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 高 晶 薛晶晶
江蘇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 淮安 223002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CP)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fā)育缺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1]。腦癱常并發(fā)感覺、知覺、認知、交流、行為紊亂、癲癇、繼發(fā)性肌與骨骼問題。近年來腦性癱瘓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受環(huán)境、社會壓力、圍生醫(yī)學更加發(fā)達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腦性癱瘓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和身心發(fā)育狀態(tài),同時給家庭、社會都帶來極大的負擔。小兒腦癱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產(chǎn)傷、窒息、膽紅素腦病及孕早期的病毒感染、早產(chǎn)兒、低體質量兒等有關。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明確腦癱病因,可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減少本病的發(fā)生,同時也應對高危因素的小兒進行疾病監(jiān)測以便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從而減輕殘疾程度,減少致殘率[2-3]。我院兒童康復中心2012-02—2013-12共收治109例腦癱患兒,采用個體化的、因人而異的原則實施綜合康復治療,取得顯著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9例腦癱患兒,男66例,女43例,年齡7~88月。早產(chǎn)38例,過期產(chǎn)4例,臍帶繞頸7例,產(chǎn)后窒息、缺氧39例,核黃疸17例,多胎11例,羊水異常16例,產(chǎn)程過長2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9例,巨大兒10例。按粗大運動分級系統(tǒng)分為:GMFCSⅠ級15例,GMFCSⅡ級7例,GMFCSⅢ級20例,GMFCSⅣ級34例,GMFCSⅤ級33例。按臨床表現(xiàn)分為:痙攣型86例,不隨意運動型11例,肌張力低下型2例,共濟失調型1例,混合型9例,腦癱伴智力、言語障礙85例。選擇對象均符合腦性癱瘓的診斷和分型標準[4]。
1.2 方法
1.2.1 康復流程:首先通過康復門診作出診斷后接收入院,再由康復治療小組介入對腦癱患兒的進行綜合評價后決定康復治療方案,然后進行康復治療,在此期間康復治療小組要始終關注患兒的康復治療情況,通過再評價及時決定是否對現(xiàn)有康復治療方案作出調整,治療結束后觀察評價康復治療的效果。
1.2.2 康復治療方案的制定:正確的康復治療方案制定的前提是準確把握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的方向,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特點及相對應的康復目標和策略,在此基礎上對患兒的病史、體格、日常功能、運動表現(xiàn)、言語功能、智力水平檢查或評價后結合患兒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背景及患兒(家長)的期望或需求后制定相應的康復治療方案。
1.2.3 康復治療項目:本中心開展的康復治療項目有運動療法、物理因子療法、作業(yè)療法、言語療法、情景式訓練、中醫(yī)針灸、中醫(yī)推拿、特殊教育、感覺統(tǒng)合訓練、矯形器及輔助器具治療、家庭康復與護理指導、藥物治療等。
1.3 療效標準 采用4級療效評定標準。基本治愈:發(fā)育正?;蚪咏#惓W藙菹?,肌張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對稱,行走正常,語言清晰,反應能力強,智力正常。顯效:運動功能明顯改善,異常姿勢未完全消失,出現(xiàn)主動運動,肌張力改善不完全,反應能力尚好,智力有提高。有效:運動功能及姿勢較治療前有進步,肌力、肌張力有改善,智力稍有進步。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109例腦癱患兒中基本治愈8例(7.34%),顯效24例(22.02%),有效73例(66.97%),總有效105例,總有效率96.33%。
腦性癱瘓是預后不良且病情復雜的慢性疾病,患兒癥狀、功能水平各不相同,在正確把握小兒腦癱康復治療方向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分析患兒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和其他影響因素,正確處理患兒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有利的環(huán)境因素和個人因素,實施合理的、個體化的康復治療不僅有利于患兒功能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也有利于患兒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是對綜合康復的進一步闡述,是提倡多種康復模式相結合治療腦癱患兒的重要原則,本研究發(fā)現(xiàn),療程、治療項目不是康復療效的決定性因素,如損傷程度較小,治療較早,治療效果越好。本組研究對象中GMFCS分級為Ⅳ級和Ⅴ級的腦癱患兒共67例,僅4例患兒治療無效,可見環(huán)境因素與個體因素在中重度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中要更加重視,如患兒的姿勢管理、輔助用具的使用、自然環(huán)境和對環(huán)境的人為改變、職業(yè)、教育情況等。
隨著康復醫(yī)學模式的轉換,在ICF指導下,提高腦癱兒童健康、社會參與及其所在家庭的生活質量是今后腦癱康復的主要趨勢。準確處理腦癱患兒的身體功能與構造、活動及參與和環(huán)境因素、個人因素間的相互關系是治療腦癱患兒的關鍵。只有根據(jù)各時期腦癱兒童發(fā)育、功能狀況及社會需求特點,制定康復目標及原則,選擇和實施康復治療策略,才能獲得最優(yōu)療效和全面康復[5]。為腦癱患兒制定系統(tǒng)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治療方案是目前治療腦性癱瘓最好的方法[6]。因此,加強培養(yǎng)兒童康復專業(yè)人才,不斷提高其理論學習和應用先進康復技術的能力,形成完善的康復治療團隊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我國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的現(xiàn)狀,要防止“流水線”治療和過度治療,要根據(jù)患兒的類型、程度、年齡等特點和需求,選擇性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給予合理、個體化的治療,盡可能恢復功能,及時治療并發(fā)癥,預防和緩解二次損害,以提高患兒全方位的生活質量,從而促進其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總之,各類康復治療要相互配合,結合年齡適應性和個體特異性,做到因人而異,切勿千篇一律[7]。
[1]李曉捷主編.實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
[2]姚寶珍,夏利平,凌偉,等.小兒腦癱常見并發(fā)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康復,2005,20(5):285-287.
[3]吳兆芳,姜琨.早期院內(nèi)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損傷綜合征及腦癱[J].中國康復,2005,11(5):380-381.
[4]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jīng)學組.小兒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條件和分型[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4):262.
[5]李曉捷.關注不同年齡段腦癱兒童康復治療特點[J].中國醫(yī)學康復雜志,2011,26(4):301-302.
[6]王艷,唐強,李曉艷,等.小兒腦癱的康復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2010,25(6):470-472.
[7]李曉捷.正確把握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的方向[J].中國醫(yī)學康復雜志,2006,21(12):1 059-1 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