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fā)進吳彩蓮王 娟
(1.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動物疫病疾控中心,云南寧洱 655199;2.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云南寧洱 655199)
豬偽狂犬病的綜合診斷與防控措施
楊發(fā)進1吳彩蓮1王 娟2
(1.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動物疫病疾控中心,云南寧洱 655199;2.云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云南寧洱 655199)
本文主要從豬偽狂犬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學變化等幾個方面對豬偽狂犬病做了詳細的闡述,該病常繼發(fā)胸膜性肺炎,咳嗽過程不斷排毒感染其他豬群,結合臨床實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和防控措施。
豬偽狂犬病 診斷 防治
豬偽狂犬病毒在貓中感染發(fā)現以后,傳播感染豬、牛、羊等家畜動物,在全國部分地區(qū)蔓延傳播。隨著集約化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該病的流行區(qū)域不斷擴大,不分季節(jié)發(fā)病,對養(yǎng)殖業(yè)危害十分嚴重。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豬和其他動物共患的一種接觸性、急性傳染病之一,屬于二類疫病,仔豬表現高熱、食欲廢絕、呼吸困難、流涎、嘔吐、腹瀉、震顫、共濟失調、間歇性抽搐、昏迷導致死亡,成年豬、育肥豬為隱性感染,停止生長,不出現死亡,母豬表現為繁殖障礙。現將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流行特點、預防措施簡述如下。
豬偽狂犬病病毒屬皰疹病毒科,病毒粒子為圓形,直徑150~180 nm,核衣殼直徑105~110 nm,有脂質雙層結構的囊膜,囊膜表面長有約8~10 nm呈放射狀排列的纖突。在動物的細胞上生長繁殖,病毒對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強,在污染的畜舍內或干草上能存活1個月,在肉中存活期超過1個月。在病豬肉腌制后3個月仍可檢出病毒。1%過氧乙酸60 min可殺死病毒。低溫冷凍的條件下可保存3年不失活力。常用消毒藥如0.2%戊二醛癸甲溴銨、0.2%三氯異氫脲酸鈉、2%苛性鈉溶液來殺滅病毒。
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季節(jié)與產仔旺季多發(fā),特別是寒冷多雨的季節(jié)更容易發(fā)病。病毒主要從病原攜帶者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及尿液污染環(huán)境,接觸傳播給易感動物。主要感染豬、牛、羊、狗、錨、鼠、狐貍、狼等家畜及野生動物。在豬群中,往往是母豬首先感染發(fā)病,然后傳染給仔豬,仔豬在哺乳期15日齡內發(fā)病死亡率為100%,斷奶仔豬發(fā)病率40%,死亡率20%,隨著年齡增長,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逐漸下降,成年豬多為隱性經過,母豬表現流產等繁殖障礙,極少死亡。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口、鼻分泌物、乳汁、病原污染物、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等接觸性傳播、母體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空氣泡沫傳播給其他。
感染豬偽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5 d,臨床癥狀隨發(fā)病豬的年齡不同而不同,仔豬表現出神經癥狀,種豬表現呼吸、消化癥狀,母豬表現繁殖障礙。
