;年齡14~54歲,平均(38.43± 21.43)歲;就診時間0.5~5 h,平均就診時間(1.83± 0.93)h;急性闌尾炎51例(單純性闌尾炎29例,化膿性闌尾炎10例,壞疽性闌尾炎12例),慢性闌尾炎31例。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手術方法手術前實施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法,首先在左臍下緣部位切一道寬約1 cm的切口,注入CO2氣體從而建立人工氣腹,保持壓力后從切口處放置腹腔鏡。探測腔內的情況,檢查闌尾部是否病變,確證為急性闌尾炎后,繼續(xù)手術。于左下腹部放置一個操作孔,然后更具闌尾的位置防止一個輔助孔,方法同前。吸棄腹腔內部的滲出液,暴露闌尾并用腹腔鏡將其與黏膜徹底分離,在闌尾的根部用7號絲線進行夾閉闌尾操作。在距離根部5~6 mm處剪短闌尾,從切口處提出腹腔,殘留的闌尾采取包埋處理?;撔躁@尾炎和壞疽性闌尾炎反復沖洗腹腔,確認無異常后,隨后將周圍的網膜覆蓋于手術部位,手術結束后取出腹腔鏡,切口內縫合,采用創(chuàng)可貼粘合切口。
1.4護理方法1)術前護理。加強患者居住的病房的護理,包括保持病房內整潔、病床的干凈舒適、病房安靜等。完善術前各項檢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B超等。術前12 h禁食,4 h禁飲,對于急診手術,術前8 h內已經進食的患者留置胃腸減壓管。注意維持電解質平衡。術前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腹腔鏡闌尾炎手術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對疾病不了解造成的心理恐懼。手術當日排空二便,摘除佩戴的飾物、假牙等,留置尿管。在手術區(qū)域常規(guī)備皮,保證上腹部清潔,尤其是臍部需要徹底清潔干凈,防止臍部感染從而導致腹腔感染。更換手術衣褲,并按照醫(yī)囑給予術前用藥。2)術后護理。按照全麻后常規(guī)護理并加以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術后6 h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紫紺、呼吸困難等癥狀,采取平臥位,去枕,頭偏向一側,以減輕腹部張力,避免口中分泌物、嘔吐物流出導致誤吸。并密切注意患者腹腔內部所產生的滲出液,預防腹腔囊腫的形成,術后注意維持電解質平衡,同時給予適當抗生素。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舌苔以及脈相,避免感冒。
密切觀察切口是否紅腫,有無滲出液,若發(fā)現(xiàn)化膿則需刮除壞死組織。每日于傷口涂抹慶大霉素預防感染。若術后存在腹痛、肌緊張,腹腔引流液顏色,性質不正常,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術后患者要盡早活動,意識清醒后,則盡早拔出導尿管、胃腸減壓管等?;颊咴诖采线m當翻身,逐漸在陪護下走動,促使胃腸道功能恢復,預防腸粘連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術后參照西醫(yī)和中醫(yī)對飲食護理的認識,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體質不同,采用不同的飲食指導,如:寒涼體質的患者不宜使用生冷之品,熱體質的患者不宜使用辛辣之品等。和患者多溝通,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中醫(yī)學認為暴怒傷肝、憂思傷脾等,所以護理人員需及時注意患者的情志變化,當發(fā)現(xiàn)患者有不良情緒時,要及時和家屬溝通,采取辛苦溝通、外出活動等干預措施以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情緒,從而達到氣機調暢,氣血和平的目的。防止因情緒不當影響手術的進行和術后的恢復。
對于術后出現(xiàn)嘔吐的患者,可適當采用針灸療法減輕患者的嘔吐癥狀。并且進行穴位按摩護理。擇右耳的神門、闌尾、耳中、三焦、大都穴、三陰交和陰陵泉穴位,用垂直按壓的方式,每6小時按摩1次,以患者感覺酸脹為宜。幫助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
1.5觀察項目記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記錄術后患者的并發(fā)癥。根據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滿意)/總例數。
2.1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情況本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平均時間為(19.46± 8.43)h,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為(10.66±4.78)h,住院3~7 d,平均(3.90±0.45)d。
2.2并發(fā)癥情況本組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9例,總并發(fā)癥率10.96%。其中出現(xiàn)惡心3例、嘔吐1例、厭食3例、切口感染1例以及腸粘連1例,通過對癥治療以及中西醫(yī)結合的圍手術期護理,均已順利度過手術危險期,痊愈出院。
2.3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情況本組患者對護理人員工資的滿意率達80%,其中非常滿意31例,滿意46例,比較滿意3例,不滿意有2例。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手術的預后具有積極意義[4-7]。術前和術后都需要護理人員進行仔細的護理,以配合醫(yī)師積極完成手術前的準備,并促進手術的順利實施,幫組患者手術后的恢復。研究表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具有十分顯著的應用效果,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并提高護理效果[8-9]。目前,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體系的應用廣泛,但其應用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的報道少見。中西醫(yī)結合可以彌補完善單一方法護理的局限性,中醫(yī)在情志護理、辯證施護、飲食調護等方面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點,以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中醫(yī)針灸、按摩可以緩解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同時通過中醫(yī)食療的方法,正確指導患者在術前及術后的飲食,幫助其手術治療、恢復效果。根據患者不同的體制,制定適合患者的個性、合理化的飲食護理。
本觀察顯示,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方面起到良好作用、并且有助于減短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同時幫助避免術后的并發(fā)癥、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因此,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具有良好效果。
[1]王莉.82例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臨床護理,2013,3(7):106-107.
[2]王家興,林龍英,劉袁君,等.經臍三孔法腹腔鏡闌尾切除56例體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1,9(3):278-279.
[3]簡艷軍,黃益珍.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313-314.
[4]王育和,劉家峰,徐大華,等.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穿孔性闌尾炎的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1,9(12):1-3.
[5]何永滿.傳統(tǒng)闌尾炎切除術和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比較[J].醫(yī)護論壇,2009,6(11):156-157.
[6]龔勁松,海云良,鄧東湘,等.腹腔鏡膽囊大部分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實用外科雜志,2007,14(2):522.
[7]郭奕生,黃貴暢.經臍3 mm戳卡輔助雙孔法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臨床效果[J].求醫(yī)問藥,2013,11(7):124-125.
[8]顧蘭芳.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闌尾炎手術患者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4,35(34):7754-7755.
[9]付連英.護理干預在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6(2):107.
R248.2
B
1004-745X(2015)09-168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73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