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聰
老年耳鳴患者心理反應與生活質量臨床分析
周聰
目的探討不同程度的老年耳鳴對患者的心理反應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對86例60歲以上的老年耳鳴患者發(fā)放耳鳴調查表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找出耳鳴特征與各種心理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86例患者中突然發(fā)病58例(67.44%), 逐漸加重28例(32.56%);心理健康狀況方面, 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懼、焦慮、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狀態(tài)、偏執(zhí)、精神緊張和其他的排序, 各個精神癥狀的評分分別為(28±3.0)、(47±2.7)、(36±4.1)、(30±3.3)、(29±2.7)、(32±1.9)、(38±2.8)、(41±3.1)、(44±3.2)、(35±3.7)分, 其中抑郁、焦慮、軀體化、強迫癥狀、精神緊張、人際關系敏感等方面的評分與國內標準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耳鳴與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質量密切相關, 發(fā)病越急對患者的心理傷害越大 , 生活質量下降程度越大。生活及臨床工作中應重視耳鳴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和作用。
老年患者;耳鳴;生活質量;心理問題
耳鳴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 是聽覺功能紊亂的一種臨床表現, 多是在外界無任何相應電刺激或聲源刺激的情況下患者耳內產生聲音的主觀錯覺, 它與全身或局部多種疾病共同或相互作用有密切關系, 因此發(fā)病原因較多, 影響因素復雜[1]。一般多以無任何外界刺激, 但耳內能發(fā)出被形容為嘶嘶聲、 嗡嗡聲或尖聲鈴聲等耳鳴音, 且感覺到聲音持續(xù)5 min以上為常見臨床表現的主觀性耳鳴為多, 最常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發(fā)病, 對老年患者的交際溝通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使其生活質量大幅下降[2]。因此, 本文將對老年患者產生耳鳴的形式、耳鳴臨床特征, 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做進一步分析, 為臨床對老年耳鳴疾病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資料?,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10月耳鼻喉科門診診治的60歲以上的老年耳鳴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 均以以主觀性耳鳴為第一主訴, 其中男52例, 女34例;年齡60~83歲, 平均年齡(71±4.3)歲;病程2 d~10年;城市患者49例, 農村患者37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3例, 初中以上高中一下者30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33例;多伴有貧血、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全身疾病, 以高血壓最多, 約占52.4%。
1.2 方法 向患者發(fā)放耳鳴調查表收集患者與疾病相關的基本信息[3], 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發(fā)病因素、發(fā)病類型(突然發(fā)病或緩慢加重)、病程、耳鳴響度、耳鳴部位、耳鳴類型(間斷耳鳴或持續(xù)耳鳴)、耳鳴時間(為間斷耳鳴患者選擇, 選擇耳鳴發(fā)生的時間段)。
向患者發(fā)放癥狀自評量表收集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 量表內容主要包括: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懼、焦慮、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狀態(tài)、偏執(zhí)、精神緊張和其他等十項狀態(tài),該調查表需要醫(yī)護人員指導填寫, 用科學、貼切、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各個癥狀的內容, 使患者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照自身癥狀, 選擇符合自己的選項。不能獨立填表或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可由患者本人口述, 由其家屬或醫(yī)護人員代筆填寫, 問卷填寫完成后及時收回, 并有專人對其邏輯、正確性進行檢查, 整理、分析數據。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英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xié)會對耳鳴嚴重程度的分級標準分為:1 級為輕微耳鳴, 聲響似有似無;2級為中等響度耳鳴, 患者肯定聽到耳鳴, 會感到心煩,但不影響工作或社會活動;3級為不管患者在任何時候、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清晰聽到耳鳴, 對事物易敏感, 使患者不能集中注意力, 對其生活、工作及社交造成一定影響;4級為耳鳴聲響大, 使患者感覺到吵鬧, 會產生暴躁心理反應, 已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交;5級為耳鳴極響, 使患者難以忍受, 易出現狂躁、絕望甚至輕生念頭, 無法進行工作、學習和參加社交活動。
SCL-90中的十項主要癥狀也采用5級評分制:1級為沒有(0~10分), 2級為輕微(11~40分), 3級為中度(41~60分), 4級為嚴重(61~80分), 5級為極度嚴重(81~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越差, 患者的痛苦程度越重。最后將癥狀自評量表中整理出的各個癥狀評分與國內常模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6例患者中突然發(fā)病58例(67.44%), 逐漸加重28例(32.56%);耳鳴程度分級:1級9例(10.47%)、2級14例(16.28%)、3級29例(33.72%)、4級31例(36.05%)、5級3例(3.49%)。其中突然發(fā)病的58例患者中1級3例(5.17%)、2級7例(12.07%)、3級25例(43.10%)、4級20例(34.48%)、5級3例(5.17%);逐漸加重的28例患者中1級7例(25.00%)、2級14例(50.00%)、3級5例(17.86%)、4級2例(7.14%)、5級0例。心理健康狀況方面, 患者最少有1項癥狀, 最多者為10項癥狀均存在, 按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懼、焦慮、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狀態(tài)、偏執(zhí)、精神緊張和其他的排序,各個精神癥狀的評分分別為(28±3.0)、(47±2.7)、(36±4.1)、(30±3.3)、(29±2.7)、(32±1.9)、(38±2.8)、(41±3.1)、(44±3.2)、(35±3.7)分, 其中抑郁、焦慮、軀體化、強迫癥狀、精神緊張、人際關系敏感等方面的評分與國內標準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耳鳴的病因復雜、相關疾病種類較多, 與患者的心理素質及心理敏感程度、壓力承受能力等因素都緊密相關, 特別是老年患者, 因自身合并其他疾病較多, 多種疾病共同作用形式多樣, 給該疾病的診治增加難度[4]。同時耳鳴疾病給患者造成的精神傷害更不容忽視, 眾多的研究表明, 耳鳴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 心理因素可以是耳鳴的原因, 也可以是耳鳴的結果[5]。
根據研究者所收集的數據可見, 老年耳鳴以突然發(fā)病者較多見(86例調查對象有58例為突然耳鳴, )占總患者的67.44%;同時作者發(fā)現, 突然發(fā)病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多集中在3、4級, 屬于嚴重耳鳴, 占總患者的69.77%, 且極度嚴重的3例5級耳鳴患者全部為突然發(fā)病者, 占總患者的3.49%,逐漸加重患者多集中在較輕的1、2級, 可知耳鳴的發(fā)病情況與嚴重程度等級相關, 突然發(fā)病者耳鳴的嚴重程度高于緩慢發(fā)病者。另外, 耳鳴所引起的患者的心理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本次調查顯示, 耳鳴對患者所產生的心理負面影響,主要集中表現在心情煩躁(55.81%、48/86)、睡眠障礙(67.44%、58/86)、注意力不能集中(48.84%、42/86)和影響社交(36.05%、31/86)幾方面, 因此, 收集、分析、總結老年耳鳴患者的心理反應癥狀, 可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和疏通, 有利于患者精神壓力的釋放和轉移, 對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1]劉志. 197例老年耳鳴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0, 3(8):299-302.
[2]李玉紅.老年性耳聾患者的心理反應及護理對策.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1, 19(3):140-141.
[3]馬凌霄. 老年耳鳴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調查. 中國老年學志, 2012, 32(4):1671.
[4]王棟武. 老年耳鳴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4(8):59-60.
[5]袁國英. 耳鳴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影響的調查分析.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1, 32(13):2121-2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202
2015-05-18]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耳鼻喉一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