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臍疝主要是因為腹腔內容物的脫落而導致在皮下所形成疝的一類疾病,大多發(fā)生在仔豬的身上,遺傳因素可能是導致仔豬臍疝的主要原因,但是人為斷臍方式的不合理也很容易導致臍疝的發(fā)生。對于臍疝,大多需要通過手術方式的方式來治療?;谶@樣的現實背景,文章以“仔豬臍疝”為主要研究對象,就如何做好仔豬臍疝的治療與手術后的護理提出建議與對策,以供大家依據和參考。
對于仔豬而言,臍疝可能是一種常見病,雖然致死率并不高,但是如果治療不及時,勢必會對仔豬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產生某種程度的不良影響。從目前了解的實際情況來看,手術治療是廣為采用的治療仔豬臍疝的方式,然而手術后的護理對于仔豬的恢復同樣重要。由此可見,關于仔豬臍疝治療與術后護理的探討尤為重要。
1 病因分析
1.1 遺傳
大多數的臍疝都是由于遺傳而產生的,具體來說就是仔豬的腹壁先天就存在著發(fā)育上的缺陷,腹下肌肉的不發(fā)達,導致不能承受太大的壓力,最終導致肌肉的撕裂而導致疝氣的產生。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遺傳因素而導致的臍疝,往往同窩出生的仔豬可能有數頭都有臍疝甚至是全部的仔豬都有。
1.2 斷臍不規(guī)范
不合理的斷臍方式主要是指在給仔豬接生的時候,往往是強行扯斷仔豬,從而導致了臍孔的損傷,引起臍孔閉合不好,為臍疝的發(fā)生埋下了隱患。
1.3 其他因素
仔豬之間相互吮吸臍帶,爭斗,便秘,過食,擠壓,捕捉時過度嘶叫均可能誘發(fā)臍疝;另外,消毒不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差等原因也很有可能導致肚臍部位的感染,從而影響臍孔的閉合,并最終導致臍疝的發(fā)生。
2 臨床癥狀
一旦仔豬患有臍疝,在患病仔豬的臍部通常會有局限性的球狀的腫脹物,如果擠壓或者是在仔豬仰臥的時候,內容物還可還納腹腔,沿腹壁可在腫脹物中央摸到臍孔,飽食或掙扎等原因造成腹壓增高時腫脹物可隨之增大,患病仔豬的精神和食欲往往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但是,一旦內容物發(fā)生粘連、壞死或嵌閉現象時,病豬通常伴有絕食、嘔吐、胃腸鼓氣、體溫升高等癥狀,內容物不易還納,擠壓有堅實感。后期出現精神委頓,心率加快,可視黏膜發(fā)紺,甚至發(fā)生休克。
3 診斷
在腹壁臍孔部出現球形腫脹物,質地柔軟,仰臥時手壓內容物能還納腹腔可確診為臍疝。內容物變硬或發(fā)生粘連不能還納即為嵌閉性或壞死性臍疝。
事實上,在鑒別與診斷仔豬臍疝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不要誤診為臍部膿腫。臍疝與臍部膿腫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臍部膿腫的腫脹并不會伴隨腹壓的增加或減少而發(fā)生任何變化,即便是按壓也不會縮小,同時也摸不到臍孔,在膿腫的出去就會發(fā)硬,伴有熱感,發(fā)病后期頂部雖然柔軟,但是基部周圍依然發(fā)硬,如若穿刺會有膿液流出。
4 治療
4.1 保守治療
提及保守治療,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治療前患病仔豬禁食12h一樣,小時,仰臥保定,同時對患病仔豬臍部的皮膚進行剪毛消毒處理,用手指還納內容物并插入疝孔內防止腸管再度脫出,在疝環(huán)周圍進行煙包縫合,抽緊縫線使臍孔閉合,打結后局部消毒。10~15d拆除縫線。
另外一種保守的治療方法是壓迫療法,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繃帶或普通布條,以適當的緊張度,捆扎于病豬的腹部,以壓迫疝囊,促使內容物返回腹腔,在較長的時間內不會復出。另一種是先把臍疝內容物送還腹腔,左手捏緊疝囊基部,右手用縫合線在疝囊基部做環(huán)狀纏繞,拉緊縫線,打結。
4.2 手術治療
事實上,目前對于仔豬臍疝,經常采用的方法是手術治療,治療的效果也比較理想,只是手術后的護理工作需要尤為注意,關系到患病仔豬的恢復效果。
手術治療方法之一:不切口縫合
