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云
江西省德興市繞二中心衛(wèi)生院外科,江西 德興 334208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疝氣35例臨床觀察
邱志云
江西省德興市繞二中心衛(wèi)生院外科,江西 德興 334208
目的:觀察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成人疝氣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70例疝氣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觀察組實施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疝氣修補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4.98±0.94)d,術中出血量為(25.45±6.51)ml,術后疼痛發(fā)生率為5.71%;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84±2.55)d,術中出血量為(40.05±9.54)ml,術后疼痛發(fā)生率為22.8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成人疝氣的臨床療效較好,患者疼痛率低,住院時間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疝氣;無張力疝修補術;傳統(tǒng)疝氣修補術;成人
疝氣在臨床上較常見,尤其是腹股溝疝,其發(fā)病率較高,臨床通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隨著當前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tǒng)疝氣修補術由于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較大且患者術后傷口愈合緩慢等缺陷,逐漸被無張力疝修補術取代[1]。筆者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疝氣,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月2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疝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相應檢查確診為疝氣。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97.82±12.92)歲;雙側疝31例,單側疝39例;復發(fā)疝16例,原發(fā)疝44例;將其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Bassinsi疝氣修補術,即將患者疝囊清除,再將其所缺損的疝口進行縫合;觀察組患者采取無張力疝氣修補術,具體如下: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將患者的腹外斜肌肌腱膜切開,并使得腱膜間隙和疝氣補片面積相當。然后在患者橫斷疝囊向上到內(nèi)環(huán)部位,使用四線建立一個縮小的疝囊,置入網(wǎng)塞后將其置于腹橫筋膜并給予固定。將疝平片放在患者腹橫筋膜之前,并縫合補片切口。在手術實施過程中,要保證疝平片平展。同時,術者還需將患者腹內(nèi)斜肌、腹股溝韌帶和腹橫肌腱膜聯(lián)合固定,并重建外環(huán),縫合切口,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4.98±0.94)d,術中出血量為(25.45± 6.51)ml;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9.84±2.55)d,術中出血量為(40.05±9.54)m l,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疼痛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2例,其術后疼痛發(fā)生率為5.71%;對照組患者術后疼痛8例,其術后疼痛發(fā)生率為22.86%,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疝氣種類繁多,以股疝、腹股溝疝和手術切口疝為主。傳統(tǒng)通常采用Bassinsi手術療法或者McVay等傳統(tǒng)疝氣修補術治療,然而其手術方法不僅操作復雜,還容易對患者原有生理解剖結構造成破壞,給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且術后康復速度很慢[2]。
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使用疝平片將患者腹股溝管的底部全面覆蓋,由于補片的面積較患者底部周界大,從而使修補部位保持在低張力的狀態(tài)。因此,無張力疝修補術操作十分簡單,同時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也比較小,術中出血量少,患者術后疼痛的情況也較少,因此對患者術后康復極為有利[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發(fā)生率、術后疼痛發(fā)生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治療成人疝氣的臨床療效較好,患者疼痛率低,住院時間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趙英勤,陸文明,鄒文貴.不同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效果分析 [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1,9(8):96-98.
[2]趙希君.高頻電刀對疝氣手術切口愈合的影響研究 [J].亞太傳統(tǒng)醫(yī)療. 2012,8(9):137-138.
[3]黃兩喜.腹股溝疝氣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分析 [J].實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5):866-867.
R656.2
A
1007-8517(2015)13-0077-01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