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龔曉薇
沒錯,這些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學校設計都來自那個嚴肅的德國!
學校的建筑形態(tài)完全遵循孩子們的想象,或者在校園里隨處開出神秘的洞口,任孩子們在虛幻與現(xiàn)實中隨性穿越;或者在古老建筑的墻上修出一條條密道,讓孩子們玩間諜跟蹤的游戲。腦洞大開的游戲休閑區(qū)設置,讓孩子們可以游戲般地學習與交流。在德國,就是玩,他們也是認真的!
學校不僅是一個教育結構,更是一個探秘空間。這是一個虛幻而充滿詩意的世界,孩子們在這里攀爬、玩耍,從故事里捕捉蛛絲馬跡,從各種角度觀察、探索無窮的奧秘。不同尋常的環(huán)境會激發(fā)出孩子們不同尋常的創(chuàng)造力。
Baupiloten建筑研究所在德國柏林卡爾·博列小學地標性的建筑內(nèi)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空間。腦洞大開的游戲休閑區(qū)設置,讓學生可以游戲般地學習與交流。
這所學校不僅是一個教育結構,更是一個探秘空間。在全新建造的聲學和光學的空間里,孩子們可以玩間諜跟蹤的游戲,在游戲里構思、觀察、策劃整個行動。
在設計之初,Baupiloten邀請了一些學生進行討論,傾聽他們對于這個重建項目的想法和需求。在多次的交流后,一個“穿著閃亮斗篷的間諜”的故事應運而生。
間諜偷偷地躲在角落,伺機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但是他要很好地偽裝自己卻是棘手的。起初,他試圖隱藏在孩子們當中。他躲在間諜鏡后不停地晃動以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當然,這一切他都做得很隱蔽。但是,他發(fā)現(xiàn)孩子們好像在發(fā)送暗號。
間諜在角落里左躲右閃。他的身后,他的前面,甚至他的上面:到處都是孩子!他努力地在間諜巢穴間跑動,爬升,跳躍。然而,“閃電氣泡”開始顫抖,最終他失去了掩護,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他!可是,在這些鏡子中間,一切都是顛倒的!而間諜在那些幽謐的小徑里繼續(xù)奔逃,一會兒消失了,一會兒又出現(xiàn)了。他現(xiàn)在在哪里?是在潛望鏡里嗎?難道他逃脫了?誰能抓住他?
學校在保留部分原始結構的同時,輕微地裝點和掩蓋了原有的裝飾。各種裝置和設施在建筑的內(nèi)部營造出了雪景般的氛圍。在雪白的表面下,學校設施的各個部分閃著紅色、藍色或綠色的光,勾畫出了不同的區(qū)域輪廓。
閃閃發(fā)光的門廳就是通向新的信息與游戲世界的入口。一組五彩繽紛、閃閃發(fā)光的亮片充當了門衛(wèi)來迎接孩子們。門是部分透明的,可以反射光。它就像一面威尼斯鏡子,在這棟古老的建筑里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進入學校的神奇而神秘的入口。
學生們要在這里開始和結束一天的學習生活。因此,這個空間具有兩面性。進入時,學生們要經(jīng)過靜謐、雪白的雪國。離開時,這里則是裝滿孩子一天的學校記憶的走廊。休憩的座位和展覽空間被隱藏在了白雪皚皚的走廊里,孩子們在這里等待父母,并向父母展示他們在學校的表現(xiàn)。
兩邊的門廳空間也告訴孩子們和來訪者,那個穿著閃亮斗篷的間諜正躲在這泛著五顏六色光彩的門后。
隱蔽的角落里藏著隱秘的空間。借助間諜墻,孩子們能夠攀登、玩耍、隱藏,并從各種角度觀察現(xiàn)場空間。他們爬上間諜巢穴,就可以占據(jù)高地,并借助平面鏡子和放大鏡對縫隙和間諜洞進行現(xiàn)場觀察。
同樣,借助四通八達的間諜墻,他們還可以秘密地撤退到后面的房間,或者發(fā)現(xiàn)一些不同的獨處空間。這些神秘空間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們在“夏季迷宮”、“攀爬森林”、“秘密花園”以及“白雪世界”的虛構王國里進行有趣的科學觀察。探尋,撤退,或者休息,怎么都好,他們會學會溝通、交流、策劃整個行動。
在體系結構重建后的光學和聲學空間里,孩子們可以追蹤間諜。偽裝墻可以控制反射光,甚至用來設計密碼??枴げ┝行W的孩子們用偽裝墻創(chuàng)造出了他們自己的秘密語言。
偽裝墻的墻體鑲嵌著多層樹脂玻璃,使得不同顏色的光以及不同小組的光線可以通過不同方式穿透。光線透過這些包含著整個色譜的墻投射到對面的墻上,形成互補色。這就像威尼斯的鏡子,當燈光打開時,鏡子變得透明,它們的覆蓋面會投射出各色的光影。
傾聽墻(也被稱為“敏感的傾聽”)的功能就像一架巨大的管風琴,但是它不僅可以播放音樂,還可以講故事。當孩子坐在或倚靠在按鍵上,他們就會聽到一首歌或者一段有聲讀物。這是因為內(nèi)置的MP3連接到了傳感器。
而間諜呢?他正偷偷地躲在哪個角落,豎起耳朵想要偷聽,但他聽不到!呃,不過,也許他可以竊聽……
有聲,有光,偽裝墻變幻著五光十色的模樣,“穿著閃亮斗篷的間諜”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線索,等待著孩子們?nèi)グl(fā)現(xiàn)。在趣味盎然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學習科學觀察的步驟。他們攀爬、玩耍,從各種角度觀察空間,或者在游戲中撤離,到各式各樣的閱讀艙內(nèi),享受獨處的時光。
在這里,孩子們了解潛望鏡的原理,探索彩色光譜,了解互補色,反思光導體,甚至發(fā)明代碼。他們還可以承擔間諜的角色,躲避、逃離或發(fā)送秘密信息與其他孩子溝通。潛望鏡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視角,而在門廳的后墻,隱藏著一個后門,他們可以在這里悄悄地進入,或者悄悄地消失。
艾瑞卡曼小學位于德國柏林Utrechter大街25/27-13347號,這是孩子們家以外的家園。學校的建筑形態(tài)完全遵循孩子們的構想,校園里隨處可見神秘的洞口,任孩子在虛幻與現(xiàn)實中隨性穿越。
在成功地完成學校的現(xiàn)代化升級后,Baupiloten建筑研究所對學校內(nèi)部進行了規(guī)劃設計,顛覆性地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景觀和娛樂區(qū),Baupiloten還與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將“打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的理念擴展至走廊和教室。
學校的走廊是由Ludwig Hoffmann于1915年設計的,直至今日都還遺存著20世紀早期單調的教育氛圍。經(jīng)過重新設計,走廊具有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富有韻律的學習氛圍,滿足了公共區(qū)域多功能的需要。
因此,學校變成了一個虛幻而充滿詩意的世界,這是對校園2003年“銀龍世界”設計的進一步擴展,天馬行空的“銀龍的鼻音”主題成了最終的構想。
“銀龍的鼻音”為建筑上面3個樓層的地板和天花板覆蓋了一層遮罩,可根據(jù)天氣情況,對光線進行隔濾。
圍繞這一主題,建筑師創(chuàng)造出了好玩的學習環(huán)境。銀龍的“火爪”,花園的“花瓣”,更多起伏的“山丘”……多功能模塊座椅系統(tǒng)為故事提供了情境。
只有不同尋常的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孩子不同尋常的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