哺乳仔豬最為敏感,感染后病情甚為嚴重,15日齡以內的仔豬為急性型,病程不超過3 d,死亡率在100%,主要表現神經癥狀,眼眶發(fā)紅,閉目昏睡,體溫升高41℃~41.5 ℃,嘔吐,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初期應激性增強,可發(fā)出興奮性尖叫,后期則無反應。隨后眼瞼、口角水腫,常在腹部出現粟粒大小的紫色斑點,站立不穩(wěn),呈“鵝步行走”,有的只能后退,易跌倒,進而后期肢體麻痹不能站立,頭后仰,四肢游泳狀,發(fā)作時間呈間歇性抽搐,癲癇,角弓反張,一般持續(xù)4~10 min,癥狀緩解后又站起,盲目行走或轉圈,或呆立不動,低頭觸地,持續(xù)幾分鐘到10 min,間隔10~30 min后重復上述癥狀,病程最短為4~6 h,最長為5 d,多數為2~3 d,一旦出現神經癥狀,死亡率100%; 4月齡左右的仔豬神經癥狀較輕,主要表現呼吸、消化癥狀,輕熱,呼吸困難,咳嗽、流鼻涕、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呈“犬坐”勢,有的嘔吐與腹瀉,4~8 d內可康復,重癥可延長半月以上,表現出四肢僵直,行走困難,驚厥等;母豬主要表現繁殖障礙,母豬在哺乳期發(fā)病時,表現厭食、便秘、震顫、驚厥,視覺消失或眼結膜炎,很少死亡,懷孕母豬分娩延遲或提前,產弱仔、弱胎、木乃伊胎兒,產下的弱胎一般在2~3 d內死亡。懷孕母豬流產率可達50%左右。發(fā)情母豬出現屢配不孕、返情癥狀。
初期上呼吸道內含有大量泡沫樣水腫液,肺瘀血、肺水腫。后期病程稍長的,鼻出血,可見咽喉水腫,后鼻腔黏膜有纖維素性假膜覆蓋物。仔豬脾、肝、腎、肺有壞死灶,腎腫大有點狀出血,肝表面有大量纖維素滲出、支氣管肺炎、心包積液明顯增多,心肌松軟,心內膜斑塊狀出血。淋巴結腫大,特別是支氣管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少數出血。豬腸胃黏膜有卡他性炎或出血性炎癥,出血潮紅,尤其胃底部大片出血,小腸黏膜充血、水腫,大腸黏膜呈斑塊狀出血,嚴重者回腸成片出血。扁桃體出血、腦膜充血、出血、水腫,腦脊髓液增多,腦灰質和白質有小點狀出血。
一般通過流行特點、臨床表現、神經癥狀、病理特征可作初步診斷。但是,在發(fā)病過程中,豬偽狂犬病常與大腸桿菌、鏈球菌、附紅體、細小病毒混合感染發(fā)病,為了辨別診斷,可通過病毒分離鑒定,取病料實驗室接種豬腎細胞,出現典型的細胞病變,可確診,對不具備細胞培養(yǎng)條件的做動物接種試驗。即取扁桃體,神經干、腦組織和淋巴結等,磨碎制成10%的生理鹽水懸浮液,每ml加青霉素1 000IU,離心、沉淀,上清液給健康家兔皮下注射2 ml,家兔在24~48 h后出現奇癢癥狀,同時出現發(fā)熱,呼吸加快,痙攣,角弓反張,4~6 h后死亡,可確診。還可以通過熒光抗體檢測腦組織的壓片或冰凍切片染色后鏡檢,有條件的可以做PCR技術從病豬分泌物中擴增偽狂犬病毒的基因來確診。
豬偽狂犬病無特效藥治療方法。早期的仔豬應用血清療法,經肌肉、腹腔注射抗豬偽狂犬病病毒高免血清30~40 ml左右,口服慶大霉素1~2 ml、50%葡萄糖1 ml,對已出現神經癥狀的仔豬治愈效果不理想。
防控措施:
(1)切斷傳播途徑,消毒滅源。由于鼠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之一,飼養(yǎng)場要定期滅老鼠,圈舍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相互傳染。定期消毒,消毒藥可采用0.5%三氯異酸氫脲酸鈉,2%氫氧化鈉溶液等殺滅傳染源。
(2)疫苗接種。選用優(yōu)質高效的疫苗接種是防控豬偽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據本地疫情流行情況,結合血清免疫學監(jiān)測,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集中免疫與分散免疫相結合,保持免疫密度高、監(jiān)測抗體水平高,確保豬群免疫效果。接種疫苗分為滅活苗和弱毒苗兩種,首免第1次注射后,間隔4~6周再加強免疫一次,以后每6個月注射后一次。乳豬第1次注射0.5 ml,斷奶后再注射1 ml。3月齡以上仔豬和架子豬注射1ml。成年公豬和妊娠母豬(產前1個月)注射2ml。疫苗注射后第5~7 d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6個月。
(3)加強飼養(yǎng)管理,落實豬群全進全出、分批飼養(yǎng)的管理制度,加強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阻斷外疫流入和控制境內疫情傳播,依法打擊不法販賣病死畜行為,確保境內無疫病流行。
(4)引進種豬和購進豬群時須隔離觀察,一般檢測豬群抗體免疫水平,然后混群飼養(yǎng)。
(5)在發(fā)生本病的情況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采取劃定疫點、疫區(qū)、受威脅區(qū),進行隔離、撲殺、銷毀、無害化處理、用疫苗進行緊急接種,防止疫情蔓延擴散等二類疫病防控措施,撲滅凈化疫情,控制并發(fā)癥,補充電解質、葡萄糖、維生素C,保持體液平衡,可以降低仔豬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