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
腦出血并發(fā)大面積壓瘡的護理體會
張義
目的分析腦出血并發(fā)大面積壓瘡的預防和護理方法。方法10例腦出血并發(fā)大面積壓瘡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 對其預防和護理進行探討。結果所有患者經(jīng)過精心護理, 取得較好療效。結論做好壓瘡的預防和護理, 認真評估每一例患者皮膚情況,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壓瘡治療效果。
腦出血;壓瘡;護理
壓瘡是指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或復合剪切力和摩擦力導致的皮膚、肌肉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傷, 是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尤其是腦出血患者, 長期限制性臥床多伴有肢體癱瘓, 更易發(fā)生。現(xiàn)對10例腦出血并發(fā)大面積壓瘡患者給予的有效護理措施, 取得較好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例腦出血并發(fā)大面積壓瘡患者, 男3例,女7例, 年齡63~87歲, 平均年齡68.4歲。共有壓瘡18處,分期:Ⅰ期4處, Ⅱ期5處, Ⅲ期6處, Ⅳ期1處, 不可分期1處,可疑深部組織1處。面積≥8 cm4處, 5~6 cm 8處, 3~4 cm 7處, <3 cm 5處。部位:骶尾9處, 髖部8處, 踝關節(jié)3處, 足跟1處。肩胛1處。住院天數(shù)36~168 d。
1.2 療效判定標準[1]壓瘡高?;颊邿o壓瘡發(fā)生, 壓瘡患者無新發(fā)壓瘡;Ⅰ期壓瘡完全愈合;Ⅱ期壓瘡結痂;Ⅲ、Ⅳ期、不可分期壓瘡及可疑深部組織壓瘡表面滲出物消失, 創(chuàng)面變淺、變小, 產(chǎn)生肉芽組織生長, 周圍無紅腫。
1.3 護理方法
1.3.1 基礎護理
1.3.1.1 皮膚護理 用溫水擦澡、擦背, 洗手洗腳, 1次/d,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壓瘡局部用熱水擦拭, 去除污物和分泌物。擦拭時勿用力, 以免損傷皮膚。床鋪保持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避免瘡面與床面接觸而繼續(xù)受壓, 使用交替充氣減壓氣墊床, 能夠分散受壓局部的體表壓力, 而達到預防皮膚及其附屬結構受壓損傷的作用。足跟內外踝的壓瘡使用小枕頭墊起, 以減少局部壓力, 防止壓瘡部位軟組織再損傷及壓瘡面缺血、缺氧加重, 影響愈合。及時制定體位和壓瘡翻身計劃表。每2 h翻身1次, 必要時1次/h。床頭抬高不超過30°, 時間不超過30 min。保持床鋪和患者背部之間30°。
1.3.1.2 加強營養(yǎng) 健康飲食以保持皮膚的健康, 并攝入充足水分, 補充多種維生素、鋅和維生素C能促進傷口的愈合, 胃腸外營養(yǎng)患者, 可給予白蛋白、復方氨基酸、新鮮血漿等, 以補充患者每日所需白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 并糾正電解質紊亂, 注意酸堿平衡, 有利于組織修復, 縮短治愈時間。
1.3.1.3 大小便護理 清醒患者每次排便后及時用溫水擦洗會陰及肛門, 尿失禁患者進行留置尿管, 并每日擦洗會陰,鼓勵患者多飲水, 防止泌尿系感染, 骶尾部壓瘡患者為預防大小便流出污染骶尾部創(chuàng)面, 可用吸水性好的尿墊或軟布墊墊在臀部下, 每次翻身檢查。
1.3.2 局部瘡面的治療與護理
1.3.2.1 Ⅰ期壓瘡 局部減壓, 進行壓瘡評估, 增加翻動次數(shù), 改善局部供血供氧。減少摩擦, 可局部貼透明貼或者減壓貼保護。
1.3.2.2 Ⅱ期壓瘡 在減壓基礎上密切觀察瘡面, 未破的小水瘡防止破裂感染。自行吸收, 先按傷口消毒標準消毒后粘貼薄膜輔料或水膠敷料, 水瘡吸收后才將敷料撕除。大水泡按照傷口消毒標準消毒后, 在邊緣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并用無菌棉簽擠壓干凈, 粘貼上透氣性薄膜敷料。5~6 d更換1次。