不切口縫合的方法往往適用于日齡較小、疝囊較小、無腸粘連和腸嵌閉的病例。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將仔豬仰臥保定,術部剃毛消毒,常規(guī)局部麻醉。通過手的壓迫使疝內容物送還腹腔,然后一手將疝囊盡量向上提起,另一只手用圓彎針于兩側疝輪外約1cm處做1~2個紐扣狀縫合,再用5%碘酊消毒。
手術治療方法之二:切口但不破壞疝輪縫合
具體操作步驟:常規(guī)保定、消毒、麻醉。沿疝輪周圍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將疝內容物送還腹腔,在疝囊與疝輪交界處切去疝囊。對暴露的疝孔做連續(xù)縫合或紐扣狀縫合。結節(jié)縫合皮膚,碘酊消毒。
手術治療方法之三切口并將疝輪環(huán)形切除后連續(xù)縫合
具體操作步驟:全身麻醉,仰臥保定,術部消毒,局部麻醉。術者左手提起疝囊,右手持刀沿疝囊基部環(huán)形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在疝輪外1.0~1.5cm處下刀,環(huán)形切開肌肉,但不能切開腹膜。將疝內容物送還腹腔,然后用腸鉗夾在暴露的腹膜兩側,在腸鉗上方約1厘米處切掉疝囊,縫合腹膜。連續(xù)縫合肌肉層,結節(jié)縫合皮膚,縫合部位涂碘酊消毒。
手術治療方法之四:環(huán)切疝輪后,先做紐扣狀縫合,再做連續(xù)縫合
具體操作步驟:該方法與方法三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在縫合肌肉層時,先以1~2cm的針距做紐扣狀縫合,根據切口的大小可做2~3個這樣的縫合,然后再做一次連續(xù)縫合。
注意事項:
第1在可復性疝中,一般不要輕易切開疝囊,將腸管暴露在外。切除疝囊時盡量不要把腹膜切開,以減少污染的機會;
第2如果有腸嵌閉,腸管往往很難送還腹腔,這時可將疝輪沿腹中線適當剪開,以方便將腸管送還腹腔;
第3手術中如果發(fā)現有腸粘連,要小心剝離腸管,并及時止血、沖洗和消炎,然后把腸管送還腹腔;
第4如果發(fā)現腸管壞死或在剝離時破裂,要做腸管切除工作,并注意腸管吻合。然后用加有青霉素和鏈霉素的生理鹽水沖洗,最后把腸管送還腹腔。
大量的手術結果表明,方法四的治療效果相對最好,但是差異并不是十分顯著,因此,要結合仔豬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法。
5 術后護理
手術后的護理工作到位與否對于手術的效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術后的護理工作。5.1 術后的用藥
為確保療效和手術成功,手術后應加強護理,患豬應飼養(yǎng)在清潔干燥的圈舍內,控食2d,補充足夠的水。對體質衰弱或施腸吻合術的,注意糾正電解質平衡和防止腹腔感染,用青霉素抗菌消炎1~2d。
5.2 術后的飲食和運動
在手術結束之后,24h內患病朱禁止進食,在7~10d的時間里也要嚴格控制仔豬的飲食,切忌不要讓仔豬吃得過多,并且嚴格控制仔豬的運動,尤其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有效避免因腹腔內壓力的突然增高而導致手術部位的撕裂。
5.3 術后仔豬的飼養(yǎng)
手術后的仔豬一定要單獨飼養(yǎng),將其單獨放到干凈溫暖的豬舍內,不要和其他仔豬一起混養(yǎng),有效防止其他仔豬的摩擦和啃咬等,引起傷口破裂,導致二次臍疝的出現。
5.4 術后感染的預防
為了有效避免各種感染現象,一般可以肌肉注射320萬IU單位的青霉素,100萬IU單位的鏈霉素,肌肉注射,2次/d,堅持注射7d,效果較為理想。
6 體會
手術治療的方法的確對仔豬臍疝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是要有效避免臍疝的發(fā)生,尤其注意斷臍方式要合理、科學,建議左手指捏緊要斷臍處(離仔豬腹部 5 cm左右),右手握臍帶末端朝一個方向扭,慢慢將臍帶扭斷?;虼さ煤芫o時,用線結扎牢固后,在扎線外0.5 cm左右處剪斷。斷臍后要用濃度為5%的碘酒對斷臍處進行消毒。通過這樣的斷臍方法,往往不會流血,也不易感染,有效降低臍疝發(fā)生的概率。參考文獻
[1] 沈佳,劉學軍.仔豬臍疝的治療[J].畜牧獸醫(yī)雜志,2012,(4):43.
[2] 張曉斌,張笑瑞.仔豬臍疝手術治療[J].山東畜牧獸醫(yī),201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