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妍劉悅澤張雪瑩*
(1 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醫(yī)學部中心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031;2 吉林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五年制2013級五班,吉林 長春 130021;3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血清三酰甘油酶方法測定的標準化分析
朱 妍1劉悅澤2張雪瑩3*
(1 長春醫(yī)學高等專科學?;A醫(yī)學部中心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031;2 吉林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五年制2013級五班,吉林 長春 130021;3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目的 分析和探討三酰甘油的酶法測定標準化。方法 對三酰甘油的生物化學及臨床意義、酶法測定血清三酰甘油的方法以及測定標準化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采用酶法測定血清三酰甘油,與以往國內外文獻作對比分析。結果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測定方法及標準化分析與國內外現(xiàn)有研究基本一致。結論 與現(xiàn)有研究一致,采用酶法測定血清三酰甘油及其標準化分析,可供臨床測定TG參考,該標準化體系將繼續(xù)完善以解決臨床測定標準化難題。
血清三酰甘油;酶法;標準化;分析
血清三酰甘油(TG)在臨床上是一項重要的血脂常規(guī)測定指標,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關系密切,隨著研究的深入,血清三酰甘油也作為冠心病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目前血清三酰甘油的測定以及其臨床應用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tǒng)不夠完善等[1]。本文則主要從以下各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三酰甘油又稱為中性脂肪,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位置處于脂蛋白的核心,是機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血液中除了三酰甘油外,還存在其他種類,如甘油二醋、甘油一醋和游離甘油,其中,二酰甘油和一酰甘油的和不足三酰甘油的3%。然而,真正意義上的三酰甘油不包含二酰甘油、一酰甘油以及游離甘油在內,而目前在臨床上測定得到的三酰甘油含量通常為三者之和,即為總甘油[2]。
三酰甘油的代謝途徑主要有兩條,分別為外源性及內源性代謝。外源性代謝主要指來自食物的三酰甘油經由小腸內水解為脂肪酸、甘油一醋、甘油二醋之后,再由腸黏膜吸收進入細胞內重新合成三酰甘油,同時與其他脂質作用形成乳糜微粒(CM),最后經由淋巴系統(tǒng)入血。乳糜微粒中的TG被脂蛋白脂肪酶(LPL)水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FFA)后可以被細胞利用或貯存。內源性代謝主要指乳糜微粒殘粒(為乳糜微粒的水解產物)通過受體介導作用在肝臟內被吸收,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衍生物及新組分進一步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類似于乳糜微粒的水解過程,VLDL在血液中被脂蛋白脂肪酶(LPL)水解為一個個殘粒,其中一部分被肝直接吸收和分解,另一部分則繼續(xù)水解,先形成中間密度脂蛋白(DIL),最后生成低密度脂蛋白(LDL)。
血清三酰甘油在臨床上是一項重要的血脂指標,其可用于分析機體TG代謝狀況、診斷高TG血癥等,還可用作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危險因素。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TG含量升高可以作為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指征。研究顯示,小而密的LDL較之大而輕的LDL,其能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更強,且這兩中脂蛋白都和TG含量升高相關。另外,TG可能通過影響膽固醇在動脈壁的沉積以及影響凝血功能來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TG作為一種標志性血脂指標,其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血清TG的測定方法一般包括一下三種:化學法、酶法及色譜法。相比于化學法,酶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反應條件溫和、易自動化,目前臨床上幾乎所有的TG測定都選用的是酶法,而化學法則很少有人使用了。色譜法大多主要采用同位素稀釋技術進行測定,通常用作參考方法或者決定性方法。本文主要介紹酶法。