1.3.2.3 Ⅲ、Ⅳ期、不可分期壓瘡和可疑深部組織壓瘡 要對局部和全身進行評估, 控制傷口感染。在無菌操作下清創(chuàng)處理瘡面, 貼上水膠敷料, 感染嚴重, 分泌物多, 有焦痂的用刀片在焦痂上劃V字樣痕跡, 貼上水膠敷料, 焦痂溶解后,徹底清創(chuàng), 清除壞死組織, 貼上泡沫敷料;肉芽生長期:涂抹潰瘍糊+泡沫敷料;竇道潛行滲出液多者:藻酸鹽填充條+泡沫敷料;滲出液少者:潰瘍糊+泡沫敷料;感染傷口:銀離子泡沫敷料。根據(jù)敷料滲出液多少更換。
1.3.3 進行全身功能鍛煉 早起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及全身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 上、下午各1次, 30 min/次, 可有效預防肌肉萎縮。并能促進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 減少局部組織長期受壓預防壓瘡具有重要意義。
1.3.4 病房要求 保持病房清潔, 通風良好, 溫度18~24℃,濕度50%~70%, 開窗通風2次/d, 30 min/次。注意保暖, 避免受涼。每日臭氧空氣消毒2次, 30~60 min/次。合并Ⅲ、Ⅳ期和不可分期壓瘡及可疑深部組織壓瘡患者, 給予單間護理。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每日用1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床頭柜和地面, 并減少探視人員。
1.3.5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強調壓瘡預防的重要性,介紹壓瘡預防、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 強調經(jīng)常改變體位、檢查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加強營養(yǎng)和活動的重要性, 使患者及家屬能積極配合護理。
對10例腦出血并發(fā)大面積壓瘡患者進行精心護理后, 18處壓瘡顯效率100%, 好轉率97%, 治愈率90%以上, 治愈天數(shù)最長90 d, 最短3 d。
壓瘡的形成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所致, 因此根據(jù)不同患者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 但是患者要經(jīng)常變換體位、定時減壓、正確評估病情是主要的。要做到勤翻身, 勤擦洗,勤按摩, 勤整理, 勤更換, 勤交班, 經(jīng)常翻身是長期臥床患者最簡單而有效的解除壓力的方法, 一般每1~2小時翻身1次,必要時30 min翻身1次, 長期坐輪椅患者至少每1小時更換姿勢1次, 每15~30分鐘有15 s是轉移的時間。對于骨隆突處即身體空隙處應用軟墊、泡沫墊、氣墊、凝膠墊、水墊等,減少或舒緩局部壓力。正確使用石膏、夾板或其他矯形器械,要時刻觀察局部皮膚狀況及肢體血運情況。適當調節(jié)松緊,襯墊應平整、柔軟。高?;颊邞脺p壓敷料(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和減壓床墊。床單時刻保持清潔, 平整, 無渣屑,保持皮膚清潔, 避免皮膚過度濕潤或干燥, 為患者翻身, 轉運使用便器時抬高床面, 避免托、拉、硬塞、硬拉等動作。避免出現(xiàn)剪切力, 半臥位時, 如無禁忌床頭抬高<30°, 時間<30 min。改善營養(yǎng)狀況, 長期臥床或危重患者應注意全身營養(yǎng), 根據(jù)病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 必要時給予鼻飼、輸血等支持療法。鼓勵患者多活動, 協(xié)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 盡早離床活動, 減少受壓, 及時實施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到壓瘡的危害和預防知識, 只有通過醫(yī)患雙方共同參與防護, 才能提高愈合率, 減少壓瘡的發(fā)生, 增強治愈效果。
[1] 穆艷芬. 神經(jīng)內科患者壓瘡的預防和護理.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1, 15(32):1034-10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162
2015-07-03]
473058 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