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
種籌天下 放眼未來
◇劉石
“種籌天下”以“整合國內乃至國際間育種專家種質資源,打破國內專家以課題組形式各自為戰(zhàn)的育種模式”為己任,這是一個很有挑戰(zhàn)性的愿景。要達成這一愿景,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明確多樣化的育種目標。市場化的育種目標是在現有生產條件下的真實產量水平,以及對于未來生產條件下的適應能力,是市場最終用戶的接受度和給各個產業(yè)環(huán)節(jié)所帶來的價值。在科研育種目標和品種審定制度符合未來產業(yè)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種籌天下的育種目標應該是:重視品種的抗逆性和廣適性;重視品種在田間多年多點的綜合表現能力和穩(wěn)定性;重視品種適應機械化操作的能力;育種目標的獨特性能和多樣性。
資源交換、共享的機制建設。在中國目前的條件下,社會誠信度低,知識產權體系不健全,群體和個體之間缺乏互信。因此,如果種籌天下不能夠讓參與者將自己最好和最有特色的種質資源拿出來交流和共享,這個平臺的價值就受到了極大的局限,會只流于一個普通的測試平臺;如果沒有一流的育種材料,再大的努力也如沙地上起高樓,難以培育出高質量的品種。所以,在如何認定資源價值,如何確定資源價值的多層次分割方式等方面應該做好統(tǒng)籌規(guī)劃,并獲得所有的參與者認同,這不僅能夠讓參與者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最好的材料進行交流,使平臺所有的參與者獲益,也會讓中國農業(yè)獲益,其意義十分重大。
建立有效的引進機制。種籌天下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機制,確保新型和有特色的資源能夠不斷地被引進。如何不斷地引進歐美熟期早、耐密性好、品質好的種質資源,不斷引進熱帶抗性好的種質資源,豐富平臺的資源庫,對于平臺的整體價值和培育新品種的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平臺的開放性和資源聚合能力將是平臺生命力的集中體現。
商業(yè)化育種思路和育種模式的探索。僅僅是育種材料的集中和薈萃并不一定能夠育出市場上具有生命力的品種。中國的育種探索過程雖久,但思路和模式并未完全清晰和成熟。育種思路和模式的繼續(xù)探索十分重要,這也將是平臺的職責所在。
搭建交流平臺。種籌天下也應該成為知識共享的園地、學習促進的平臺、思想碰撞的天地。官方背景和非官方的育種人員、經典的和探索的育種思路、高產和高抗育種目標、產量追求和品質追求的市場價值觀、通用玉米和特色玉米的路線等等,應該各得其所、兼容并蓄。平臺可以以研討會、論壇、交流互動、網上交流、微型平臺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強自身的存在感,攪動育種界的池水,其價值本身就可以不證自明。
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是中國各個行業(yè)存在的通病,對于種業(yè)來講更是傷痕累累、哀鴻遍野。如果不能夠推動知識產權的保護,再多育種的原創(chuàng)努力都會付諸東流。種籌天下在做好自身育種平臺的同時,應該利用自身的廣泛參與性和影響力,配合農業(yè)相關部門和各地執(zhí)法機構,推動中國育種界的知識產權保護。
具備一定的社會資源的聚合能力。包括擴大行業(yè)內的覆蓋面,擴大企業(yè)和個人的參與度,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投資機會,支持和配合官方活動,獲得行業(yè)政策性的認可支持,配合行業(yè)協(xié)會和企業(yè)的活動等。
平臺的價值在于它的開放性、資源聚合能力和影響力。因此,做平臺需要大胸懷、大智慧和大勇氣。在搭建創(chuàng)新型平臺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明確和堅實的目標,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不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和眼前暫時的困難。信心、勇氣和堅持是所有事情成功的基礎,對于種籌天下也是如此。
有志者和有方法者事竟成。