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華
(云南工商學院,云南昆明 651700)
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研究
劉潤華
(云南工商學院,云南昆明 651700)
網絡新媒體近年來成為大學生群體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著深層影響。本文詳細分析總結了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諸如拓展視野、豐富思想、了解社會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以及導致大學生迷茫誤導、影響學習、交際障礙等方面的消極影響,以期對網絡新媒體迅猛發(fā)展形勢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網絡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行為 影響
網絡新媒體是指利用互聯(lián)網體系,通過諸如文字、語音、音樂、圖片、圖畫、影像等多媒體形式,以包括電腦、手機、電視等多平臺進行信息傳播的新興媒體形態(tài),也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它是多媒體、多平臺、單一網絡、混合運營和多服務的體系,是對當前網絡和其他傳統(tǒng)媒體在內的行業(yè)的包容、整合和提高。
據(jù)《第2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統(tǒng)計,從我國網民年齡看,10-29歲群體互聯(lián)網使用率已接近高位;從學歷看,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互聯(lián)網使用率在2011年已達96.1%,目前基本飽和;網民職業(yè)結構來看,學生仍然是網民中規(guī)模最大的群體,占比為30.2%[1]。因此,網絡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咨詢及信息交流的平臺,以及獲取知識和休閑娛樂的重要手段,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著深層影響。毋庸置疑,網絡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幫助大學生拓展視野、豐富思想、了解社會,另一方面導致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價值取向的消極影響。因此,高校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正確引導大學生健康地參與網絡新媒體的應用。
1.1 拓展視野,了解社會
網絡新媒體出現(xiàn)以前,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學生們不會特別去了解關注社會訊息,從而限制了他們的視野,阻礙了大學生對社會的充分認識了解。而網絡新媒體的開放性、交互性和超時空性讓新聞資訊的獲取更加便捷快速,甚至即使你沒有主動獲取新聞資訊的意愿,這些資訊仍然會推送到你眼前[2]。因此大學生能夠非常快速便捷地獲取到大量社會信息,并進行溝通、交流和共享,從而潛移默化地增長了見聞,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提升了個人素質,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豐富社會閱歷并實現(xiàn)自身的社會化過程轉變。
1.2 宣泄情感,調節(jié)心理
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情感、就業(yè)方面承擔了不同程度的壓力,由于沒有一個很好的情緒宣泄的渠道和有效疏導,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諸多的心理問題。網絡新媒體的及時性、方便性和交互性等特點使其成為了當前大學生情緒表達宣泄的有效載體,它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幫助人們傳播信息、傳遞情感。大學生們可以利用諸如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平臺隨心隨性、自由自在地完全釋放自我內心的壓力和情感,排解憤懣甚至發(fā)泄情緒,并跟朋友們進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同時也會收到很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反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心的壓力和困擾。
1.3 展示自己,擴展交際
大學生處于青春期的末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極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我意識強烈,渴望展現(xiàn)自己,并期待得到認可。以微博、微信為標志的網絡新媒體恰好為大學生營造了一個全新的人際交流工具和交往環(huán)境,其個性化應用讓大學生可以拋開常規(guī)的行為準則和評判標準,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心情進行真實自我的展示。有調查顯示大學生在網絡多媒體的應用功能中,對相冊和狀態(tài)發(fā)布功能使用程度最高[3]。當代大學生通過網絡新媒體隨時記錄自己多彩的生活,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用擔心當面的指責或嘲諷,更容易敞開心扉,表達其豐富感情、潤滑其人際關系,也更容易被人關注。同時通過思想、觀點和情感的互動交流,結識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而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強交際能力。
1.4 更新觀念,增強意識
網絡新媒體的開放性為大學生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這里有多元的思想、多元的觀念、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大學生們打破時間、空間、偏見隔閡,共享全人類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分享到一些獨特的見解,形成一種開放的環(huán)境。從而打破了了大學生自我封閉和自我局限的觀念,形成和發(fā)展了開放的觀念、思維方法和個性。不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政治地位、經濟狀況如何,也不管學歷學識、宗教信仰、個人愛好怎樣,在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平臺上,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規(guī)則也是自愿遵守的。在這里,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等級觀念,沒有人享有比別人更多的權利。這種平等的環(huán)境有利于大學生平等意識的建立和加強[4]。