酶法測定血清TG主要是測定TG的甘油部分。甘油的酶法測定有很多種,但目前常用的酶法一般是先用甘油激酶和三磷酸腺苷(ATP)將甘油磷酸化,通過檢測磷酸甘油或二磷酸腺苷(ADP)來測定甘油的含量。用來檢測磷酸甘油的一種常用方法是,先用磷酸甘油氧化酶來氧化磷酸甘油,生成過氧化氫,然后氧化物酶作用于過氧化氫,促使4-氨基安替比林與苯酚類或苯胺類化合物進行氧化縮合反應,產生有色的醌亞胺類化合物,之后用比色法測定其含量。然而,由于膽紅素可以干擾該反應的進行,因此,在反應時,將少量亞鐵氰化鉀加入試劑當中,或者選擇適當?shù)纳伎山档湍懠t素對反應的干擾。此種方法試劑比較穩(wěn)定、靈敏度高、反應容易達到終點而且終產物穩(wěn)定,測定的線性范圍較大,可以不做空白對照血清,在目前檢測GT的各種方法中應用最為廣泛。
檢測磷酸甘油的另一種方法是,在煙酞胺二核苷酸(NAD)存在的條件下,磷酸甘油經由磷酸甘油脫氫酶脫氫,同時將NAD還原為還原型的煙酰胺二核苷酸(NADH),最后生成的NADH可直接通過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測定。但在多數(shù)情況下,該過程是在心肌黃酶的條件下,NADH將四氮唑類化合物還原為有色的四氮唑甲鐕,之后進行比色測定。這類方法中,磷酸甘油脫氫反應是一個可逆過程,因此反應很難達到終點,在進行測定的時候需要嚴格的控制反應時間,或者可采用酸終止反應后再進行比色測定的方法。
檢測ADP常用的方法是,用丙酮酸激酶作用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使其脫磷酸,ADP磷酸化,產生的丙酮酸被乳酸脫氫酶和NADH還原為乳酸,與此同時,NADH被氧化為NAD,則系統(tǒng)中ADP的含量可以用NADH的消耗量來反映,進而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熒光分光光度法進行測定。血清TG含量測定的第一個全酶法就是采用這種原理。此方法不涉及反應平衡的問題,但由于所使用的試劑不夠穩(wěn)定,且其測定所用的波長較短(340nm),因此,該法對空白對照的要求較為嚴格,但這類方法目前應用已經不多。
以上方法在多數(shù)情況下測定的是總甘油的量,即測定結果中包含了游離甘油。因此,如需去掉游離甘油,則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其一,可以講樣品分別用含脂肪酶和不含脂肪酶的試劑進行分析,分別測定出樣品中的總甘油及游離甘油,從總甘油當中減去游離甘油即可得到TG的含量。該測定方法的優(yōu)點主要是:可同時得到樣品的游離甘油含量;缺點則是樣品的用量、試劑用量、以及所消耗的分析時間延長,如果樣品空白處理欠妥,則會增大乳糜或混濁樣品的測定誤差。其二,可有兩種基本模式:①將試劑中的脂肪酶和其他的試劑成分分開,首先將樣品與不含脂肪酶的試劑混合,溫育一定時間后測定其吸光度,然后加入脂肪酶,溫育后再次測定其吸光度,TG含量可通過兩次吸光度值之差求得。這種模式多用于采用NAD/NADH的氧化反應方法,在測定混濁樣品時會存在與前種方法同樣的問題。②僅適用于采用Trinder反應的方法,第一步反應當中的試劑不含脂肪酶及4-氨基安替比林,將樣品與之混合并溫育一定時間后,再加入含脂肪酶和4-氨基安替比林的試劑,溫育后進行測定。此外,血清中的游離甘油也可采用超濾的方法去除。
酶法測定血清TG簡單方便,但由于對其測定結果造成影響的因素較多,因此,TG的測定標準化非常必要。建立標準化需要有可靠的參考系統(tǒng)作為準確性的基礎,再采用一定方法將該準確性轉移到常規(guī)的分析檢測中。在國內,陳文祥等[3]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總甘油和游離甘油的方法,所得到的結果較為準確,方法穩(wěn)定可行,精密度較高,與ID/GC/MS法和對偏差很小,因此,該方法擬推薦為我國TG含量測定的參考方法。血脂測定標準化并不是要規(guī)定使用統(tǒng)一的測定方法,而是要求各實驗室的測定結果應該達到所制定的技術目標。對于TG的測定,目前國內外所要求的不精密度≤5%,不準確度≤±5%,而總誤差≤15%[4]。
目前美國的TG測定參考系統(tǒng)較為完善,可作為決定性方法。陳文祥等[1]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總甘油和游離甘油的方法可以擬推薦為我國TG含量測定的參考方法。
血清TG測定是一項復雜的常規(guī)檢測指標,雖然在很多情況下,三酰甘油的水平升高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評估所起到的作用不如膽固醇,但是高三酰甘油含量仍然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不能小覷。但目前多數(shù)情況下,TG測定質量仍不能夠滿足臨床和研究需要,因此,臨床上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TG測定方法的質量,應建立可靠、實用的參考方法,進一步開展和完善標準化工作,推動醫(yī)院體系高效率健康運轉。
[1] 鄢盛愷,夏良裕.血清三酰甘油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最近進展[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8(4):454-456.
[2] 鄢盛愷,夏良裕.血清三酰甘油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A].第七屆全國脂蛋白學術會議,2004:229-233.
[3] 陳文祥.血清三酰甘油酶法測定標準化研究—一種血清總甘油和游離甘油測定參考方法的建立[D].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T 355-2011].血清三酰甘油的酶法測定[S].2011-12-14.
R446.1
A
1671-8194(2015)15-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