雖然網絡新媒體給大學生的成長過程創(chuàng)造了有利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但是由于網絡新媒體平臺中存在著諸多不良的信息,同樣也會給當代大學生帶來部分消極影響。
2.1 信息泛濫,迷茫誤導
網絡新媒體規(guī)范體系尚未健全,信息豐富而良莠不齊,有進步、合法、有益、真實的信息,也有反動、非法、有害、虛假的信息,這些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同樣會對大學生產生強大的沖擊力。在這鋪天蓋地的信息中,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成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學生們很容易被奇、異、新的信息所吸引,辨別能力差,缺乏獨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因而不知所措,難以判斷取舍,造成大學生思想混亂、迷茫、沉淪、迷失自我,嚴重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某些違法犯罪分子利用網絡新媒體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或顛倒黑白、無中生有,或肆意擴大、小題大做,或造謠生事、挑撥離間,從而誤導甚至毒害大學生。
2.2 新奇誘惑,影響學習
在網絡這個神奇的世界里,到處充滿了各種新奇誘惑,而且網絡新媒體獨特的傳播特性也迎合了大學生的年齡特征、文化特征、消費水平和心理狀態(tài),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5]。但由于網絡新媒體自身的缺陷和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把握不夠,一不小心便會“流連忘返”,過度沉溺其中,導致參加其他活動的頻率和時間縮短,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生活。目前,大學生中有不少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迷戀網絡新媒體,隨時隨地查看微博微信、瀏覽朋友新消息、上傳相冊圖片、發(fā)表個人心情狀態(tài)等。曾經有報道稱上海兩所高校的百名大學生因沉迷網絡而影響學業(yè),面臨退學。
2.3 遠離現(xiàn)實,缺失責任
網絡的虛擬性讓人們彼此不見面,平常不敢說的話可以說了,不能做的事也可在網上實現(xiàn),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定義自己的角色,可以表現(xiàn)得和現(xiàn)實生活中截然不同,充分展現(xiàn)自己生活中、性格中的另一面。如果長期沉溺于這種虛假的角色中,且大學生本身的自控能力和抗誘惑能力尚未發(fā)展完善,很容易就會逐漸迷失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角色,遠離了原本應該親近的現(xiàn)實生活。這種狀態(tài)讓大學生們逐漸地對現(xiàn)實中的事情無動于衷,自我意識增強,不愿意認真面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壓力,減弱了面對困難應有的勇氣,從而也缺失了對現(xiàn)實的責任[6]。
2.4 自我封閉,交際障礙
據(jù)中國教育報調查顯示,除了在十分必要的時刻,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選擇用各種新媒介進行溝通和聯(lián)系。由于長期利用電腦、手機等工具虛擬的溝通代替現(xiàn)實生活中融洽的人際交往,使得大學生對現(xiàn)實人際交往的意義認識不足,誤以為這種虛擬世界的交際活動就可以滿足人際交往的種種需要。其實這種過重地依賴網絡的間接交往而減少和忽視了與身邊的親朋好友現(xiàn)實生活和交往的機會和時間,脫離了正常的交往方式,必然會讓他們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情感疏離、缺乏信任、心靈孤寂、自我封閉和迷茫壓抑。同時由于長期疏于現(xiàn)實交往,口頭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 羞怯心理得不到糾正,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影響現(xiàn)實生活中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最終導致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
總體說來,網絡新媒體的產生和飛速發(fā)展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學生對其應用大多數(shù)也是積極方面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結合高校和政府的正向引導,提升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幫助大學生更加理智和科學的利用網絡新媒,趨利避害,取其精華,努力消減其不利影響,讓它能更好地為大學生的成長服務。
[1]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2-06-12)[2012-07-01]http://www.cnnic.cn/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6/P020120612484958777344.pdf.
[2]姚崇,姜開元,席海莎.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今傳媒,2014(5):153-155.
[3]霍圣錄,陳莉莉.當代大學生微博虛擬環(huán)境中的自我形象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2012(11):77-81.
[4]潘國昌.微博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12).
[5]王丹.論“微時代”亞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以人人網為例[J].東南傳播,2012(3):28-30.
[6]侯桂鴻.微博對青少年的影響和教育對策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 2012(4).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4C18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